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環境中,大數據發展也越來越迅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國內各個行業內部的會計、審計管理機制均發生了較大改變。因此,大數據時代下,深入了解各行業內部會計、審計發展情況顯得非常有必要。對此,本文的研究對象主要就大數據時代下的會計、審計發展趨勢,探究其發展對策,旨在保證各行業內部會計、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大數據;會計;審計;發展趨勢
一、前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導致傳統會計行業和審計行業的會計信息化和會計職能發生變化,對傳統的會計和審計行業造成沖擊,改變了會計的核算和審計方式,促進了會計和審計行業改革。因而,深入探究大數據時代下會計、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非常重要。
二、大數據的定義及特點
1.大數據概念
目前,社會各界對大數據缺乏一個明確、統一的定義,維基百科籠統的定義成,主要由巨型的數據整合構成,這些巨型的數據已超出人們可在接受的時間內,來收集、儲存及處理數據的能力,且數據的增長速度非常快,因此,將其稱為大數據。
2.大數據特點
(1)數字或是數據量飛速增長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2007年,全球網絡系統的儲存數據超過350EB,如果將其換算為GB,則高達3200億。在所存儲的數據當中,只有少量數據保存在以往的網絡媒介上,如報紙、雜志以及書籍等,其他的都是數字數據。導致2013年,全球網絡系統儲存數據超過1.2ZB,大約為12300億GB,只有少于3%的數據記錄在以往使用的媒介上。
(2)工作、思維方式發生轉變
以往的計算機水平非常低,人們只能通過隨機選擇的方式,來研究大量數據,以利用較少的數據,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但該種采集信息的方式所獲取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從采集的數據中得到事先所設計好的答案,得到的答案并不是適合在任何情況下使用,很難了解到更多深層次問題。若把計算機網絡當做隨機抽樣對象,則很難找出一個最佳數據抽樣標準;若抽樣網絡比較小,則利用抽樣數據研究得出的結果,就很難較好地體現出整個網絡系統的結構特性。
三、基于大數據時代的會計、審計發展趨勢分析
1.由會計反映過去朝著預測未來方向發展
大部分企業在進行管理時,會計職能重點是反映之前的財務管理信息,而對預測之后的企業發展趨勢則優勢有所減弱。而在大數據時代的推動之下,會計人員必須要尋找且充分應用大數據來對整個企業之后的發展做相應的預測,進一步明確業績的增長以及價值提升空間等。會計人員經收集、存儲及傳遞較多數據信息,很有可能會將會計工作重點慢慢轉移,而是從數據的分析、整理、挖掘過程中,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有助于企業管理人員做好決策。
具體預測措施包括以下方面:首先,企業內部的會計、審計人員需制定一個可預測未來數據有關的制度及方法,以較好地評估各項財務數據,把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產生的各項資產做相應的記錄、存儲及保護,以將數據資產在預測企業未來發展中起到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其次,因大數據更新的速度較快,在企業的日常運行過程中,能夠為其提供大量數據信息,以確保決策結果的準確性,同時在會計人員在編制相應的財務預算報表或是制定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時,可將數據信息提供給決策者;最后,企業充分利用大數據預測,以便提升風險會計人員的風險識別及控制能力。
2.由單一財務管理朝著綜合財務管理方向發展
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下,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均發生較大變革,且不再局限在單一的發展領域,逐漸延伸到計劃、生產、供應、銷售、戰略制定等相關領域,即財務管理最核心的任務是收集、分析、整理及管理和企業任務相關的數據信息。由于綜合的財務管理是在大數據的支撐下開展,可經收集、挖掘各個企業內部、外部不同數據信息,方面會計、審計人員全面了解企業發展,充分利用以上數據信息來分析企業發展趨勢,以了解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除此之外,大數據還能使更多會計人員、審計人員在分析數據信息時,較早地觀察到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異常的狀況,以提醒會計人員制定相應的防范對策,盡可能地將損失降到最低。
3.由事后財務報告朝實時財務報告趨勢發展
一直以來,任何單位內部的會計人員在編制財務報表時,均于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業務完成之后才會進行編制,由于財務報告在編制時需花費較長的時間,且年度財務報表通常需要3-4個月方可完成,這對于會計信息利用率、及時性會產生較大影響。如果會計人員應用該種事后編報財務報告的方法,則針對部分復雜企業的經營活動所要反映出的財務信息相對遲緩。正是在此種發展過程中,很多會計人員越來越關注實時財務報告的關鍵性,這就使大數據的實時財務報告成功性逐漸提升。而實時財務報告屬于大數據技術和信息技術進行相互融合之后形成,尤其針對一些風險控制相對較好的行業,如保險、銀行等,在其中開展實施財務報告非常關鍵。
大數據時代之下,各行業想要創建實時的財務報告系統,需根據以下流程進行:第一,有效整合企業、單位內部的局域網內所存儲的會計數據信息系統、管理系統,并構建一個中心數據庫,主要作用是把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所產生的數據放入其中,定時進行更新與添加;第二,構建一個企業實時財務報告系統網站,以使企業內部數據庫與外部的互聯網相互連通,從而快速收集和日常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數據,使數據快速更新及共享;第三,會計人員、審計人員、技術人員合理處理好數據庫內的數據信息,之后將其傳到企業的實時財務報告系統網站內,以供管理人員分析、整理等,最后為企業的財務報告應用人員提供實時會計數據信息。
4.由抽樣審計模式朝著總體審計模式方向發展
在目前企業的發展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正是在此種環境下,使很多審計人員的思維方式發生了較大改變。在難以收集與分析被審計的單位所有數據信息的狀況之下,以往的審計模式大部分是依靠抽樣審計,直接由所抽取到的樣本著手完成相應的審計工作,之后在按照該種推斷方法推斷出審計對象實際狀況。此種抽樣審計方式,因受到抽取樣本局限,常常會忽視很多業務活動,難以準確地發現并揭示一些被審計單位出現的重大舞弊行為,隱藏的審計風險十分嚴重。而在大數據時代下,各個數據之間的跨行業及跨企業的搜集、整理、分析,不需要使用隨機抽樣,直接應用收集被審計單位全部數據的審計模式。總體審計模式重點分析和審計對象有關的全部數據信息,以便審計人員構建一個總體的審計思維方式,此種模式能夠改變以往的審計方式的同時,還能較好地規避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隱含的審計風險。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從大數據的定義及特點展開分析,深入探究基于大數據時代的會計、審計發展趨勢,主要包括:由抽樣審計模式朝著總體審計模式、由單一財務管理朝著綜合財務管理、由會計反映過去朝著預測未來、由事后財務報告朝實時財務報告等方向發展。經對本文進行闡述,重點凸顯大數據技術在各企業會計、審計工作中所表現出的優勢,這對于之后進一步推動企業會計、審計工作的有序開展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程平,崔納牟倩.大數據時代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內部審計[J].會計之友,2016,24(16):122-125.
[2]程平,白沂.基于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大數據審計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16,12(5):84-87.
[3]職慧,張圣利.企業集團會計信息系統數據完整一致性審計研究--基于網絡環境[J].當代經濟,2015,36(22):138-139.
[4]周飛.淺析財會行業如何在大數據時代進行創新發展[J].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10(3):81-84.
[5]劉丹.會計師事務所合并與審計生產效率--基于我國本土事務所合并案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14,23(1):123-129.
作者簡介:王麗娟(1984.07- ),女,漢族,河北衡水,學士,初級會計師,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