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亮
【摘要】文物中蘊含著大量的信息,反映著某個時期的人們生活和文化情況。充分利用好文物,并發掘它們的內在信息,讓文物擁有生命的氣息,也就是將文物變“活”,這是國內博物館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探討和分析如何讓博物館文物活起來,進而讓更多的受眾走進博物館,這是我國各地區博物館管理者應重點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博物館;文物;文化發展
自從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主席對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作出了重要的指示,尤其是強調在博物館內的館藏文物要讓它們活起來,真正充分發揮它們的價值。想要做到這一點,這就要求在保護文物的基礎上,做好充分運用文物的工作,讓文物走出博物館,走進人們的生活中。
一、博物館管理者應轉變思想觀念
“以人為本”是世界各地博物館發展的主要趨勢。發達國家的博物館,無論其規模大小或者檔次高低,均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將所有工作都結合社會教育和公共服務而進行。博物館采用更加積極和主動的方法,加強服務,為廣大公眾提供出多種文化服務項目。國內博物館也應充分借鑒其他國家的經驗,想盡利用多種辦法讓文物具有“生命力”,讓博物館真正“動”起來。文博從業工作者應明確自身所承擔的責任,轉變自身思想觀念,緊跟世界各地博物館發展腳步,轉變傳統的思想觀念,認為現代博物館應扮演好文化信息傳播者、挖掘者的角色,將博物館改變成為人們日常文化休閑的場所。
二、通過借展、聯展方式補齊館藏短板
當前我國各地區博物館普遍存在著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想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要整合文物資源,構建起博物館共享資源平臺。北京、上海等地在已在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某地區在整合全省館藏資源中,采用統一組織和統一調度的方式,通過展開聯展和借展的活動,打造出近十個文物精品流動巡回展覽品牌,力圖將其中五個展覽品牌推上國際,每一年都要引進至少五個文物精品,在省內展開巡展,當前已取得很顯著的效果。南京博物館已與國內各大博物館聯合,共同成立江蘇省博物館展覽,其中加入聯盟的博物館所館藏的文物都可以拿來展覽,并與當地政府簽訂協議,每一年都要至少拿出十個展覽,每一個展覽每一年都能在省內至少巡展五次。
三、陳列展覽的文物要貼近人們生活
博物館物品的展覽不能在采用傳統形式,應重點考慮怎樣貼近人們的生活,用人們所感興趣的方式進行互動。首先,在展覽主題策劃時,應重點考慮人們的需求,從人們的角度來宣傳館藏物品;在設計上要敢于創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而滿足大眾的多樣化需求。在這里所說的設計不但包括展覽設計,而且也包括教育活動和圖錄說明等。陳列展覽既要重視將趣味性、豐富性相結合,盡量引入一些互動的內容,可以從歷史上某項工藝著手,詳細說明這項工藝的操作方法和生產流程,在解說中設計能夠讓觀眾參與的環節,這樣也能調動起觀眾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他們在這個環節中學到知識。其次展品要經常換,這樣觀眾才有興趣看,如果一直是幾件產品在展覽,那么觀眾早已經看厭煩了。在主題不變的基礎上,轉變展覽對策,定期換新展覽品,充分調動起觀眾的好奇心。簡單而言,就是隔一段時間,就要換上新的展品,可與其他地區博物館進行合作,保持館藏品始終處于流動狀態中。另外,觀眾并不追求展品的數量,而是追求展品的精,每一次展覽,都要詳細解說某一件展品,如每周都要選取出一件展品進行解說,這樣不但能夠讓人們全面了解展品,而且也能讓產品始終給觀眾一種新鮮感。長久下來,人們對于文物的了解也越發增多,對文物方面的知識也越發豐富,這樣人們也就成為了文物的半個專家。再次,應充分發揮臨時展覽所具有的特點,如:靈活、機動、簡便等特點,并充分發掘展覽所具有的內在活力。通過展開形式多樣的調查,真正了解和掌握人們群眾的需求,以此來推出受人們群眾所歡迎的展覽。要在第一時間內舉辦與節慶日或者新聞熱點有關的臨時展覽,在此基礎上,還要確保展覽有特色,讓觀眾百看不厭。最后,在講解時,要根據觀眾群體的差異性,因地制宜的制定出與之相符的講解詞,進而滿足各年齡段觀眾的多樣化需求。
四、建立數字化服務型博物館
當前,我國已進入信息時代,博物館想要被更多的人熟知,就必須要做好宣傳工作。通過強有力的推薦方式向外界宣傳自己,讓更多的人們群眾了解博物館的最新動態。據有關實踐表明,博物館有很多自我宣傳方式,如:印發宣傳手冊、注冊博物館論壇、官網推廣等,在第一時間內將展覽信息呈現到觀眾眼前。但是,如果只是采用這幾種常態宣傳方式,很難引起受眾的興趣,因此,博物館還需積極探索新的宣傳渠道,全面運用媒體和網絡等技術,轉變宣傳形式;加強與人們群眾交流和互動,與觀眾共享最新館藏信息。除外,還需要積極創設出數字化服務型博物館。
總而言之,博物館要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開展貼近群眾生活、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展覽,促使觀眾積極參與展覽活動中,唯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出博物館的實際作用。
【參考文獻】
[1]魏薇.淺談館藏文物的有效保護與合理利用[J].辦公室業務,2015,(16)
[2]郭春明.淺談館藏文物在應用過程中的保護[J].中國西部科技,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