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冰朱哲民

職前教師是指教師在入職之前的狀態,一般也可以理解為師范類院校的畢業生.由于職前教師地位的特殊性,因此對其技能的訓練與評估是近些年國際教育評價的熱點.
職前教師又可以稱為“準教師”,一般來說,他們已經經過了一定時間的教師技能訓練,并且已經完成了實習工作.但是他們并沒有正式進入工作崗位,也沒有經過崗前培訓,是教師的“空白狀態”.隨著國家對教師素質要求的提高和就業壓力的增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我們究竟要培訓什么樣的職前教師,什么樣的職前教師更能適應社會的需求.
為提升“準教師”培訓質量,筆者在吉林市某中學數學組進行了為期半年的調研.在此期間,對吉林某中學三個年級的數學組進行了調研,聽課近百節,訪談教師8人次,參與教學活動12次,參與教研活動6次,得到了中學教學的第一手資料.
一線教師認為職前教師應該加強的技能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專業基本技能、教師基本技能、人際關系處理技能.
專業基本技能是指數學專業的基礎知識.數學知識是成為數學教師的基本先決條件,擁有深厚的數學功底才有可能培養出一流的數學教師,所以加強數學教學技能是首要工作.
教師基本技能是指粉筆字、教法、教態等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好的專業基礎不代表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要有把知識講出來的能力,這就要求職前教師有較好的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并能夠以此為工具,把自己的專業水平發揮出來.
人際關系處理技能包含兩個方面: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處理技能和師生之間的關系處理技能.這不僅要求職前教師具有教學方法,還要求他們有工作智慧.
根據上述情況,我認為,可以考慮把“培養能夠勝任中小學教學工作,并且可以迅速成長的教師”作為培養方針.原因和建議如下:
1.督導建立合理的教師素質結構.其內容可以歸納為“底部寬厚,中部堅挺,頂部開放”.這種素質結構的特點是:結構的動態化、機制的良性化和教師個人反思意識的形成.就目前來看,很多準教師和這種素質結構還有一定的差距.
這里底部寬厚是指教師應該具有寬廣而廣博的文化知識;中部堅挺是指教師應該具有扎實的教師基本功和優秀的學科專業功底;頂部開放指教師應該具有開放的心態和良好的終身學習愿望,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完善知識結構.
2.培養教學反思能力.教師快速成長的渠道是提高教學反思意識.從中小學教師成長來看,中小學理科教師剛參加教師工作的3~5年為“新手走向勝任”期,10年左右為“磨煉自己的教學風格” 期,15年左右為“教學風格形成”期.一個教師從新手到成手需要較長的時間,那么如果能夠更快地取得進步,快速成長,應該是各個學校最期望看到的.按照教師成長結構來看(如下圖):
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關鍵.反思是現階段公認的能夠快速培養教師成長的方法,同時也是新課程改革下教師應該具備的技能.“案例+反思=教師成長”是經過實踐檢驗的教師成長公式.調研中發現那些優秀的教師(年級組長、公認教課較好的教師)都會在上課后詢問、研究自己的不足,也會講解自己的授課思想,而年輕教師經常“熊瞎子掰苞米”,顧一頭忘一頭,無法系統地回顧自己的課堂,還有更多的年輕教師根本沒有進行教學反思.因此,增強準教師的反思意識,學會如何評價自己的課可以作為一個培養方針,開設專門的課程來教給學生具體的方法,以便工作后學生也可以自己進步.能夠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的新教師,往往可以更快地成長為稱職教師.
3.更多可供參考的培養方向.教師是一項技能,在面試的時候主要觀察畢業生的儀表、教態、語言、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在觀察中,有準教師的發型、服裝、儀表、氣質都與教師這一職業有一定差距,建議增加一定的培養,并且在實習、微課教學、教師技能大賽時對服裝、外表等做明確規定.此外能夠擔當中小學教師工作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有的準教師其入學成績并不理想,大多數學生對中小學知識本身掌握得就不牢固,如果在大學四年內不做系統的復習,很難勝任中小學教師工作.因此,建議增開關于中小學實際教學內容的選修課.其內容可以包括:知識點總結,目的在于加強學生的知識結構,對于中小學沒有學好的內容立刻回爐;快速解題,目的在于筆試,解題能力是中小學教師應聘的第一個硬性指標,如果不訓練必然讓我們的學生處于失利的境地;習題總結,對全國各地的中考、高考試題進行總結分類,讓學生摸清各地的考試策略;地區、教材差異分析,研究各個地區的教學、教材差異,能夠讓學生在面試時較好地適應當地的教學模式,進而提高競爭能力.
總之,職前教師的培訓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但只有完成這項工作,才能為我國培養出真正符合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一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