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雅婷 常 媛
內部價值鏈視角下有色金屬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設計
熊雅婷 常 媛
本文主要提出從“價值鏈理論”的新視角研究設計環境績效評價指標,并以有色金屬企業為例,以其“內部價值鏈”為核心進行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的選擇和設計,分階段逐步實現企業全面、高效的環境績效評價,以期提高有色金屬企業現有的環境管理水平。
內部價值鏈;環境績效評價指標;有色金屬企業
有關部門預測在2015-2020年期間,有色金屬產品產量將出現峰值,而隨之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必須引起相關部門重視。作為有色金屬企業有責任和義務實施環境管理,提高企業環境績效水平,以點帶面形成有色金屬行業的生態經濟發展。因此,本文將從內部價值鏈新視角研究有色金屬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的構建,以期能全面有效的評價企業環境績效,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邁克爾·波頓(1985)最先提出“價值鏈”概念,價值鏈理論將企業價值鏈主要分為“內部價值鏈”和“外部價值鏈”,前者涉及企業內部設計、采購、生產和營銷環節,后者則涉及外部供應商和銷售商兩方面。課題組從價值鏈視角對國內各行業企業的環境績效管理進行分析,發現以“內部價值鏈”視角構建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最大程度地反映企業當前環境績效的真實狀況,實現以“內部價值鏈”為核心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針對有色金屬企業將內部價值鏈按照“生態設計、綠色采購、清潔生產和綠色營銷”四大環節劃分,分別制定評價指標,動態地反映微觀企業內部各增值階段的環境績效狀況。具體評價內容如下:
1.生態設計階段
生態設計是企業內部價值鏈的最初環節,應考慮更多的預見性指標,減少后續環節產生的環境成本。評價內容可體現在三大塊:可再生、不可再生資源的生態設計;產品制造過程或使用過程對環境影響的預期生態設計;對企業遠期環境管理計劃的生態設計,即從資源、產品、人力的角度考核企業是否有生態設計理念,并且能否得到良好執行。
2.綠色采購階段
綠色采購不僅依賴于設計階段對原料供應的生態標準,也在于企業如何正確選擇綠色供應商。企業應保證購置的原料、零部件、生產設備等物資在其后續整個使用過程中能達到綠色環保。因此,該環節的評價內容可從供應商管理和企業采購事項兩方面展開,能對企業是否執行綠色采購,實現環境友好性做出初步判斷。
3.清潔生產階段
清潔生產是四個階段中最為核心的過程,由于企業業務類型的不同,在生產環節的環境績效評價會產生較大的差異。為此,課題組通過企業調研、整理大量文獻,分析研究應涵蓋以下五個層次:能源消耗總量、清潔生產審核、安全隱患排查、排污及二次利用、環境資質和環保榮譽,重點反映企業在該環節的實際執行力度。
4.綠色營銷階段
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銷售產品、營銷方式、銷售對象等均能體現環保效應,在創造利潤的同時減少給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相較之,該階段評價內容相對簡單,主要區分企業銷售行為和下游銷售商管理產生的環境績效,不同的是該環節將增添更多的財務指標,分析企業在環境管理中獲得的經濟效益。
課題組以97家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剔除8家*ST企業,最終將89家樣本企業依據生產程序進行分類,主要有以下七大類:(1)原礦采選—銷售;(2)原礦采選—冶煉分離—銷售;(3)原礦采選—冶煉分離—(深)加工—銷售(即一體化);(4)冶煉分離—銷售;(5)冶煉分離—(深)加工—銷售;(6)(深)加工—銷售;(7)銷售。
課題組對這89家樣本企業連續五年的年報、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及可持續發展報告等基礎數據進行篩選和歸整后,發現在生態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營銷這三個價值鏈環節,89家有色金屬企業環境績效評價內容具有共性,而清潔生產階段由于各企業生產程序的差異,導致環境績效評價內容具有一定的差異性。當有色金屬企業生產程序包含采選、冶煉環節時,其對外環境信息披露的比率更高,而選擇的報告文件種類也更豐富,明顯優于直接銷售礦產品或從事深加工的企業。此外,從環境披露的質量上分析,生產程序的差異也導致企業對環境信息披露的側重點不同,這將會影響環境績效評價指標的選取標準。
因此,課題組試圖在生態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營銷三個價值鏈環節進行環境績效指標設計時保持原有的共性指標,而在清潔生產環節則依據企業生產程序實性共性指標和特性指標的交叉設計,滿足不同類型有色金屬企業在環境績效管理中的實際需求。具體指標設計如下:
1.生態設計階段
課題組查閱相關報告后,發現多數企業均未披露與生態原料、生產工藝或產品制造等在生態設計階段的相關基礎數據,造成設計環節的核心數據缺失。因此,課題組認為應調整評價標準,建議從“環境部門設立、環保研發人員配備、預期回收計劃、職工環境培訓、環保資金投入”等方面設計指標,判斷企業是否有環境管理的超前意識,也降低數據搜集的難度(如表1所示)。
3.清潔生產階段
課題組認為環境績效評價指標設計應以實現“一體化”的有色金屬企業為基準,貫穿從“原礦采選—冶煉分離—后端(深)加工”的整個流程,分別構建共性指標、特性指標,初步形成適用于“清潔生產”環節的評價指標集,而“非一體化”企業可結合自身生產程序的特點選擇相應的評價指標,實現專門化、高效化的環境績效評價(如表3所示)。

表1 生態設計階段環境績效評價指標表
2.綠色采購階段
有色金屬企業在采購環節的環境績效評價指標設計主要圍繞“供應商管理和采購物資情況”兩方面,其中,供應商管理水平可從“相關環境評定資質、綠色供應商比重”方面設計指標,而采購物資可具體按原料、化學試劑和大型設備的環保程度制定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

表2 綠色采購階段環境績效評價指標表

表3 清潔生產階段環境績效評價指標表
4.綠色營銷階段

表4 綠色營銷階段環境績效評價指標表
有色金屬企業在營銷環節對環境的影響并不大,主要考慮產品在轉移過程或后期使用中能否實現綠色營銷,同時評價企業在營銷環節中實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價值(如表4所示)。
綜合表1至表4,課題組以企業內部價值鏈“生態設計、綠色采購、清潔生產和綠色營銷”四個階段特性分別進行指標設計,最終形成有色金屬企業內部價值鏈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能夠體現企業內部價值鏈不同環節的環境績效特征,實現對有色金屬企業全方位的環境績效評價。
[1]劉永祥,張友棠,楊蕾.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與應用研究[J].財會通訊,2011,13:28-30.
[2]常媛,熊雅婷.基于價值鏈理論的環境績效評價體系構建[J].會計之友,2016,02:32-35.
(作者單位:江西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本文系江西省社會科學研究“十二五”規劃項目“價值鏈視角下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體系研究”(項目批準號:12YJ21);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度校級研究生創新專項資金項目(項目編號:XS201515);“基于價值鏈理論的企業環境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