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義香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宅山中心小學,福建 漳州363400)
優化習作教學培養創新意識
何義香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宅山中心小學,福建 漳州363400)
有人說過:“二十一世紀是以知識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能否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的關鍵因素。創造良好條件。”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和核心。那么,在習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呢?下面談談個人的粗淺看法,也僅供參考
優化;習作教學;創新意識
有人說過:“二十一世紀是以知識創新和應用為重要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成為能否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權的關鍵因素。創造良好條件。”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的焦點和核心。那么,在習作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呢?下面談談個人的粗淺看法,也僅供參考。
在平時的教學中,在課前都讓學生做好充分預習,閱讀相關文章,特別是同步閱讀,讓學生要學會審題立意,然后寫下讀后感受。在教室一角特設了一個專欄,開辟了一個命題研究中心,學生興趣盎然,廣泛搜集佳作中的優秀命題,并分門別類:如:“直覺性”的,有《哭鼻子妹妹》、《怪爸爸》等;如“新穎性”的,有《我演悟空》《奇怪的聚會》等讓人感覺想一看究竟;如“情緒性”的,《今天,我真開心》、《難過的一天》等,能勾起學生的喜怒哀樂,引起追思回憶,使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大有欲罷不能之勢。在學生為習作命題有興趣之時,及時讓學生根據所要寫的文章,進行自創性的自由命題,果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積累材料,對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有不少學生一碰到寫習作就愁眉苦臉,不知從何下手;有的簡單三言兩語了事。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的習作素材積累太少了。因此,開設了“材料儲存庫”專欄,利用學校為班級配備的課外書,學生人手一本“摘抄本”,每天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閱讀佳作,并將一些好詞佳句,小段落摘抄下來,并歸類整理,如寫人物外貌或語言的,寫景的,都歸類,以備后用。一學期下來,學生的摘抄很多,每月堅持評出閱讀之星。在每周五的閱讀交流課上,讓學生大膽交流,說出要交流的主題,然后說出準備用上積累的哪些材料,哪些好詞佳句等,學生因為積累的素材多了,所以大多能信口開河。這樣做,能使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情緒的儲備,得到了比較豐滿的程度,心中的寫作欲望便逐漸萌動和強化,在成熟到呼之欲出的時刻,一旦受到老師的點撥或靈感的誘發,就會不可抑止地發生了,通過寫作傾瀉情緒的寫作沖動,從而激起學生創新習作的異樣火花。
要促使學生能閃爍著智慧的火花,初具思維穿透力的優秀習作,教師要創設民主化、建設性的思維場,給予學生一個寬松和諧的思辯氛圍。設立了自主性的作業。其中之一是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是學生習作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學生可以將自己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直接表達出來。如果學生日記的形式單一,學生的思維就沒有辦法達到多角度的發散。為了防止學生出現這種思維單一,流水賬似的作業,設置了多種日記形式,有電視日記,學習日記,感受日記、摘抄日記等,讓學生自由選擇日記形式,學生有了自主性,就能憑借文字盡情袒露心跡,形成千姿百態的情感形態和類型,學生寫下自己的所想、所見、所說,這樣,學生的多向思維,就有了更為廣闊的馳騁空間,尤其對于寫作有困難的學生,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用上平時的摘抄,插上自己的簡單幾句所見所思,那也是學生一篇很好的日記了。還設置了自由習作本,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定習作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感需要,直覺地寫自己想寫的東西,即使是幾句話,或者是仿寫的,或者根據故事內容,轉述的,都給予鼓勵、指導,只要有表達的欲望,就可以不限時空,進行膽地創作。久而久之,學生的自由習作中,不僅有學生的內心寫真,有學生細膩的寫景筆觸,更有學生對未來的大膽地、放肆地想象。
心理學家蓋茲說:“沒有什么比成功更能增加滿足的感覺,也沒有什么東西比成功更能鼓起進一步求成功的能力。”讓學生放手寫我心,并給予成功激勵,拓寬獲取成功體驗的途徑。由于小學生的興趣持續時間比較短,容易移情,教師要及時提供機會,讓學生對習作保持興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不斷創新。在班級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周一次共同設計手抄報,集各種知識、能力與一體,學生在手抄報中自由投稿,向別人交流,展示自己的習作,并將每周一次的優秀習作抄在專欄上,讓學生在欣賞中得到滿足。比如,開辟習作園地,學生想寫就寫,想評就評,作品想貼就貼;組織學生向報刊雜志廣播電臺投稿;參與各類作文競賽;編訂班級優秀作文選或鼓勵學生編訂自己的習作集;師生間通信交流溝通等等,樹立“重在參與”意識,通過多種實踐,摘取成功的果實,獲得成功體驗。在農村小學,學生的習作很少有發表的機會,對寫作興趣自然不高。要為學生開辟網投和報刊投稿的渠道,給學生提供了習作發表的機會。習作能在網上發表,表示自己的習作得到肯定,對學生具有很大的鼓勵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由不想寫、不寫變得想寫、愛寫,而且習作水平也越來越高了。每當學生習作發表的消息,學生和家長都很高興,很自豪,分享到作品成功的喜悅。網投和報刊投稿,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是學生展示自己習作的大舞臺。
總之,教師在習作教學中,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在習作中,思維能不斷創新,這樣才能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俗話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要引導學生不斷地充電,學生的習作才不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引導鼓勵學生不斷閱讀課外書籍,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習作內容的重要來源,也是習作創新的根本。
[1]張悅.對語文新教材教學中習作教學的感受[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下)[C].2007.
[2]管慧芳.從習作教學的美談起[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