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飛,車 坦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高職學生職業身體素質形成探析
楊小飛,車 坦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 401331)
文章結合職業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對如何做好高職高專院校的職業性體育教育進行詳細的探究與討論。
高職;體育教學;課程設計
為滿足人們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職院校必須轉變以前的教學理念與模式,圍繞自身的職業特點來開發與設計課程體系,使高職院校的教育能更好地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
1.1 中專體育課程體系慣性延伸期
這一時期主要以2002年以前為界。早在1991年,我國就頒布《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對職業技術教育的作用、地位、任務、方向和具體措施等內容進行了明確規定。1996—2000年,國家還先后出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此階段大多學校仍然延用傳統的中專體育課程體系和教學方式。
1.2 學習借鑒普通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時期
2002—2005 年期間,國務院和教育部先后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決定》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后者對體育課的教學大綱,從課程設置、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做出詳細規定和指導建議。通過這一時期的探索實踐,促進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創新和發展,逐步展現出高職教育體育教學應該具備的特征,對學生的體育知識、運動技術、運動技能、健康等方面起到了促進作用。但這一時期的體育課程體系仍舊缺乏高職課程特色。
1.3 探索建立符合高職人才職業特點的體育課程體系時期
這一時期主要是2006年以后。這一時期教育部下發了《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加快高等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和《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將通過創建一批有顯著特色的高職院校,來建立我國高職教育的“樣板工程”,將“工學結合”模式普遍推廣,使其成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原動力。這一時期,工學結合模式成為高職課程改革的方向,一批高職院校建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課程,注重仿真教學實訓、行業標準與課程內容的對接,形成了人才需求和崗位特點倒逼課程建設的良好局面。
但大多數高職院校中體育課程改革依舊存在課程建設思路不夠清晰,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教學方法傳統保守,以及過分強調競技等問題,即使是國家示范性高職院校也不例外,同時還存在只重視學生的專業實訓,體育課程時數不能得到保證等現象。
2.1 體育課程課學時數不足
調查發現大多數高職院校體育課只開設了兩個學期(一學年),這與教育部在2001年印發的《綱要》中:“普通高等學校的一、二年級必須開設體育課程(144學時)”的要求明顯不符。另外,由于三年級是高職院校學生的畢業實習期。因此,體育課程的學時數普遍低于綱要要求。
2.2 體育課程教學模式單一
調查還發現,目前廣泛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教學模式主要采用以下3種:選項課、綜合課+選項課、選項課+俱樂部3種。通過分析發現,這3種模式對高職體育在高職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還得不到充分體現。學生不僅需要獲得健身知識,還需要通過鍛煉來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和獲得健康的體魄。而作為未來的建設者,為更好地適應工作需要,他們需要通過體育鍛煉來獲得與專業(職業)相對應的身體能力。因此,將學生專業(職業)特點,作為體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來看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3 課程內容體系結構不合理
內容陳舊,目標單一是目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現狀。課程內容仍然與中專學類似,沒有做到將課程設置和內容與學生的職業特點和能力獲得相結合,仍然強調以競技體育教學為主體,教學內容和項目仍然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內容,未能考慮到高職專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
2.4 課程評價機制簡單
在體育教學評價方面,基本沿用專項考試+技術評定、素質與體能測量、考勤與平時成績相結合的方式。考核的內容單一,缺乏全面性和科學性,導致考試成績不夠客觀,有不平等現象。
3.1 課程內容的組合設計
高校應力求以“職業身體素質”作為切入點,重點培養學生積極參與鍛煉的興趣,建立并逐步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鍛煉自覺性,為學生健康發展服務。
我校的體育課程設計為:一年級上公共體育課(必修),二年級上學期為職業相關體育課(必修),二年級下學期為選修課。高職體育課程開設時間、內容組合如表1所示。

表1 高職體育課程開設時間、內容組合
3.2 與職業體育必修課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綜合我校專業的特點,結合學生未來職業崗位對身體素質的要求設計出職業體育必修課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與職業特點相對應的體育課程內容(以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為例)
本研究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特征,積極圍繞學生專業培養目標,依據職業崗位(群)的要求進行課程內容的選擇以及分類,構建具有顯著職業特點的體育課程內容體系。增強了體育課程設置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避免了由于單一長期的勞動狀態可能對身體所造成的不利影響,彰顯了體育教育為高職學生終身服務的鮮明特點。
本研究將高職體育課程培養目標定位于,要結合高職教育特點相對應的培養體系目標中。從構建新的高職體育課程內容設置,高職教育特點、所學專業培養目標,以及學生需求、崗位需求和職業實用性,再到體育內容的具體選擇,都充分體現高職體育課程內容設置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5.1 多措并舉努力實現高職體育課程目標
努力跳出傳統教學模式,大膽創新教學方法,突出教師主導作用,大力推動自主學習和團隊學習。積極開展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評價,既對學生也對教師,針對學生開展多維度的過程評價、終結評價,提高評價和考核的公平性與科學性。對教師開展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和工作量等方面的評價,并結合教師自評、學生評價、教師互評等方式進行。
5.2 加大投入,改善體育教學環境
高職院校應當加大投入,結合實際積極規劃,通過改建或新建體育基礎設施,為體育課程的改革和需要創造基本條件。要加強管理,及時修繕,確保體育場所、運動設施的利用率和安全性。保障體育經費的按時劃撥,確保體育教學經費和場地器材維持費的到位。
[1]李貞晶.基于職業競爭力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3):53-55.
[2]曾永忠,董倫紅,趙蘇喆.高職體育課程內容體系設計與實施構想[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4):331-334.
[3]周務農,張 良.高職體育課程體系構建探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2(1):67-71.
[4]劉 羽.高職高專院校開展職業性體育教育的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2(34):68-69.
Study on t?e form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p?ysical quality in ?ig?er vocational colleges
Yang Xiaofei,C?e Tan
(Career Academy,C?ongqing Urban Management,C?ongqing 401331,C?ina)
Based on t?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 vocational p?ysical education,t?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inquiry and Discussion on ?ow to do a good job in Vocational P?ysical Education in ?ig?er vocational colleges.
?ig?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重慶市教育研究規劃課題;項目編號:2013-ZJ-088。
楊小飛(1976— ),男,貴州天柱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