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蘭,徐元智,施成良
(浙江海寧衛生學校,浙江 嘉興 314400)
持續質量改進在學生沖突事件預警管理中的有效運用
周蘭蘭,徐元智,施成良
(浙江海寧衛生學校,浙江 嘉興 314400)
目的 探討在學生沖突事件預警管理中進行持續質量改進(CQI),降低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率。方法 在管理層和執行層同步運用CQI,全面分析學生沖突事件發生原因,采取針對性措施,完善工作流程。結果 運用CQI管理工具后,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率下降58.2%,違紀學生人次比下降48.0%。結論 CQI可落實學生沖突事件預警管理細節,增強管理執行力,及時預警沖突事件,切實提高學生安全管理的有效性。
持續質量改進;學生沖突事件;預警管理
近年來,校園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率逐年增高,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教學秩序和校園安全。由于學生沖突事件具有突發性、群體性、擴散性等特征,極易危害師生身心健康,因此有必要采取科學管理措施,建立預警機制,將負面影響降至最低,促進校園健康和諧發展。
持續質量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在全面質量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注重過程管理、環節質量控制的質量管理論。其核心是運用PDCA方法和質量控制工具對數據進行統計,為過程管理中的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效果檢驗提供標準。隨著優質護理服務、醫院質量萬里行等活動的推進,CQI目前已成為醫療衛生行業管理中重要的品質改進工具[1]。作為依托行業辦學的中職衛校,其畢業生大多數就業于醫療衛生行業。基于當前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校企(院)合作原則,我校嘗試將CQI作為學校管理模式的有益補充,引入學生管理工作。
將我校2014級89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以學期為單位,對學生沖突事件進行整理,從沖突事件的發生數量、違紀人次、重復違紀人次及重點時間段的發生率4個維度進行統計。
2.1評估問題
2014年第一學期,分析學生沖突事件發生時間發現,多數集中在17:00—22:00,其中重復違紀學生8人次。
2.2原因分析
2.2.1管理因素(1)管理體系有待完善。部分教職工認為學生沖突事件只是學生管理部門的工作,面對學生矛盾、安全隱患時責任意識差,未予處理或處理不當,錯失解決時機。同時各部門之間缺乏有效溝通,致使“小事變大”。(2)教育方法單一。學生管理部門對違紀學生重批評說教,輕疏導引導,事件處理后的跟蹤教育不到位,違紀學生在自控力、行為習慣方面原本存在不足,單純的批評、說教等起不到良好效果,易出現重復違紀。(3)重點時間段管理薄弱。晚餐前、晚自習前、晚就寢前,學生處于興奮狀態,易發生矛盾和摩擦,而此時的管理力量薄弱,只有3~4名值班教師、保安及生活管理教師,部分自律性較差的學生認為有機可乘,引發事端。
2.2.2班主任因素(1)班主任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特別是責任意識不強、管理策略欠缺的班主任所帶班級凝聚力差,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率遠高于其他班級。(2)一些缺乏愛心、不善溝通的班主任不能走進學生內心,無法及時知曉學生動向,為學生沖突事件的發生埋下隱患。
2.2.3學生因素(1)缺乏為人處世能力。目前中職生大多15~18歲,正是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中不乏人生目標模糊、學習不主動、自我要求低的學生,由于人格、品行發展不成熟,養成一些不良行為習慣,再加上這些學生情緒自控能力弱,缺乏為人處世的方法,使一些本可解決的矛盾激化,引發沖突。(2)學生力量未發揮。一部分學生干部工作不積極主動,或缺乏正確的工作方法;有些學生干部面臨學生矛盾時缺乏正義感,使其橋梁作用減弱,不能及時傳遞有效信息,產生累積效應。
2.3應對策略
2.3.1完善學生管理體系 預防重于處置,建立完善的預警管理體系,是學校有效應對學生沖突事件的前提和基礎。管理體系由校德育領導小組、學生沖突事件管理小組及學生信息收集小組組成,充分體現“全員德育”的重要性,從學生沖突事件“首問負責制”開始,將值周值班制度深入推進,使每位教職工積極參與管理,為校園安全、學生成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全員德育”是有效預防學生沖突事件的關鍵。
2.3.2制訂并實施預警措施 預警通常被解釋為事先察覺可能發生某種情況的感覺。在學生沖突事件發生前及時察覺、發現和識別潛在的突發事件因素,在事件發展中掌握主動權,可以降低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率,從而減輕對學生、家長和學校造成的負面影響,具體預警管理措施見圖1。
圖1 學生沖突事件預警管理措施
預警措施實施過程中,學校管理部門共同參與,強化預防能力,降低沖突事件發生率。
提高班主任執行力:執行力是班主任完成學生管理任務的基本能力。為有效提升班主任執行力,我校重新修訂班主任管理與考核辦法,實施擇優選聘方案,將富有責任心、綜合素質較高的教師聘為班主任;以月考形式檢查、督促班主任工作,將班主任日常工作和管理成績與班主任津貼結合,及時獎懲,提高執行效果;通過學習、培訓、研討交流等活動提升班主任管理理念及執行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宗旨,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舉辦學生道德講堂:借助黨團共建平臺,創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形式,有效提升學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質。我校道德講堂圍繞“誠信”“友善”“文明”等主題,每月舉辦一次活動,由學生組織策劃,主講校園道德小故事,引領校園正能量,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身邊的道德力量,產生道德認同感,自覺遠離各種違紀行為。
重點對象管理:重點對象是指在學生沖突事件中違紀并受到學校各類處分的學生。成功轉化這些學生,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率,但對于這部分學生普通轉化方法難以奏效。因此,要在分析學生心理特征的基礎上,綜合采用心理疏導、思想引導、行為督導的“三導”模式,促進學生由內而外的轉化,達到“標本兼治”。其主要內容包括:(1)與心理輔導站聯合,通過團體輔導、個體咨詢學習情緒管理方法,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理解與尊重,從而有效預防沖突。(2)借助德育導師的力量,以關心生活、促進成長為基礎,形成以定期書面思想匯報與不定期面對面思想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思想引導。(3)通過參加青年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在行動中體驗奉獻的快樂,感悟校園生活的美好。
重點時間段管理:強化管理薄弱點,加強管理力量,實施“三晚”學生自主管理。“三晚”即晚餐前、晚自習前及晚就寢前。“三晚”時間段是學生沖突事件高發期,可以組建學生巡邏隊,以自主管理模式,實行分區域管理,每周進行總結反饋,根據巡視情況隨時調整,爭取學生自主管理最優化。
2.3.3落實學生管理細節 中職班主任既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隊伍,也是處理學生突發事件、維護校園安全穩定的重要力量,同時還要承擔教學科研等任務。為圓滿完成上級部門布置的各項管理任務,一方面可以建立一支優秀的班團干部隊伍,保證管理工作穩定有序開展;另一方面可以建立暢通的學生信息網絡,及時反饋學生信息,雙管齊下,有效預防學生沖突事件。
(1)積極建設班團干部隊伍。培養學生干部危機意識,將班級日常工作進行合理分工,對學生干部進行科學方法的指導[2],采用合理的獎懲制度調動學生工作積極性,激發工作熱情,將每個細節落到實處,消滅安全隱患。
(2)發揮學生安全信息員的作用。由于身份的局限性,學生干部并不能全面掌握所有學生信息,特別是一些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因此,可以借助活躍于學生之間、最了解學生情況的安全信息管理員的力量。我校設有班級學生安全信息管理員和校級學生安全信息管理員兩個組織,通過有效的信息渠道,及時上報,合理預防,及時處理學生沖突事件。
對2014學年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率、學生違紀人次及學生重復違紀率等指標進行統計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詳見表1、圖2。
表1 2014學年學生違紀情況統計(n)
圖2 2014學年學生沖突事件相關信息
合理運用CQI方法有效預防學生沖突事件發生的關鍵在于:(1)實施全員管理。翔實的原因分析給措施的制訂提供了堅實基礎,確保不偏、不漏,做到全員管理,將管理效力最大化。如全員德育制度、各處室之間的協調措施、值周值班制度的完善等,為全面預防學生沖突及違紀事件的發生提供制度保障。(2)實施細節管理。在措施執行過程中通過不斷檢查、督促等手段,落實細節管理,確保每項措施有力執行。通過采用多種方法提升班主任管理能力,采取多種途徑促進違紀學生轉化等,不斷強化過程管理,有效減少學生重復違紀。(3)持續反饋改進。措施實施過程中,在檢查組、評價組共同管理下,反饋循環改進使數個小目標逐步達成,最終達成安全大目標。
當然,在實施CQI管理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其他問題,如班主任能力的差異性、考核結果反饋的及時性、學生干部隊伍素質提升等,這些將是我們下一輪循環改進的目標。
[1]舒惠萍,羅小平,楊潔,等.持續質量改進在PACU的實施及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4(29):6588-6589.
[2]王凡,楊庚齊.學生干部在高校突發事件中的作用[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4):58-59.
G40-058
B
1671-1246(2016)21-00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