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才
(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寧安鎮黃濱完小,寧夏中衛755100)
我國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狀分析
馬英才
(寧夏中衛市中寧縣寧安鎮黃濱完小,寧夏中衛755100)
小學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初始階段,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基礎,發展教育,必須優先發展小學教育。而小學教育的發展,小學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的提升,關鍵在教師。江澤民同志指出:"百年人計,教育為本,教育人計,教師為本。"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小學教師隊伍,這是時代的呼喚,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本文就以我國小學語文教師素質的現狀開展一些有益的嘗試。
小學教育;語文;素質;現狀
現代教育是系統化的教育,是一個復雜而又精密的系統工程,從教學組織看,任何一個學校的教學都是分學科進行,而各門學科之間既相區別,又相互聯系,相互滲透,互相銜接。由此而決定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雖然是一種個體行為,但它所體現的應該是一種集體智慧。任何一個教師都很難把所有課程的教學都包下來并取得好的效果。同時,現代教育或者說素質教育更注重跨學科的綜合,.更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這不僅僅需要同科、同教研組、備課組教師的協作,而且需要學科之間、教師之間相互合作、相互切磋、相互融合。從育人方面看,在教育過程中要對學生施加影響,更不是靠哪一個人所能完成的,因為任何一個教師都不可能是一切優點的體現者。
小學語文教師自身水平高低將直接小學語文教育的質量高低,研究透視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狀況,可以反思當前師范文科教育的利弊[1]。,為構建小學教育專業(文科)課程體系和優化小學語文教師的后備人才素質結構提供有益的參考。根據文獻對縣、鄉、村小學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以及特別采訪,之后收集了有關資料和意見,并進行了分析。
(一)思想道德素質:分析表明,小學語文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總體較好。具體表現在熱愛本職作,對事業有高度的責任感、自豪感,不少教師在成長過程中有過許多調動和改行的機會,但他們沒有"見異思遷",顯示了高度的敬業精神,但不容忽視的是,愿意一輩子從事教育工作的占46%,不愿意或隨時想改行的教師占54%。對工作滿足感的統計表明,有22%的教師表示滿意,32%的教師表現為無所謂,有46%的教師表示為不滿意,這表明有近70%的教師是在勉強維持現狀。
(二)身體素質:分析中發現,小學教師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教師不到5%,身體較為健康的75%,約25%的教師經常上醫院,10%的教師身體患有2種疾病,說明當前小學教師的身體健康水平不高,對身體鍛煉的思想意識不強。
(三)心理素質:通過分析發現,不少教師心理素質較差:①不少教師難以克服"自我中心"的傾向,與領導、教師、學生關系感到很復雜,缺乏正確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造成領導、教師、學生關系的緊張,影響教師的情緒,從而影響教學質量。②自我調控能力較差,易受環境條件、上一作壓力的影響,甚至有近20%(主要為農村教師)有體罰學生的行為,有近60%的教師遇到困難或別人嫉妒時,表示會放棄或退縮,說明有不少教師缺乏一種戰勝自我,戰勝困難的耐性能力,從而造成了部分教師厭惡教學工作,想調動或改行。
(四)教學能力素質:①業務能力:大多教師能掌握教學大綱,熟悉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備好課,教學中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了解掌握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理特點、心理特點,科學地安排教學。據分析顯示,60%的教師專業素質較高,30%的教師一般(大多為青年教師),10%的教師業務素質差,大多為臨時代課教師或非師范專業從事教學工作的年青教師。②綜合素質:A:普通話水平,85%教師普通話較好,能熟練運用母語進行教學,其中青年教師普通話水平好于中老年教師,10%教師普通話水平一般,經常有鄉音出現,5%的教師普通話水平較差。多為民辦教師轉正人員。后兩者大多出現在鄉村小學。B:運用媒體教學和制作課件能力,整體水平較差。主要是受學校教學條件和年齡、知識結構的影響,分析顯示,只有8.5%的教師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教學和獨立制作課件,大多為近期師范畢業生。91.5%的教師不熟練和不會使用,說明許多教師特別是農村小學的教師接受先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的意識不強。
(五)操作能力:分析顯示,許多教師操作能力不強。北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申繼亮在2000年選取了北京97名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對其職業素質進行了調查分析。調查分析也表明,教師對語文學科知識的掌握比較好,但對教育學、心理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比較差,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教與學的理論、教學方法與策略、師生互動及學生評價方面缺乏科學的認識,不善于培養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不善于進行學法指導,不能使學生從愛學到會學,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師中還未形成一個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科學理論來有效指導教學實踐的良好氛圍。此外多數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都優于對課堂沖突事件處理能力。缺乏對課堂的有效組織和管理,缺乏對課堂事件的靈活處理,在新教師身上表現較突出,有些新教師往往對自己課堂管理沒底。而老教師的教學經驗對課堂組織有明顯影響,因此加強對師范生的教學實踐,將是促進未來語文教師成長的一個重要途徑。此外,無論新老教師,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都有待提高,相當多的教師對如何從事教育科研,如怎樣選題、實驗、撰寫論文等,都知之甚少。
一名專業教師,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而且更要具有深厚的教育基礎理論和教學技能。這個要求,對于培養語文科的教師來說,要比培養任何一個學科的教師更為艱巨。語文科課程涉及的專業知識面極廣,上至天文地理,卜至市井風俗,涉及古今中外,為了開展不同主題、不同文體的篇章教學,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語文科課程的教學任務,包括聽、講、讀、寫、'文化、文學、品德情意等許多范疇,因此語文教師又必須具備各方面的教育基礎理論和教學技能。再者,由于社會各界往往視語文教師的語言運用為模范,因此語文教師的語言,必須成為學生的榜樣。這么一來,語文教師更必須在語文的修養上有典范的表現。
此外,小學生母語言語交往能力的發展有著自身科學的規律。入學前,通過生活中的口語交際,他們在生活語境中已經自然習得了一些簡約的生活口語,具備了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小學低年級的學校專業教育,開始了漢字教學,以學得漢字為根本動力,他們的言語能力的增長由以口語為主向以書面語為主轉化。但這時候他們的言語交往活動,以自我為核心,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步開始了你我熟人之間交流的言語交往活動,這個階段以興趣閱讀為推力,書面語的發展促使言語豐富規范化,因此此時要注重積累規范言語。發展到小學高年級,小學生的言語具有了初步探究理性因素,他們能夠主動吸納、表達,有了初步的形成交往意識,能開展初步的社會言語交往活動。此時他們的書面語能力有較明顯發展,已經具備了初步成篇的能力,同時書面語和口語之間的轉化也變得更加自然流暢,書面語能力的提高自然而然也促進了口語能力的同步提高。兒童言語能力的發展階段和他們身心(思維)發展階段互相適應,只有了解了兒童身心發展規律,才能抓往言語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推進學生言語能力的提高。
因此,語文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語文教師的素質是知識、技能、思想的總和,分為教師思想和教師能力兩方面。作為一名教師,素質結構必須適合從事教育事業的需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其素質結構必須適應從事語文教育的需要;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其素質結構必須適應從事九年義務教育小學階段教育的需要;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其素質結構必須適應從事農村建設事業的需要;作為當代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其素質結構必須適應從事21世紀國家建設的需要。
[1]左侗.培養專科程度小學師資的探索(J).師范教育2001,(9)
[2]Carr,DaridProfessionalismandEthicsinTeaching. LondonandNewYork:Rontledge,2000.
馬英才(1962-),男,寧夏人,寧夏中寧縣寧安鎮黃濱完小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及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