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可
【摘要】《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之一,課程與工程實際具有很緊密的聯系,本文從課程現狀及存在問題出發,通過資料員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要求,提出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改革方案,通過對課程體系的重新探索和課程結構的調整,課程設置側重于培養資料員崗位工作任務和能力知識。制定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改革方案。
【關鍵詞】教學改革 基于工作過程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
【課題項目】2013年度廣東省高職教育建筑與房地產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教學改革項目。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54-02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工作作為貫穿工程建設過程的一條重要主線,在工程建設中起著記錄建設過程、監控工程質量、實施安全管理、監督及協調建設各參與方的重要作用;是工程建設及竣工驗收的必備條件,也是對工程進行檢查、維護、管理、使用、改建和擴建的原始依據;更是認定事故責任、還原建設過程的重要依據。
鑒于建筑工程資料管理的重要性,高等職業院校建筑工程專業近年來陸續開設《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根據資料員崗位的需求進行設置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資料員的崗位能力,拓寬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面。
1.課程概述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最初是根據資料員崗位的需求而設置的,目的是使學生能夠掌握資料員的崗位能力,拓寬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的就業面。該課程涵蓋的專業知識面非常廣泛,建筑工程中所有的子專業都需要建立相應的資料系統。通過對建筑工程資料管理的工作特點分析和這門課程的教學實踐,發現該課程課程的作用絕不僅僅是培養資料員崗位能力,還具有對其他所學專業知識進行梳理和鞏固的作用。因此,唯有對此課程進行正確定位,并根據定位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設置與設計,才能使該課程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課程現狀分析及存在問題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教學通過近年的教學實施及畢業生跟蹤調查,發現存在相應的問題如下:
(1)理論內容抽象雜亂,實踐環節難體現崗位能力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的課程設置分為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理論教學體系通過教材結合規范,配合案例分析和實物圖片的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隨后進行知識能力板塊實踐,結合相關資料管理軟件進行實訓,但多數以填表形式為主的實訓內容。通過問卷調查,在校學生普遍反映理論內容抽象、雜亂、缺乏感性認識,實踐環節單一、缺乏學習熱情和興趣;畢業生建議增加實踐性訓練課時,并結合崗位特色調整課程結構及內容。如何將分散、復雜、實操性強的專業知識在有限的課時和條件內傳授給學生,是本課程需探索的問題之一。
(2)教學方法待探索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教學普遍沿用傳統的歸納、分析、綜合等方法,雖結合相關資料管理軟件模擬真實化的工作環境,但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導致畢業生難以快速勝任資料員工作崗位。如何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設計,通過模擬真實工作環境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實現教學與生產的無縫對接,是本課程需探索的問題之二。
(3)各學科之間聯系性不強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是對建筑工程建設全過程的書面記錄,能夠反映整個施工過程的管理和技術。《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學習有助于綜合應用專科所學的各種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全面、系統的技術及基本能力的練習,具有專業知識回顧、總結和加深認識的作用,這是其他課程難以實現的。所以,如何通過課程設置達到串聯整個學科知識,使學生完整、系統化地了解與掌握學科的主干及其分支,是本課程需探索的問題之三。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作為一門實用型課程,在課程內容中應注重崗位工作任務和能力知識的培養,通過結合實際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同項目的工作任務,訓練學生具備真實環境的工作能力,做到學中做、做中學、學做一體化,從而使畢業生無需培訓即可上崗,真正實現教學與生產的完美對接。
3.課程改革方案內容
通過對課程體系的重新探索和課程結構的調整,課程設置側重于培養資料員崗位工作任務和能力知識。制定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改革方案,并按照改革方案編寫符合新的課程標準及能力考核標準。具體如下:
(1)教學內容梳理
根據用人單位對資料員崗位能力要求情況調研及畢業生問卷調查結果,基于資料員崗位工作過程的綜合性強的工作特征,對《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結構進行梳理,課程內容不應局限于資料管理理論知識傳授、表格填報及檔案管理實踐技能訓練。實施改革如下:
①減少純理論教學比例,部分理論知識在實踐環節中滲透;
②實踐部分以真實工程案例在施工過程中建筑工程資料的形成與編制為主線,增加施工計劃編制實訓內容,通過施工圖識讀、施工技術及方法、施工進度等方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實現知識點向專業知識面拓展;
③將實訓內容劃分為幾個學習情境,在職業的工作任務和行動過程的背景下,將學習領域中的目標表述和學習內容進行教學論和方法論的轉換,構成在學習領域框架內的“小型”主題學習單元。使教學實踐過程與實際施工過程中工程資料的形成過程保持一致,學生實訓過程中逐步掌握工程資料的填寫、收集、整理和歸檔的崗位職業能力。
④增加職業素養的培養環節,端正工作態度、樹立責任意識,提高學生溝通協調能力,自主學習、分析的能力,擴展學生的未來發展空間。
(2)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
打破原有的較為傳統的歸納、分析、綜合等教學方法。基于資料員崗位工作任務,通過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場景認知等教學方法具體化學習領域,實現理論和實踐環節相互滲透。主要改革如下:
①采用真實工程案例結合工程圖紙討論、施工計劃編制的案例教學;
②學生分組完成、組內成員按照參建各方進行角色模擬,以真實工作情景促進知識吸收;
通過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具備資料員崗位職業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分析問題、知識運用能力。
(3)各學科銜接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工作作為貫穿工程建設過程的一條重要主線,建筑工程資料的形成過程同時也是工程項目的逐步成型過程,其工程資料管理與工程施工是同步的,在此過程中離不開各方主題的互相配合和協調。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作為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課程之一,課程與工程實際具有很緊密的聯系,學生畢業后的各個崗位(施工員、監理員、資料員、質檢員、材料員等)工作任務都與工程資料的形成、收集、編制有所關聯。所以,課程設置方面通過著重考慮如何使學生實現對土建專業各學科之間、建設行業各崗位之間關系的理解,得以鞏固和加深的專業知識,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建筑施工現場的各技術崗位和貼近第一線的管理崗位。部分體現如下:
通過圖紙“討論”和施工計劃的“編制”使學生熟悉施工技術和施工進度,學科間承上啟下;對工程資料的“填寫”的學習引導學生對以往知識的鞏固、拓展和思考;通過對工程資料“收集、整編”的學習引導學生對于工程中施工依據、施工控制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結論
通過該課程設計和教學實施,借以建筑工程資料管理為載體,根據資料綜合反映多專業、多崗位、多單位的相關性特點,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學生進行實踐能力和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土建類高職畢業生能夠適應建筑施工現場的技術崗位和貼近第一線的管理崗位。同時,也相應提高學生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自主學習及分析的能力。
針對資料員崗位的職業能力主要培養文檔的分類和管理能力、施工過程中事件的記錄能力、資料的整理裝訂能力和施工圖的閱讀能力等,通過對工程資料中對試驗檢驗,方案編審質量、安全生產管理等工作的記錄和反映,培養或進一步鞏固施工技術的應用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等建設行業通用能力。使畢業生無需培訓即可上崗,縮短其適應時間,促使學生更快地在工作崗位中進行自我提升。
參考文獻:
[1]劉芳.高職《建筑工程資料管理》實訓教學改革探討[J].科學教育,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