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強閱讀量,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引領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呢?下面是我個人幾點膚淺的看法。
一、激發閱讀興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啊,興趣的魅力是神奇的,它能調動學生內在的潛力,去追求自己喜愛的事物。
1.講故事
有的小學生雖然不愿讀書,但卻愿聽故事。一聽到講故事,個個精神抖擻。記得有一次,我給學生們講《白雪公主》的故事,當我講到惡毒的皇后化妝成一個老婆婆,騙白雪公主吃下有毒的蘋果時戛然而止,看著一雙雙渴望知道結果的眼神,我順勢告訴孩子:“要想知道結果如何,請自己去讀《格林童話》吧!這本書里還有更多精彩的故事呢!”他們被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激起了濃厚的興趣,爭先恐后要求借書。這樣孩子們覺得書有一種神奇魔力吸引著自己,閱讀就會變成一件有趣的事。
2.開展競賽活動
競賽是一種具有刺激性和挑戰性的活動。小學生好勝心強,開展適當的競賽活動有利于使小學生保持閱讀的熱情。如:開展講故事比賽,收集成語的競賽,寫讀后感比賽等等。上學期我班開展一次收集名言比賽,競賽前學生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閱讀了很多書籍,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名言。在競賽過程中,他們體驗到從書中學到知識給自己帶來的成就感,更加激發自己對讀書的興趣。
3.表演
有許多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讀物,可以作為小學生表演的故事情節。這些故事情節生動,趣味性強。如《巨人的花園》公開課上,我組織學生表演課本劇,表演的同學個個投入,觀看的同學興趣盎然。我趁熱打鐵,對學生說:“我們班要搞一個表演比賽,以童話故事為表演內容。”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了許多童話故事,精心準備,演出那天,有的表演《灰姑娘》,有的表演《小紅帽》等,他們身穿自己設計的服裝,把故事情節演繹得淋漓盡致。表演中,學生們體驗主人公的命運,感受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深入地理解了故事的內容,更激起了對讀書的渴望。
二、營造閱讀氛圍
1.營造家庭閱讀氛圍,讓孩子受到書香的熏陶。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果父母離開麻將桌,關掉手機,樹立讀書榜樣,孩子總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位美國人在他的《朗讀手冊》一書扉頁上,曾引用了這樣幾行詩:“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其次,父母可以專門為孩子布置一間書房,教孩子高效的讀書方法,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偉大的著作。另外,父母還要經常帶孩子逛圖書館,參加藝術展、朗誦會等一些文化活動。
2.營造良好的班級閱讀氛圍也很重要。首先,班級的墻壁上可以懸掛名人的讀書名言,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等。其次,建立班級圖書角。我們班建立一個小小的圖書角:擺放上同學們從家里帶來的童話、連環畫,還有從學校圖書室借來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西游記》、《十萬個為什么》……我班的讀書風氣可濃厚了。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朗誦比賽、講故事比賽、親子讀書會、辯論賽等活動,都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激勵同學們參加到讀書的隊伍里來。
三、教給讀書方法
方法得當,事半功倍。閱讀方法的正確運用是提高閱讀能力,增進閱讀效果的關鍵。
1.略讀法。 略讀法是指用最經濟合理的時間,了解書的主要內容。如讀書脊、讀封面和扉頁、讀目錄、讀插圖、讀內容提要、讀前言后記、跳躍讀書法等,這幾種略讀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書的梗概,掌握故事的主線。小學生學習略讀法要根據年級不同提出不同要求,循序漸進地練習,在閱讀實踐中不斷提高閱讀水平。
2.精讀法。精讀是為了對讀物充分理解,逐字、逐句、逐段、逐章仔細閱讀,達到深入領悟的一種閱讀方法。精讀是一種層次較高的閱讀方法,一般適合于經典著作、價值較高的讀物。“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閱讀時學生如果能做到圈點、批注、摘抄,眼到、手到、心到,更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外閱讀開啟了智慧的大門,是人類的一個資源寶庫。我堅信,有良好課外閱讀習慣孩子的未來一定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