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佳
夢里依稀故鄉情
□萬佳
重重疊疊的群山,綠得發亮,綠得垂涎。雨后,行走其間,泥土的味道撲鼻而來,百花的姿容隨風飄揚,這兒,夾雜著雨后的清新,縈繞著大地的氣息。佇立最高峰,可見山麓間稀疏的低矮樓房,各式各樣,參差不齊,為這靜謐增添了一絲生機。這,便是我時刻牽掛的凈土——故鄉。這里,沒有城市中的燈紅酒綠,有的只是恬靜舒適;這里,沒有城市的忙忙碌碌,有的只是隨心所欲。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已成為一種亙古不變的默契。
當然,這說的是兒時的記憶,夢中的故鄉。時間的流逝,金錢的驅逐,名利的誘引,往日的沉靜破裂了,曾經的生活如鏡破碎了。越來越多的本地人向往山的那邊,毅然決然地拋棄了無助的故土,住進了高樓大廈,穿上了各種名牌,原始的氣息從他們身上褪去,就連那么一點淳樸也消失得無影無蹤……一陣喧囂逝去,往日的寧靜又恢復,然而卻如此無力。
多久沒踏上回鄉的歸程了,而此刻望著經歷幾代風雨,曾經給予我溫暖的老房,現如今卻如此陳舊,如此殘破,一根根木頭受潮腐朽,房頂瓦片破碎不堪,幾株無名野草鳩占鵲巢,洋洋得意地在此享受自然恩惠。最邊上的廚房已倒塌,活像一位孤寂、久經病魔折磨的殘喘老人。再次邁進門檻,四處蜘蛛牽絲結網,屋頂已丟失那層薄薄的保護傘,不能再為我遮風擋雨,抬頭,便會直接望見行行大雁橫飛而過,那懸掛半空的是什么?是誰的杰作?是時間亦或自然?環顧四周,曾經掛鏡的墻面已褪為黑黢黢的發霉竹片,那堵目睹我曾經輝煌的、見證我成長的、貼滿我一次次收獲的墻,也逃不過時間的洗滌,風雨的摧殘,那些紙張還依附著這零碎的墻,仔細一看上面還依稀可見我的大名,然而,有的已搖搖欲墜,如蒼白少年在生死邊緣垂死掙扎。咳咳!難聞氣息已使我無法容忍這環境,地面上瓦礫、雜草、各色蟲……讓我心緒亂飛。白色球鞋也因這改變以往神氣,灰溜溜地隨我輾轉。壩子里,亂草、泥土、朽木、雜石……我還能辨別什么是什么嗎?走吧,走吧,別再停留了,這殘缺景象還有什么可留念?多一分鐘不過是徒增傷感罷了!內心在呼喚我離開這是非之地。往日的歡聲又如何,而今還不是殘敗滿目。為什么我的眼里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故土愛得深沉。
今年的第一場雪來得特別早,早得毫無防備。站在雪的世界——雜亂無章的枯草,瘦小身軀承載著雪的重量,嶙峋的石頭冰徹心扉,佝僂的枯木痛苦地忍受著寒風的呼嘯,白雪的侵噬。瞧,那唯一亮點——高高掛起在朽枝間的鳥巢,也不堪忍受,于分杈間與自然共舞,就快要墜落于地面亂草之間。水,已結冰,溪底怪石隱隱可見。褲腿已沾滿泥巴。這條小溪曾經編織我兒時的夢,陪伴我度過春秋,曾經的畫面閃現腦海——涓涓細水,曲曲折折的河道,一望無盡的綠水。踏步沿岸,沿著細水長流方向一路追尋,荊棘又如何,深淵又如何,怎能阻絕探尋的熾熱的心。荊刺吞噬鮮血又怎樣,摔得傷痕累累又怎樣,在那前方的神秘地方便是陶潛的世外桃源。柳暗花明——看,那激流騰空而下;聽,那潺潺溪水聲隨風而動。青山綠水,在這被人遺忘的地方居然有如此景致:瀑布橫掛,傲竹挺立,百花盛開,勤蜂采蜜,青草遍野……而如今呢?曾經的景致去向何處?為什么眼前是垃圾縱橫,濁水死寂,臭氣熏天,蚊子嗡嗡,蟲蟻肆意。難道曾經只能成為回憶,只能在夢中才能依稀可見嗎?走吧,走吧……
殘喘的房,面目全非的溪流,荊棘蠟黃的荒山,這是我的故鄉嗎?不,不是,我的故鄉是清新,恬靜的。那么,我的故鄉在哪?為什么我找不到回去的路?她為什么不要在外漂泊的孩兒們了?不,不是故鄉拋棄了我,是我們遺棄了她。
悲情無意聲聲訴,夢里依稀故鄉情。
(綿陽師范學院文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