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芳
【摘要】朗讀: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就語文學習而言,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增強語感,以聲傳情。小學低年級孩子:一、由于識字量少,不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好文本。二、孩子們還不懂得朗讀技巧,重點詞句語感也把握不好,因此無法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情感,喪失了朗讀興趣。
【關鍵詞】語文 綜合實踐 朗讀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67-01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低年級孩子們的朗讀能力呢?
一、模仿讀,掌握朗讀技巧
低年級孩子還沒有朗讀經驗,還不知道怎樣讀好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等這些標點符號,還不會控制聲音的高低,掌握不好氣息的運用等技巧。教師教學時要多采用示范讀,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強,如果老師朗讀能力強,又經常范讀,讓孩子跟讀,自己就會糾正語氣,發音,停頓,唱讀等方面的錯誤。教師也可以播放課文錄音,讓學生跟著讀,模仿讀。網上的一些課文朗讀,聲音優美,字音準確、規范、可謂聲情并茂。學生聽課文錄音,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了朗讀的能力,感受到聲音的無窮魅力。如教學《廬山的云霧》、《荷花》等描寫景物的課文時,我先播放視頻課件,優美的畫面加上配音美讀,聲情并茂。學生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了,不知不覺進入了課文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覺地跟著配音小聲地讀起來。欣賞完,讓學生談談感受,交流如何才能讀好寫景的課文。隨后教師讓學生自由練習讀課文,學生都能模仿視頻文件中的語氣、認真練習,對于句子停頓,語氣的把握等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多形式,培養朗讀興趣
課堂上還要給足自由讀的時間,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梢詡€別讀,開火車讀,小組讀,齊讀,配樂朗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激發孩子們讀書興趣。讀后,師生共同評價,最初要求可以低一些,對丟字,加字不超過3處的,而且讀得流利,有感情的,都獎勵一面小紅旗,讓每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愿望。
三、入境讀,提升朗讀能力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情境的創設十分重要,它有利于幫助學生進行合理地想象,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打到與作者的心靈相通,情感共鳴。
低年級孩子由于年齡比較小,見的市面不多,對事物的認知能力、感知能力都是比較膚淺的,想象能力也不高。為了能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所表達的意境,領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感悟文本的內涵,教師就要努力創設多種情境,通過多媒體課件呈現文本所表達的場景,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官去觀察身臨其境地去體會,感悟才會比較深刻。
比如朗讀《荷花》中這一段“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边@一段話,作者寫得很美,用詞非常精煉。
可是在我們家鄉很少能看到荷花,怎樣能讓學生深刻體會這美的意境呢?我先讓學生自己讀,自己邊讀邊想象荷花的樣子:剛冒出來的是什么樣子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的又是什么樣子的……接著我提問:誰來讀一讀這段話,把你感受到的通過你的朗讀讓大家也感受到呢?學生朗讀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我又問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一池的美麗的白荷花呢?教師出示多媒體課件:一池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態,一朵有一朵的韻味,滿池塘的荷花在微風中輕輕擺動。美妙的畫面很快把學生帶入了情景。孩子們情不自禁地說:“好美呀!”“哇,太美了!”此時我再引導學生問:“孩子們,這回你能把這美麗的畫面讀出來嗎?”接著配上柔美的音樂,讓孩子們反復吟讀,陶醉于優美的情景中,不同的孩子們讀出了不同的感受。此時不再是機械地模仿讀了,而是走進文本,語文本產生共鳴。
四、評價讀,激發朗讀意識
要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在現代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評價。朗讀教學更要重視評價,只有正確評價,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自信心。評價的主體是多元化,可以師生互評,生生互評。教師在學生朗讀指導中評價的語言要豐富,評價要具體準確,盡量發現閃光點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如“你的聲音真響亮,也很有感情”“有感情,讓老師和同學們也體會到了”“讀得流暢,真有氣勢”等,教師的正確評價可以起到指導和引領的作用。生生互評可以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形成競爭意識,促進學生更好地朗讀。
五、定期賽,激發朗讀興趣
孩子的年齡雖小,但是榮譽感很強。為了使課堂充滿活力,保證朗讀效果,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讓學生盡情展示。比賽讀可以激發孩子們的競爭意識,互相挑戰,從而激發朗讀興趣。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定期舉辦朗讀比賽,內容可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統一內容到自選內容。
朗讀比賽可以側重三個方面評比:1.正確。朗讀要讀準字音,還要不丟字,不添字,不重讀。2.流利。不頓讀(一字一頓),不結巴,不唱讀,語速要適當,語調要平穩。3.感情。朗讀是依托文本,結合自己的審美體驗進行的二次創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結合讀出自己的感受。教師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給予正確的評價,達到提高孩子朗讀能力的目的。
六、課后讀,增加朗讀機會
由于課堂上朗讀時間短,我嘗試在課后練習朗讀。將朗讀文章當作家庭作業來布置。針對我校班級特點,小班人數少,課堂上播放學生的朗讀錄音,共同欣賞,以達到讓學生自我學習、互相評價、總結提高的目的。
總之,在朗讀教學中,力求朗讀形式多樣化,評價具體化,讓學生在朗讀中享受文本帶來的美,享受朗讀的快樂。然而朗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教師、學生持之以恒。
參考文獻:
[1]吳美萍:多措并舉,讓朗讀成為學生的樂事[J];小學教學參考;2009年09期
[2]陳燕:淺談低年級課堂教學中“朗讀能力”的培養[J];生活教育;2011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