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供給側改革面臨的問題及實現路徑分析
楊健
(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工學院商學院,江蘇 淮安 223001)
為解決當前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實現經濟發展向供給側轉變,供給側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供給側改革有其發展的背景、內涵與核心。推進供給則改革首先要做好供給側的基礎分析與創新方面的工作,提出了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分析了供給側改革的原因,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供給側改革的實現路徑。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構性;實現路徑
李克強總理在當月11日主持召開的“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邁向中高端,培育發展新動力,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提出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決策層做出的重要思想轉變。
中央高層對供給側改革多次表態,表明政府經濟學的思想已由以前的重需求管理轉換成供給、需求“兩手抓”,甚至將更多精力放在供給管理上。這意味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理由刺激需求變為改善供給,在需求面臨拐點的背景下,供給側結構改革是我國經濟下階段長期穩定發展的核心,必為經濟增長提供新的動力。
(一)國際背景。總體來看,當前的世界經濟形勢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經濟增長乏力,國際間的商品交易不太活躍,較好的經濟增長態勢短期內難以出現,全球經濟正在由穩增長的“舊常態”,進入“新常態”。國際經濟環境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即面臨需妥善加以利用的機遇也存在需要面對的挑戰。
(二)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對我國帶來的機遇。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經濟增長的機會首先隨著經濟規模的擴大,我國的出口會進一步增長,帶動就業的增加與經濟增長。其次經濟全球化為我國帶了先進的生產力、生產技術、管理水平與先進人才。最后有利于我國企業開展資源合作開發,為建設小康社會提供能源保障。
(三)供給側結構改革對我國帶來的挑戰。首先全球范圍經濟低速增長影響我國出口貿易。當前經濟形勢下,各國經濟增長緩慢,缺乏經濟增長的動力,目前國內的需求增長刺激因素主要靠借貸,這種財政刺激手段又會帶來金融風險。其次,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興起削弱了我國的競爭優勢。隨著技術與產業革命的興起,傳統領域的技術與產業形態將會發生變化。
供給側改革的內涵。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改革,是相對過去需求側改革而提出的新概念,新思路,供給側結構改革作為一條主線,是我國經濟下一階段長期穩定發展的核心。凱恩斯主義更注重擴大需求,而供給側改革更強調供給側管理,供給側改革的具體表現為鼓勵企業創新、淘汰落后、減少稅費負擔等方式來推動經濟發展。
供給側改革核心:供給側結構改革強調的是在供給角度實施結構優化、增加有效供給的中長期視野的宏觀調控,降低企業年底性交易成本,主要包括交易成本、各種稅費、社會保障成本、融資成本等,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提高供給的效率與質量,最終優化供給結構,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供需矛盾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且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給側。短期看,當前經濟運行中供給總量不足、質量不高,供給對需求響應速度不快、響應機制不靈活,供給側的退出機制還不健全等問題并存,供需錯配明顯。
當前,經濟下行、質量提升的壓力,主要來自供求不平衡。也就是說,我們面臨的突出挑戰,是供需不匹配、供不適需的問題。一方面,一些缺少需求的供給出現較多過剩,需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另一方面,有需求的供給卻明顯不足,需要補有效供給,補高端供給。從產業鏈來看,傳統的產能過剩行業重在“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重在“無中生有”。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在經濟新常態下調控經濟發展思路的重大創新,如何進行供給側結構改革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國內的學者也做過一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合理的化解產能過剩、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房地產合理的去庫存、擴大有效的供給等各個方面聯合出擊。(一)合理化解產能過剩。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工作重點。化解產能過剩要妥善處理好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保持社會穩定的關系。制定綜合性鼓勵政策,支持產能過剩行業加快兼并重組步伐。把握好“僵尸企業”出清的時機、節奏和力度。盡最大可能做好職工的安置工作。(二)降低企業的成本需要多種措施并舉。降低企業的成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降低企業的稅收;減少企業制度性成本;降低企業制造業的增值稅;降低企業的財務成本。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再取消和下放一些含金量較高的行政審批事項,努力降低企業隱形成本。(三)房地產適當去庫存。針對房地產市場區域性特點,有以下三條路徑,就是實施精準去庫存、聯動去庫存和轉型去庫存。在房地產去庫存的過程中,在穩定房地產的健康發展,促進房地產產業積極轉型。同時應鼓勵房地產精兼并重組,降價去庫存。降價去庫存是效果較好的路徑,房企適當讓利,薄利多銷,降低庫存規模。
[1]樓繼偉.中國經濟最大潛力在于改革[J].求是,2016(1).
[2]劉延平,周開讓.加快技術進步是應對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根本出路[J].經濟縱橫,2013(9).
[3]滕泰,馮磊.放松供給約束解除供給抑制[J].中國證券報.2013 (5).
[4]黃志鋼,劉霞輝.“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路徑選擇[J],經濟學動態,2015(9).
楊健(1983-),男,漢族,河北邢臺人,淮陰工學院商學院碩士講師,研究方向:中國經濟分析、國際貿易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