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那么,神舟十一號作為改進型的神舟載人飛船,究竟有哪些改進之處?又有什么“黑科技”?
太陽翼結構首次中國造
太陽帆板的作用是使飛船能夠采用太陽能供給能量,此后才能逐步啟動有效載荷。神舟十一號的太陽能帆板是第一次采用國產太陽翼結構。據專家介紹,在研制過程中,相關單位圍繞國產碳纖維、鋁蜂窩的材料特性開展了工藝技術攻關。針對國產碳纖維工藝性較差、易損傷的特點,確立了適用于國產碳纖維的一整套工藝方案,研制出的碳纖維零件的外觀質量、外形尺寸、內部質量和力學性能等均滿足設計指標要求。
太空也有App
神舟十一號飛船上的App——飛船上的儀表控制器應用軟件匯集了神舟十一號飛船14個分系統的所有數據,而且能夠顯示與飛船和航天員相關的54幅頁面圖,還能夠為飛船的自主應急返回尋找最佳的落點。有了這樣一款智能的太空App,航天員就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自己和飛船的所有情況。
飛船“小門神”
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飛船艙內的氣體不能泄漏,艙門是否密封良好決定著航天員能否在艙內維持正常生活,因此精準快速檢測艙門的密封性至關重要。神州十一號的艙門快速檢漏儀實現了對艙門和對接面的快速、準確檢漏,填補國內在該領域的空白。(摘編自《中國青年報》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