潘衛成
摘 要:文章以一節“多媒體在《武術——‘形神拳》教學中的交互運用”的公開課為例進行分析,認為體育教學必須挖掘教材和學生已有的知識、技術、技能儲備,應該從會處教,教其不會,精心設計遞進的練習,才能喚醒學生的技術技能儲備,激發學練的積極性,用自然、樸實的教學去追求高效、靈動、和諧的課堂。
關鍵詞:體育教學;喚醒;武術;學習;重構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2016)-04-0053-02
師生因為動態生成而活躍,課堂教學因為動態生成而成長,教學因為動態生成而充滿律動。筆者有幸聽了江蘇省如東高級中學陳秀華老師的多媒體在《武術——“形神拳”》教學中的交互運用公開課,現結合課的片斷談筆者的觀課體會與感想。
一、再現、喚醒
片斷描述:上課開始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各項結合武術特點的準備活動,然后安排學生通過大屏幕欣賞老師親自表演的“形神拳”套路,欣賞一遍后老師提出要求,請同學們找出套路中已經學過的動作(即會的),接著大屏幕用正常速度和慢放的形式讓學生繼續觀看。
應該說這種帶著問題尋找結果的觀看更能喚醒學生的技術、技能儲備,設計符合美國教育家加涅“在教授新的動作技術之前必須激活學生長時間記憶中相關的原有知識技術,喚醒學生的技術技能儲備”學說;也符合建構主義“每一個新知識都不是憑空生成的,它必須有一定的經驗基礎”的理論。
二、追問、鞏固
片斷描述:教師:剛才我們已經觀看了正常速度和慢速度的播放“形神拳”套路,請同學們告訴老師哪些動作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學生回答:弓、馬、歇、虛、仆的五種步型,及拳、掌、勾手型都已經學過,還有馬步沖拳、弓步沖拳等等也已經學過,這時老師再請同學出列展示已經學過的動作,并適時點評,提出要求,然后分成了五人一組的八個小組,讓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進行復習,同時每小組配一部通過手機或iPad讓學生拍攝練習的視頻,要求同伴間相互欣賞或自己進行觀看,尋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進行自我的或相互的糾正等,教師則進行巡回指導或參與學生之中一起進行練習,讓學生自由自在地靈活地進行復習鞏固已學動作技術,學生的學練氣氛非常活躍。
這種通過再現——追問——學生回答——展示的形式,更好地喚醒了學生對已有動作技術的記憶,然后在教師提出動作規范和練習要求的情況下按小組進行復習,并用手機自拍進行相互糾正,教師融入學生之中一起練習,師生關系平等融洽,氣氛活躍。
三、深探、學習
片斷描述:教師:剛才我們復習了已經學過的動作技術,同學們表現很好,動作也很到位,下面我們再看大屏幕,仔細看哪些動作技術我們還沒學過(即不會的),要盡量多地記住動作過程。然后讓學生反復觀看,要求學生自己或在小組狀態下進行學練(提倡相互拍攝練習的視頻與同伴或與大屏幕動作進行比較),要盡自己的能力,最大可能地把更多沒學過的動作做出來,教師則進行巡回指導,適當示范、講解動作的攻防含義,最后教師示范領做,帶領大家一起反復學練沒有學過的動作。
這種把未學過的動作技術尋找出來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學習,然后再嘗試去把未學過的動作技術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在同伴的幫助下盡量多地掌握,這種教學設計對于體育教學中簡單或沒有危險性的技術來說是值得提倡的。教師提出的要求是讓學生“盡自己的能力更多把沒學過的動作技術能夠做出來”,做不出的教師還會指導并帶領大家一起學練。富蘭克林說過,告訴我,我會忘記,教給我,我可能會記住,讓我參與,我才能學會。
四、重構、創新
片斷描述:教師:前面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或在老師、同伴的相互幫助下已經學會了“形神拳”套路中的所有單個的動作技術,下面請大家繼續看大屏幕播放的“形神拳”套路,要求同學們通過自己或小組的努力把已經學過的動作技術進行串聯形成套路,可以與大屏幕播放的“形神拳”套路一致,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串聯形成新套路,然后大屏幕進行反復的播放,而學生則自己或按小組進行練習嘗試串聯,盡力達成不同的串聯的效果(即創新),教師則仍進行巡回指導或與學生一起練習;最后每個小組的學習成果通過手機或iPad連接大屏幕進行視頻播放,學生集體欣賞,師生共同評價。
1.問題是引發學生思維和探索活動的導向,教師要根據教材精心設計一些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適度的問題,才能使學生主動去探索,同時教師還要根據教材搭建符合學生認知和技術、技能形成規律的腳手架,才能使學生在身體練習體驗過程中學會并掌握技術和技能,促進學生在原有知識、技術、技能基礎上的主動構建,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實現知識、技術、技能的自然掌握和體能的提高。
2.教師挖掘教材要考慮以下三個因素,一是學生的基礎與技術、技能的儲備;二是相關學段的教學任務;三是教材自身價值的開發與利用。在教學設計時對學情的分析要真正到位,要想一想學生自己會學練到什么程度,可能出現什么困難。應該從會處教,教其不會,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實施教學,才能真正地讓學生有所收獲。
3.體育教學應該回歸本真,簡約實用才是好課,一節課如果用N種器材,而且器材還是需要別人幫忙布置的,教學過程如走馬燈,讓人眼花繚亂,無法仿效,這樣的課再好也不值得提倡,而這節課應該說是比較好地運用了多媒體,其中讓學生用手機或iPad進行自拍互拍,然后進行相互的欣賞、糾正,很實在,沒有讓人覺得太花哨,教學目標的設定與實施,教學內容方法的選擇簡潔明了,用自然樸實的教學追求了高效、靈動、和諧的課堂,值得學習。
參考文獻:
[1]孫法磊.淺析中小學武術教學內容橫向設計的三條基本軸線[J].體育教學,2015(7).
[2]于素梅.如何評課系列文章[J].體育教學,2015(1-12).
3.丁露.從傳播學視角看多媒體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D].武漢體育學院,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