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樹娥
[摘 要]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很多農村勞動力轉入城市,導致出現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尤其是初中階段,青春期思想偏激,價值觀不穩定,這就給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帶來了較大的困難。本文對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的思想品德教育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策略,希望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很多農村青壯年進入城市務工。他們的子女大多在農村老家接受教育,形成了留守兒童。因為沒有正確的教學管理措施,沒有及時的心理溝通。初中兒童受年齡影響,思想價值穩定性差,從而給思想品德教育帶來較多的問題。本文對其進行重點分析。
一、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思品教育的現狀以及原因
1.就現狀來說
因為農村初中留守兒童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內心孤獨、情感缺陷、獨立性強且自我約束力弱,從而讓其思品教育出現如下現狀。第一,學校教育孤立化,學校德育內容理論性強,與生活脫離實際,學生難以應用。雖然知道理論知識,但是很難將其作為自身行為指導來規范自我行為。很多留守兒童缺乏理想和為社會付出的志向,大多對明星盲目崇拜,出現拜金主義。另外,因為長期遠離父母,難以表達自己真情實感,出現性格缺陷,出現自卑、孤獨和敏感等心理,人格難以健全。部分父母對孩子要求較低,認為讀書無用。一系列原因都導致學校思品教育孤立化,很難和社會實際相結合。第二,思品教育單一化,很多教師都只會課堂講授,沒有更多的學習途徑和方式,學生只要掌握課本內容即可,心理發展和需求完全忽略,導致學生對黨和國家的政策完全不了解。很多監護人缺乏對兒童的保護意識,兒童的權益經常受到傷害,學生會認為思品教育不切實際。第三,家庭思品教育缺位,學校德育和家庭教育完全脫節,缺乏社會教育支撐。學生從小在學校教育,很難貫徹社會公德,法制觀念缺失。部分老人對孫輩過于溺愛,父母對子女太過歉疚,兒童沉溺網絡,打架偷盜從而走上犯罪道路。
2.就原因分析
第一,學校教育觀念陳舊,重智輕德。學校教育觀念陳舊,管理弱化,設施欠缺,師資力量不足,另外學校對思品教育不夠重視,教師方式錯誤,太過重視學習成績。第二,教師缺乏責任性和綜合素質。教師責任性不強,放任學生,缺乏耐心,常謾罵和體罰學生,導致學生對學校缺乏信任,從而過早流入社會。師資缺乏,教師精力有效,難以對學生全方位監督引導。思品教師只知授課,卻忽略學生的心理健康。第三,家庭和社會關注不夠。政府和社會對留守兒童重視程度不投,互聯網社會中,學生過早接觸網絡,缺乏監護,導致身心發展健康受到影響,接觸黃賭毒,染上不良習慣。
二、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的對策
1.要改變傳統思品教育觀念,強化管理。首先落實以人為本,將教育和引導結合起來。遵守留守兒童道德發展規律,提高其積極性,讓學生主動接受思品教育,引導兒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其次,學校要引起高度重視,建立專門教學小組,成立兒童檔案,對學生的行為習慣、性格特征、學習態度以及監護人情況加以登記。實施封閉式管理,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讓家長監督學生情況。再次,完善寄宿制度。它可以為兒童提供良好學習環境,保證人身安全,培養集體精神和交際能力,防止受到不良環境干擾。最后,重視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改革過去的應試教育,落實素質教育,在重視學科成績時也要重視思想道德素質,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設立心理咨詢機構,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嚴肅校風校紀,重視校園德育環境。
2.有創造性的落實兒童思品教育措施。首先,可以在校園開展農民工的宣傳,積極宣傳農民工對城市發展帶來的貢獻,讓學生能夠認識到父母在城市的努力并以此為榮,摒除過去對勞動的自卑和歧視心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其次,監理學生信息反饋機制,留守兒童大多內心封閉,情感壓抑,不愿與教師和監護人交流,班級干部要多和留守兒童交流,了解其心理思想狀況,建立留守兒童和教師的信息反饋機制,教師能夠有針對性的解決留守兒童心理困擾,促進心理健康發展。最后,將德育融入現實生活,形成兒童健康人格,多通過課外活動和體育競賽,磨煉學生意志和高尚品德,組織學生深入廠礦,了解社會實際,學習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激起對祖國和社會的責任心和快樂感,形成健康人生觀和健全人格。
3.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聯系起來。首先,家庭要投入親情關愛,對子女加強情感交流,防止金錢溺愛,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杜絕灌輸讀書無用思想。加強和教師溝通,定期了解子女學習和德育狀況。其次,政府要改善社會德育環境,做好農村文化環境建設,培養良好的社會風氣,實現教育的立體化。
三、結語
教師必須要對學生思品教育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尤其是價值觀波動較大的初中留守兒童,如果思品教育質量不高,會影響兒童未來的人格和心理健康,做好思品教育工作,為構建我國和諧社會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丁克賢. 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實施后西部地區農村留守兒童輟學現狀及對策分析[J]. 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9,03:38-41.
[2]卞桂平,焦晶.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現狀、成因與對策——基于江西省部分市縣的分析[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06:55-60.
[3]楊懷. 淺談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現狀與對策[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02:25-26.
[4]田建鑫,簡穎慧. 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現狀及對策分析[J].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0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