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
你問我,怎樣的人生才敢稱作是有意義的,你說你每天忙忙碌碌試圖讓自己的生命充實,可是又懼怕“忙忙-碌碌-無為”的結局讓自己無法接受;你說你吸取借鑒了許多前人成功的經驗,可是通往成功的道路為什么總是“正在施工”。這個問題真的難住了我,我記得周國平曾經說過:“這世上有多少朝圣者,就有多少條朝圣路。”我真的無法定義怎樣的人生才是準確而精致的,但是現在,我想和你說一說我眼中的有意義的人生。
一、功崇惟志,業廣惟勤
毛姆說:任何一把剃刀都有其哲學。無論任何微不足道的事情,只要日日堅持,便也能產生出某一種觀念來。在二零一二年的九月末,醫學大師王忠誠永遠的離開了我們,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完成逾萬例開顱手術的醫生,在死神的手里搶救了無數病患;他不斷向疑難重癥發起挑戰,帶領團隊一次又一次地勇闖生命禁區。有人說他是“華佗再世”,有人稱他為“萬顱之魂”。這逾萬次手術經驗的積累,成就了大師畢生的輝煌;這逾萬次醫學的研究,在許多國際性難題上鐫刻了“中國”的名字!而我們作為一名醫學生,更要始終銘記勤能補拙這一良方,為未來的醫路打下堅實的基礎。“學如弓弩,才如箭鏃。”只有勤學苦練,用精湛的醫術努力贏得患者的尊重和肯定,這樣的人生才充滿意義。
二、萬物之源,行善為先
縱觀中華名族的文化長河,人心向善一直作為我們道德的風向,行為的準則,而行善之舉一直是那顆最為璀璨的明珠,在時光的打磨中越發明亮耀眼。倉央嘉措在詩中說道:“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卻仍有那么多人,因心事過重,而走不動。”心存善念,崇德修身,這是多少人畢生的堅守。而我們作為未來的醫者,不僅應當具有妙手回春的醫術,更要具有懸壺濟世的仁心。“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這是毛主席對所有醫大學子的諄諄教誨,當我邁進中國醫科大學的那一天起就已了然于心。只有具備好的醫德,才可能將醫術發揮到極致。要不斷提高自身的醫技水平,用仁心仁術踐行一名醫生的責任。要割掉病人的痛苦,但不要割掉與人民的感情,只有這樣才能夠將祖國和人民給予的手術刀傳下去。
三、明辨是非,堅守信念
仍舊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在五四講話中所言:“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決定事業成敗。沒有理想信念,就會導致精神上‘缺鈣……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青年面臨的選擇很多,關鍵是要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來指導自己的選擇。”聽完這些話的我熱淚盈眶,似乎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現在的你站在什么位置并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前進的方向!我們青年人一定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切不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人這一生中最大的懶惰,就是當我們明知自己擁有作出選擇的能力,卻不去主動改變而是放任它的生活態度。如果我們不經歷一些摔打和考驗,遇到困難就低頭,遇到坎坷就倒下,遇到低谷就哀嚎。以至于再也看不見更浩瀚的天空和更廣闊的舞臺,這樣的人生,你想要嗎?
四、敢于吃苦,甘于付出
古話說:行百里者半九十。現在的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我們青年卻似乎因為急于求成而經常倍感挫折。沒有戰爭,沒有霍亂,生活安定了,幸福感卻變得脆弱了。似乎吃苦變成了一件吃虧的事。可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人間啊,沒有誰可以將日子過得行云流水。但是我始終相信,走過平湖煙雨,歲月山河,那些歷盡劫數、嘗遍百味的人,會更加生動而干凈。選擇吃苦也就選擇了收獲,選擇付出也就選擇了高尚。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由我們自己獲得。
你問我,怎樣的人生才敢稱作是有意義的,我仍舊不能肯定的回答你。因為這人生的道路有成千上萬種,你有你的千嬌百媚,我有我的姹紫嫣紅,我們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但是在我的眼中,“勤于求學,敏于求知”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它讓我們的生命花開遍野;在我的眼中,“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堅守是有意義的,它讓我們的人生耿直純正;在我的眼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堅持是有意義的,它讓我們的信念得以永恒;在我的眼中,“篳路藍縷、手胼足胝”的艱苦奮斗是有意義的,它讓我們的人生醇香而漫長。這樣的人生是我們所需要的,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