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滄海
【摘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程,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推進基礎教育的改革盡自己的微薄之力。
【關鍵詞】新理念 自主 合作 創新 釋疑解惑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61-02
一、在導入新課時,精選教學資料,巧妙設置疑問啟迪學生思維,引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望。
在新教學理念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下,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思想政治課學科特點,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以學習方式的變革為主線,構建教師導學情境下的課堂教學活動。從學情這個實際出發,精選背景材料,巧妙構思問題,將教學目標問題化,以引發學生求知的興趣和熱情。精選提出的問題是這一環節的關鍵。
作為教學起點的材料,既要緊扣教材重、難點,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置的問題是具有“導學”功能的問題,既能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鉆研教材,又能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借助民間故事、詩詞歌賦、名言民諺、電視廣告、時事政治等素材,運用各種方式設置問題,諸如演繹法設置疑問、歸納法設置疑問、擴展法設置疑問、發散式設置疑問、辨析式設置疑問、層進式設置疑問、反向法設置疑問等方法,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喚起求知欲望。
二、在新授過程中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探究,在相互合作中鉆研,在探索過程中有創新。
經過選材設疑,以疑導思的導入環節,教學便進入到核心階段——新授環節。
1.探究學習中,開展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中,我保證學生自學探究有必要時間,讓學生在自學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夠自悟,在自悟中產生疑問;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比如,針對學生不知道如何閱讀教材的實際情況,我采取不同的閱讀訓練策略,提出了粗讀、細讀、精讀等方法。易理解的知識粗讀,新內容細讀,重難點問題精讀。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自學,其形式也應多樣化,如閱讀教材內容、收集有關信息資料、概括中心論點、整理知識網絡等。
2.在互相啟發研討中開展合作學習
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淺層次問題均可在自學探究中解決,不理解或解決不了的問題就需要采用合作互研的形式加以解決。一是同桌合作互研,即讓坐同桌的學生發揮各自學習探究的優勢,就相關疑難問題,相互啟發,互相研討。二是小組合作互研,以4人為一個小組,把前后排鄰座學生組成學習小組,便于進行合作學習活動。三是整班集體互研,抓住中心議題或關鍵性問題,讓學生各自發表見解,集中解決難點。就課堂合作互研的具體方式而言,辯論法、“實話實說”法、討論法等都是合作學習的有效形式。不過,在討論互研的過程中,教師把握好以下幾個問題:
(1)對于教材的難點、疑點要進行點撥、提示、分析。
(2)引導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從正反、縱橫、交叉等方面進行立體式的分析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式思維。
3.在探索中創新學習
在自學探究、合作互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教材知識和豐富多彩的生活實際進行深入探索,讓學生提問題,找規律,推邏輯;在體驗知識生成的過程中形成標新立異、追求卓越的競爭意識和發散、聚合、逆向等思維品質。在此環節,做好誘導質疑,鼓勵求新的工作。誘導質疑就是要讓學生獨立地去分析與思考,允許對現有結論的懷疑與否定。鼓勵求異,就要鼓勵學生不唯書、不唯師、不唯上、不迷信、不盲從,不滿足于現成的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規,敢于超越。就質疑求新的方法而言,一般可采用“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的三段遞進思維方法進行。質疑求新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利用新課本中有關相關鏈接、探究活動模塊設計質疑;
(2)引導學生對所學前后知識的綜合、比較中質疑;
(3)將政治學科和其他學科相關知識聯系、綜合,從中質疑;
(4)聯系當今社會熱點或學生生活中熟悉的內容展開質疑。
三、歸納梳理知識,釋疑解惑,提升學生能力。
通過上述諸環節的學習,學生一般已能掌握大部分主干知識,但也會有一些疑難問題需要教師精講點撥,釋疑解惑,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分辨和修正能力。一般來說,中學生產生疑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對教材內容的某種“誤解”,以及由“誤解”引起的理論同實際的矛盾。
同樣,經過上述諸環節后所習得的知識往往是感性的、零散而不成系統的。因此,引導學生把零散知識進行歸納整合,上升為系統化的理性認識是教師要努力做的。此時,教師利用個人的知識優勢,歸納梳理,提煉概括,勾勒出所授知識的結構;引導學生一起進行總結歸納,尋求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知識網絡。
參考文獻:
[1]《新課程 新理念 新策略》海寧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海寧教育局教研室編
[2]《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朱慕菊主編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