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重


【摘要】 目的:探討超低與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高危因素及并發癥發生因素分析。方法: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超低出生體質量兒與60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為研究對象,以超低出生體質量兒作為A組,極低出生體質量兒作為B組,對兩組患兒的高危因素及并發癥情況進行分析。結果:超低和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發生,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因素、多胎妊娠、不良妊娠史、胎盤早破、宮內窘迫、宮內發育遲緩等為主要高危因素,而A組的宮內發育遲緩發生率為41.67%,明顯高于B組的21.67%(P<0.05);超低和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常見并發癥為感染性疾病、低鈣血癥、呼吸暫停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顱內出血、NEC、缺氧缺血性疾病等,且A組的呼吸暫停、ARDS、NEC發生率與B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存在高危因素產婦必須加強圍產期保健工作,對于超低和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必須立即轉入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內,控制并發癥發生,預防感染,改善其遠期預后。
【關鍵詞】 極低出生體質量兒; 超低出生體質量兒; 并發癥; 高危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4-0041-02
doi:10.14033/j.cnki.cfmr.2016.4.023
超低出生體質量兒為出生體質量不足1000 g的新生兒,極低體質量兒為出生體質量不足1500 g的新生兒[1]。超低和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大多孕周較小,且為早產兒。其機體重要器官發育不成熟,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善,極易產生許多并發癥,對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胎兒在孕后8~38周發育階段中,母體營養攝入不足,或者患有其他疾病,均可能會引發胎兒發育遲緩,導致體重過低[2]。新生兒出生時體質量過低,其皮下脂肪則相應較少,保溫能力差,代謝機制及呼吸能力均尚未發育完全,極易出現感染癥狀,死亡率較正常新生兒高。若未針對并發癥進行預防,或者及時控制并發癥發展,則可能影響智力發育和身體正常發育,嚴重影響遠期預后。本組研究對極低出生體重兒和超低出生體重兒的高危因素及并發癥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60例超低出生體質量兒與60例極低出生體質量兒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其不同體質量類型,超低出生體質量兒60例為A組,極低出生體質量兒60例為B組。A組:男33例,女27例,出生體質量504~1000 g,平均(721.3±126.5)g;入室時日齡12 min~42 h,平均(6.9±1.2)h;胎齡28~37周,平均(33.1±5.6)周;住院時間15~56 d,平均(31.6±8.5)d;B組:男35例,女25例,出生體質量1032~1500 g,平均(1326.8±146.9)g;入室時日齡15 min~44 h,平均(7.2±1.5)h;胎齡28~38周,平均(34.2±5.8)周;住院時間12~59 d,平均(30.9±8.2)d。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所有患兒資料進行收集,對兩組患兒情況作回顧性分析,了解母親在圍生期出現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因素、多胎妊娠、不良妊娠史、胎盤早破、宮內窘迫、宮內發育遲緩等高危隱私情況。詳細記錄患兒出現感染性疾病、低鈣血癥、呼吸暫停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腸炎、缺氧缺血性疾病等并發癥,并判斷高危因素與并發癥的相關性。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圍生期高危因素與體質量的相關因素分析
超低和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發生,以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因素、多胎妊娠、不良妊娠史、胎盤早破、宮內窘迫、宮內發育遲緩等為主要高危因素,而A組的宮內發育遲緩發生率為41.67%,明顯高于B組21.67%(P<0.05),詳見表1。
2.2 超低與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并發癥與出生體質量相關性
超低與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常見并發癥為感染性疾病、低鈣血癥、呼吸暫停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腸炎、缺氧缺血性疾病等,且A組的呼吸暫停、ARDS、NEC發生率與B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超低與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大多為早產兒,且孕周較小,出生后極易產生許多嚴重的并發癥,具有較高致死率,且后遺癥發生率高,不利于患兒的智力發育及身體成長[3]。目前,超低與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已經成為醫學界及社會所共同關注的焦點。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已經將超低、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死亡率有效降低,但是依然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有學者認為,了解超低、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發生因素,實施針對性措施進行控制,對降低超低、極低體質量生兒發生具有重要作用[4]。
本組研究分別對超低出生體質量兒與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進行分析,了解其發生是否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羊水因素、多胎妊娠、不良妊娠史、胎盤早破、宮內窘迫、宮內發育遲緩等因素相關,結果顯示,超低出生體質量兒與極低出生體質量兒均與以上高危因素相關,特別是宮內發育遲緩,是導致新生兒體質量低下的主要因素,且主要為超低出生體質量兒[5]。可能與功能發育遲緩新生兒因胰島素-IGF軸損傷,出現胰島素水平及胰島素生長因子-1水平低下等因素相關[6]。針對以上高危因素,必須要在圍生期加強孕婦相關指標篩查,發現存在以上危險因素,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進行管理,盡量糾正高危因素,控制超低、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發生[7]。
針對超低與極低出生體重兒的相關并發癥進行分析,主要針對感染性疾病、低鈣血癥、呼吸暫停及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顱內出血、壞死性小腸腸炎、缺氧缺血性疾病等并發癥進行觀察,結果顯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及缺氧缺血性疾病、呼吸暫停在超低出生體質量兒中發生率明顯較高,而以上并發癥均為常見并發癥類型。因此,需要對所有患兒強化呼吸監測,存在呼吸暫停患兒,必須立即使用無創通氣、氨茶堿或納洛酮等。無法避免早產情況下,可使用地塞米松促肺成熟[8]。孕周較小早產兒,需要針對肺表面活性物質,控制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生。加強無菌操作理念,預防感染相關性疾病。
綜合上述,隨著醫療質量的不斷上升,極低與超低出生體質量兒的成活率不斷上升,也需要針對其高危因素,加強圍生期管理,控制并發癥發生。
參考文獻
[1]陳思,林素,吳百威,等.極低和超低出生體質量兒腦室內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2):114-119.
[2]萬燕明,張舒,王慧琴,等.82例超低與極低出生體質量兒的高危因素與并發癥分析[J].安徽醫學,2014,62(3):370-371.
[3]王宗華,李秋平,李耀宇,等.極低出生體質量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及相關因素分析[J].眼科新進展,2014,34(4):361-363.
[4]王瑞泉,許景林,賴昌護,等.早產低出生體質量兒聽性腦干反應聯合瞬態誘發耳聲發射聽力測試結果分析[J].福建醫藥雜志,2014,36(1):113-115.
[5]王麗,錢繼紅,何振娟,等.新生兒侵襲性真菌感染27例臨床特征[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2,27(22):1720-1722,1776.
[6]張曉敏,朱雪萍.早產低體質量兒長期胃腸外營養相關性膽汁淤積高危因素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1):145-147.
[7]薛幸.新生兒視網膜病變與妊娠期危險因素和出生后生長發育狀況的關系[J].眼科新進展,2012,32(10):976-978.
[8]應海燕,鄭維君,唐鳳珍,等.早產兒腦損傷發生率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4):424-426.
(收稿日期: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