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互動式教學也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們所重視并運用。對于不同的教育性質或是不同的課程,互動式教學實施起來往往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互動式教學還需要教師們在實踐中去不斷探索。筆者在教學中引入了互動式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多媒體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互動式教學;探索與實踐
一、引言
《多媒體技術》為本校全日制大學本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及電子商務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在專業的培養方案中一般都安排在大二第二學期實施。此課程主要介紹多媒體音頻、圖像、視頻的理論基礎和編輯制作相關知識。為后期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及電子商務產品展示打下良好的基礎。
課程系統地介紹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的基本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多媒體技術與應用的基本概念和多媒體技術與應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方法。主要任務是通過課程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已有的計算機知識的基礎上,對多媒體技術與應用從整體上有一個比較完整、系統的了解和認識,對當前多媒體常用的多媒體軟件有較好的掌握。
由于多媒體技術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技術,課程的宗旨是力求讓學生把握多媒體技術的脈絡,在吸取最新多媒體技術成果的基礎上,全面系統理解多媒體技術的原理和應用;既重視理論、方法的介紹,又兼顧具體多媒體技術的相關實踐,且重點放在掌握軟件的實際使用上。因此,多媒體技術課程的教學必須加強基礎技能的訓練,對聲音、圖像、視頻、動畫等主流軟件的基本工具的使用教學是必要的,而以項目為導向來綜合運用各個軟件的綜合技能的訓練,以及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更是非常有必要。因此,在多媒體技術課程上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積極地動腦、動手,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
互動式教學是遵循教學相長,互相交流原則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強調師生間的雙向互動,學生間的橫向互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創造性。互動式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主動參與課堂的意識,鍛煉其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它充分符合教學改革中所倡導的“較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筆者在多媒體技術課程中進行了互動式教學的探索,教學效果取得了明顯的改善。
二、互動式教學的含義
所謂“互動式”教學模式,就是把教育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把教學過程看作是一個動態發展著的教與學統一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優化“教學互動”的方式,即通過調節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習個體與教學中介的互動,強化人與環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結構模式。
三、互動式教學的實施背景
多媒體技術課程的課程內容大概涵蓋四個方面:數字音頻媒體、數字圖像媒體、數字視頻媒體、數字動畫媒體。涉及的知識即是這四個方面內容的相關理論概念以及相關主流處理軟件的應用。傳統的教授軟件的應用方法是教師一步步的演示實例,學生跟著一步步的操作,這種教授方法禁不起時間和實例變化的考驗,學生沒有思考,沒有鉆研,沒有創新,更談不上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改變這種呆板的學習氛圍,就需要在課堂中引入互動式教學,實現師生互動,提問互動和項目導向互動。
四、多媒體技術課程互動式教學實踐
1.師生互動
傳統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與教師的地位不平等,在課堂中都是老師是權威。這樣的課堂會顯得呆板,學生僅僅是被動性的接受知識,缺少自己的思考與鉆研,更談不上創新。教學改革呼吁新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將居高臨下的角色“權威”轉變為與學生的平等關系中的“首席”角色。在這種新型的師生互動關系中,并不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而是以“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新型的師生關系在多媒體技術這種實踐為主的課程中更是顯得尤為重要。在課程中各個軟件的學習掌握都是通過基本工具的學習后需要完成一個作品,作品并沒有規定的主題,這就是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讓其自主學習,在理解課堂上所學的軟件基本工具的使用方法的基礎上再根據自身作品制作的需求不斷鉆研、思考。教師則積極的看、積極的聽,針對性的指導學生學習及制作。
2.提問互動
提問是一種較好的互動方法,可以是教師對學生提問,也可以是學生向教師提問。提問可以很好的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若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那么說明課堂已經有了非常好的互動氣氛,教師則可以作為引導者,讓所有的同學一起來思考這位學生提出來的問題,在大家都發表自己的意見后做一個歸納總結。若課堂上沒有學生愿意提問,就需要教師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問題來激發學生的熱情,將他們的思維從遠處拉回課堂。
多媒體技術課程的講授都是先理論后實踐,實踐是軟件的學習掌握,理論則是相關概念的理解、掌握,而概念知識的學習非常枯燥,很容易導致學生的學習疲勞,注意力非常容易不集中,這樣的結果往往是概念教授了許多,而學生吸收的則非常少。提問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多媒體技術課程的課堂中一般設置了三個提問互動的環節:課前思考題,課中思考題,課后思考題。課前思考題是首先將上堂課中重要的知識點以問題的方式提出來,讓學生動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回顧上堂課所學的內容,從中找出相應的答案,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為本堂課打好基礎;然后給出一兩個跟本堂課內容有關的啟發性的問題,作為本堂課的引入。課中思考題則都是小結性的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多動腦思考,主動總結本堂課截止目前為止已學的知識點,達到重復思考、加深記憶、活躍課堂的效果。課后思考題則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在課堂外主動思考,自主學習,有問題再隨時向教師提問,達到以興趣為導向,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目的。
3.項目導向互動
實踐是多媒體技術課程的重要部分,要以項目為導向,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并通過指導學生上機操作,案例分析,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性的學習。
多媒體技術課程中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四大主流軟件的掌握與應用,分別涉及音頻處理、圖像處理、視頻處理及動畫制作。每種軟件的實踐學習都是以實驗為形式,一共分成四個實驗項目:產品音頻宣傳廣告設計與制作,產品宣傳海報的設計與制作,產品展示動畫的設計與制作,產品視頻廣告的設計與制作。可以看出這四個項目分別涉及到四類處理軟件,通過項目實驗,掌握音頻、圖像、視頻、動畫的軟件在制作產品宣傳媒體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這些實驗都屬于綜合及設計性實驗,比如“產品音頻宣傳廣告設計與制作”是讓學生選擇一種產品,根據產品的特點,設計產品音頻廣告,通過Audition軟件的剪輯、編輯、特效等功能。完成音頻廣告的制作。要求音頻文件有鮮明的主題,音質清晰。這樣的實驗設計可以讓學生自主“動”起來,學生要通過學習完成音頻處理、制作合成的項目任務。項目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錄制聲音,剪輯數字音頻,對數字音頻進行降噪處理、標準化、添加回聲效果、增加伴奏等等。每位同學的產品主題不同就會需要不同的素材,通常情況下,學生會根據自身需求運用互聯網或其他渠道搜集現成的素材,但往往學生并不會用心去編輯、處理現成的、別人的音頻。因此,筆者要求學生根據需要自己錄制人聲和伴奏,然后編輯自己錄制的聲音,最終完成音頻廣告的制作。并從中挑選出優秀的作品讓其演示。
這種以項目為導向互動的實驗課程,比起傳統的規定好內容及實驗主題的單一實驗課程,要更能使學生自主地去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同時也使學生更牢固的掌握了軟件的應用方法。
五、互動式教學總結
多媒體技術課程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符合其實踐、應用為主的學科特點,可以使單方面的傳授知識轉化為師生間、學生間的多向交流,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的精神。教師應認真積極的準備、實施互動式教學,讓其充分發揮優點,在提升教學效果的同時切實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
[2]朱曉偉等.《多媒體技術與應用》.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年6月第一版.
[3]曠英姬.互動式教學在《汽車制造技術》多媒體教學中的應用.《現代企業教育》.2012年第22期.
[4]武鳳翔.《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互動式教學的探討.《無線互聯科技》.2012年10期.
[5]張娟.互動教學在《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探索.《今日中國論壇》2013年09期.
[6]侯小麗.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的探索與研究.《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