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詩新
數學新課的導入是教師在傳授數學新知識時,采用各種教學媒體和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建立知識聯系,進而為解決新問題做心理與知識鋪墊的過程。新課導入的好壞,對學生學習新知識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為此,我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導入新課,發揮其形象直觀、化靜為動、啟迪思維、激情引趣等獨特優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橫生妙趣 以趣導入
從心理學觀點看,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和研究某種事物的意向,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運用形象直觀的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并滲透學習的目的性。這樣引出課題,讓學生在躍躍欲試的情緒下帶著懸念、帶著教者巧設的疑問愉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自然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先敘述以下內容: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比”的知識(板書:比),你們知道在我們人體上有許多有趣的比嗎?請同學們觀看微視頻,用一根繩子在一個人拳頭上繞一周,然后量出它的長度,再量出這個人腳的長度,兩個長度的比大約是1∶1;測量一個正常人的身高與胸圍的長度,得出它們的比大約是2∶1;測量一個人的腳長與他身高長度,這兩個長度的比大約是1∶7。
教師接著敘述:知道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處嗎?比如你到商店去買襪子,只要將襪底在你的拳頭上繞一周,就會知道這襪子是否合適你穿;如果你長大后成為一名刑警,在犯罪現場只要發現了罪犯的腳印,就可以估計出罪犯身材的大約高度。還有,人們初學畫畫時,總畫不好人的身體與頭部的比例,美術大師們總結出的歌訣是“立七坐五盤三半”。意即人站時身高有七個頭長,坐在椅子上有五個頭長,而盤腿坐的身高只有三個半頭長了。這里實際是用這些有趣、好記的比例,去代替麻煩的尺量。畢竟誰總在身上帶著尺啊!這是勞動人民長期實踐經驗的結晶。你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比例概念教學的成敗,直接影響著以后正反比例的教學。因此,比例知識講授的起始,必須用學生生活中富有情趣的案例,與新知識中的一些問題巧妙地聯系起來,借助現代信息技術,配以形象、具體的畫面,給學生較強、較新穎的刺激,既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新知,也有利于教師進行目標導向,使學生在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產生濃厚興趣的基礎上發揮主動、積極的探索精神。
搭橋過河 間接導入
新課導入的實質是,引導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注意一個新的問題,并獲得解決新問題的一條途徑。數學上的很多問題不是通過對事物簡單的認識就能發現的,當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時,學生的思維已從感知發展到認識的階段。
思維總是由問題引起的,又總是圍繞某個問題而展開的。以已有的認識為中介,引導思維做出判斷,獲得新的認識和新的知識,這就是間接信息導入。間接信息的導入對新課主題的探索具有“激勵”和“定向”作用。
搭橋是指知識的鋪墊,也就是教師精心設計的消除學生心理和知識理解障礙的教學過程。間接信息導入的要點是:找出知識鋪墊的起點和終點,研究學生新舊知識的內在邏輯與聯系。為此,教師需要深刻理解新課設計的知識,在真正做到居高臨下、成竹在胸的前提下,還必須煞費苦心地巧妙設計,才能完成一個非常精彩的知識鋪墊過程。
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法”時,教師用幻燈片出示同分母分數的口算題:3/4+1/4;3/7+2/7;3/8+1/8;7/12+1/12;2/5+8/5等題目,讓學生說出結果并回答為什么這樣計算(因為分母相同,只要把分子相加就行了)。與此同時,幻燈片出示須通分再計算的題(口答):1/2+1/3;2/3+5/6;1/6+4/9;3/4+7/10。
這時,教師提問:“第二題中(通分后再計算的題)分母相不相同?”接著告訴學生,“像第二題中的分數,我們叫它異分母分數。它們該如何計算呢?”教師先請同學們互相討論一下如何解決。(教師提示:能否用我們已學過的知識來解決。)
學生無法解決時,教師用動畫將圓面積一半的陰影部分的表示方式由1/2變為3/6,將表示圓面積1/3的方式變為2/6,這時學生便豁然開朗,明白了異分母的兩個分數通過通分變成同分母分數后,就可按同分母分數計算了。這時橋已搭好,過河就容易了,新課導入也水到渠成。
本節課,教師用已學過的同分母的分數加法結合動畫演示,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減輕了學生的思維阻力。當學生明白通分的意義后,再回到抽象思維上來。此時,異分母分數加法的教學就容易得多了。
創設環境 設疑導入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只要教師適當地設置懸念,提出問題,學生定會產生急切的“愿聞其詳”的心情。所以,教師從教學開始,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學習環境,讓學生自己去學習,本身就會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強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教學“加減法的簡便算法”時,教師可這樣設計燈片:(1)出示:97+( )=100、394+( )=400,1995+( )=2000,3996+( )=40000,讓學生認識接近整百、整千的數。(2)出示:327+297,583-305,2135+1004,3684-2997,前兩題讓學生比賽,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把學生的計算過程和結果在大屏幕上投影出來,讓大家評判);后兩題師生共同比賽,老師很快算出并在投影儀上出示答案,引起學生的疑惑,以為老師事先算好答案的。(3)用一張空白紙放在投影儀上,讓學生在上面寫一道與前面相似的算題,結果還是老師比學生算得快。這更加深了學生的疑慮,設疑的時機已經來到。教師這時可以告訴學生:計算這樣的題目,老師用了一種簡便的算法算出結果,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內容“加減法的簡便算法”,教師接著板書課題。
借助于投影,我的課堂實現了師生的共同參與。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產生了疑問和驚奇,創設了一定的學習環境,引起了懸念,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新知的氛圍,從而強化了學生的記憶,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運用比較 激疑導入
古代學者陳獻章說過:“疑者,覺悟之機也。”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適時運用比較激疑,使學生有疑可問。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時,利用有趣的動畫引入,首先讓學生看到的是自行車、手推車、汽車等車輪都是圓形的,接著再將它們的輪子換成長方形或三角形等形狀。這樣,學生個個笑得前仰后合,連連擺頭,而且感到非常不舒服。最后換成橢圓形的,同學們都說:“也不行,沒法坐。”教師接著說:“為什么圓的輪子就行呢?而其他形狀的都不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幾句話,學生們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興趣達到高潮,尋求知識的興趣空前高漲。這時,教師再講新課,效果很好。
利用故事 聯想導入
針對小學生愛聽有趣的奇聞軼事的心理特點,在導入新課中,教師適當引入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故事、寓言、典故、謎語、趣聞等,可以幫助學生開闊思維,豐富聯想,可使他們興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識學習中去,變好奇心為濃厚的學習興趣。
同樣,我在教學“七巧板”一課時,就利用微視頻給他們講述了關于七巧板由來的故事——
宋朝有個叫黃伯思的人,對幾何圖形很有研究,他熱情好客,發明了一種用6張小桌子組成的“宴幾”——請客吃飯的小桌子。后來有人把它改進為7張桌子組成的宴幾,可以根據吃飯人數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狀,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這樣用餐時人人方便,氣氛更好。
后來,有人把宴幾縮小改變到只有七塊板,用它拼圖,演變成一種玩具。因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們叫它“七巧板”。到了明末清初,皇宮中的人經常用它來慶賀節日和娛樂,拼成各種吉祥圖案和文字,故宮博物院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七巧板呢!
18世紀,七巧板傳到國外,立刻引起外國人極大的興趣,有些外國人通宵達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圖”,意思是“來自中國的拼圖”。
故事講完后,教師出示各種用七巧板拼成的漂亮的圖形,學生就特別感興趣。
聯系生活 建立表象
在引導學生觀察,建立表象,激發學生探索規律這方面,實物、教具或投影比語言更有說服力和真切感。運用實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學生化抽象為具體,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直觀鮮明地揭示客觀事物的關系,可以使他們獲得較深的感受。
如教學《認識平行》時,先播放錄像:學校全景,突出展示外欄桿、足球門、跑道、足球門的側門。
“在花欄桿這個平面上用兩條直線表示兩根欄桿,在球門正面用兩條直線表示兩根立柱,在操場上用兩條直線表示跑道線,在球門的側面用兩條直線代表球門的砥柱和支桿。”
“它們都有幾條線?”
“兩條!”
“都在什么面上?”
“同一平面!”
教師借助多媒體,讓學生經歷從現實的生活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媒體的恰當運用是學生較好地感受到每幅圖中兩條線都在同一平面內,為下面研究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打下基礎。
又如,有位教師在講“三角形的認識”時,上課開始,投影顯示紅領巾后,告訴學生,紅領巾的形狀是三角形。當學生建立表象后,教師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實例,教師也參與舉例。投影顯示三角旗、房架后,并提問:“紅領巾、小三角旗、房架,雖然它們的大小、顏色、材料等各不相同。但從它們的形狀來看,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以此引出了三角形的概念。通過直觀演示和語言的點撥,為學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礎。
再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相遇問題”時,為給學生掃清學習障礙,創設了這樣的情境:用活動抽拉片顯示“同時”“相向”兩概念的意義,也使學生理解了相距、相遇兩個概念的含義,促進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總之,新課導入這一個環節,如果能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較好地發揮它獨特的感知優勢,從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出發,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就能巧妙地把學生帶進新知情境,為學生學習、理解和掌握新知識提供一個良好的認知起點。
(作者單位:江蘇建湖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