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小梅
[摘 要]廣義上的行政管理工作內容主要包括行政事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辦公事務管理和財產會計管理;從狹義上來分析,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指以行政部為主來開展所有的行政事務和辦公事務。我國主張依法行政,在法治視角下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本文將從堅持依法行政,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培養行政管理人員的創新思維等三個方面來淺析法治視野下行政管理方式的創新策略,并提出個人見解。
[關鍵詞]法治視野;行政管理方式;創新策略
行政管理工作主要由內勤和外聯組成,內勤主要包括制定并推行工作制度、日常辦公事務與辦公用品管理、檔案管理、文書資料管理、會議管理、涉外事務管理、生活福利管理和車輛管理;外聯分為辦公室內部人際外聯和外部公關外聯。在法治視野和依法行政的背景下,我國行政管理體制還需要不斷創新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本文將審視傳統行政管理方式,簡單論述法制構建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意義,從堅持依法行政,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培養行政管理人員的創新思維等三個方面來淺談法治視角下行政管理創新的幾點思考,并探索創新法制行政管理的方式。
一、傳統行政管理方式審視
傳統行政管理是通過建立一個固定的行政管理系統,以人工管理為主導來開展行政管理工作,在信息時代和法治視角下,傳統行政管理方式普遍存在管理體制落后、執法力度不足、法制環境有待優化和行政管理隊伍素質有待提升等必須解決的問題,這也說明傳統行政管理方式不適應法制社會的發展。
二、法制構建下創新行政管理方式的重要性分析
在法制社會背景下,中國提出依法行政,為依法治國提供了法律保證。依法行政也稱作行政法治,要求開展行政管理工作必須遵守法律法規,加強執法力度,有法必依,創建公平、合理的法制環境。但是,傳統行政管理工作的執法力度還相對薄弱,行政管理系統較為僵化,行政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必須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行政管理的法制建設,促使行政管理工作法治化、民主化、高效化方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維護國家長治久安。
三、法治視角下行政管理創新的幾點思考
(一)堅持依法行政
依法行政是法治視角下行政管理創新的核心思想,推動行政管理創新活動,必須堅持“依法行政”的指導思想,加強行政的執法力度,做好依法監督與管理工作,避免出現違法和腐敗現象。管理辦公用品時,必須嚴格控制采購資金,禁止資金浪費或者公款貪污。其次,要做好檔案文獻和文書資料的保護工作,維護國家利益,防止文獻資料泄密。而且要管理好社會福利基金,確保福利制度的公平性,禁止擅自使用公共車輛。另外,要不斷完善行政法,整頓行政機構,優化行政管理系統。行政管理人員應明白行政法是管理公共行政權力、程序和職能的法律,應用于所有的公共官員和公共機構,行政當局的權力是根據法律法規來頒布規章制度、授予許可、允許實施政府的事業行為、對于申訴和發現問題進行全面的調查并除去弊病、通過發布命令來指導各地方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而且,建立高效、合法的行政管理制度可以為做好行政管理工作提供最完整的規范與方案,輔助行政管理人員優化工作流程,擬定科學的工作路線,簡化工作途徑,從而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質量與效率。
(二)融合中國社會主義理念
創新行政管理體制,使其適應法制社會的發展,必須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貫徹落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推進知行統一,確保行政隊伍的廉潔性,強化行政管理的黨風建設。此外,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必須整頓行政管理工作流程,加強行政管理工作的紀律和思想作風,落實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增強行政管理工作的抗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另一方面,行政管理人員應該明確社會主義的內涵與本質,熟知社會主義是私有財產和收入分配收到社會控制的一種社會組織體系。在工作中,堅持以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的基本觀點,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本國和發達國家的行政體制及其工作進行全面分析與科學判斷,建立獨特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行政理論體系。
(三)培養行政管理人員的創新思維
行政管理人員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創新行政管理模式,必須加強行政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樹立行政管理人員的法治思想意識,培養行政管理人員的創新思維。行政管理機構應采用案例研究法、講授法、情景模擬法、拓展訓練法、角色扮演法和遠程培訓法等現代教育模式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專業的培訓和指導,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能力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增強行政管理人員的社會服務意識,塑造行政管理人員的職業精神,從而建立高素質的行政管理隊伍。
行政管理機構應引導工作人員在處理日常辦公事務時注意采用剔除法、合并法、壓縮法等措施簡化工作程序,節省時間;采買辦公用品時必須制定科學的預算方案,加強行政管理力度,節約采購資金;管理檔案文獻和文書資料則必須嚴格按照工作流程,確保檔案文獻和文書資料的完整度;處理會議工作則需要依據會議規模提前選擇合適的會議場地,寫好會議文書,美化室內環境,解決噪音問題和車輛保管問題,做好會議總結工作;對于涉外事務,行政管理人員應該全面做好公務接待、公文收發和信息交流與收集方面的工作;開展生活福利管理工作時應該先明確福利的含義以及影響生活福利的因素,熟知福利(Welfare)覆蓋范圍廣闊,屬于政府與單位為國民提供的物質待遇與非現金形式的報酬,是一種間接性補償。廣義的福利包括法定福利和單位福利,法定福利是政府通過立法必須實行的福利,例如養老保險、帶薪休假,單位福利沒有立法政策規定,像交通車、工作餐和員工俱樂部等。福利是按人分配,具有均等性、共享性和保證性等特征。執行生活福利管理工作必須細分影響福利的四大因素,即福利經營理念、政府的法規與政策、稅收狀況和財政狀況。首先,福利經營理念必須合法,如果單位組織沒有根據政府的法規與政策為員工提供相應的福利就屬于違法行為,行政管理機構應對于這種行為采取應有的懲處;雖然福利不需要納稅,但是,提高福利有助于降低稅收,因此,行政管理人員在執行福利管理工作時應注意查看福利待遇是否符合稅收體制的標準,避免出現偷稅、漏稅現象;財政狀況是決定生活福利的前提,如果國家財政狀況不容樂觀,行政管理人員就要合理的削減福利。其次,行政管理人員要熟悉生活福利的類型和內容,區分法定福利與補充福利、公共福利與個人福利、經濟性福利與非經濟性福利的差別。法定福利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必須實行的福利項目,主要包括社會保險、法定節假日、特殊工資支付、額外補貼和住房公積金等。補充福利是用人單位在國家法定的基本福利之外,由組織自定的福利項目,這種福利項目的多少、標準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用人單位支付能力的影響。常見的補充福利有免費住房或者房租補助、工作午餐、通信補助和集體文化娛樂設施等,行政管理人員在執行補充福利管理工作時需要注重補充福利項目的合法性,并予以適當的改善。公共福利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法律規定的、強制實施的福利,像社會保險,另一方面屬于集體福利,像公共食堂、幼兒園、俱樂部、圖書館等。個人福利是指在個人具備國家即所在單位規定的條件時可以享受的福利。經濟性福利主要包括住房性福利(例如房租補貼)、交通性福利(像交通車、上下班交通補貼)、飲食性福利(工作餐)、醫療保健性福利(免費體檢)和文化旅游性福利(集體旅游、文化娛樂設施)。非經濟性福利包括咨詢性服務(例如免費提供各種咨詢性服務);保護性服務(保護公民的就業平等權和隱私權)。加強公共車輛管理不但要禁止任意使用公共車輛,而且要發揮公共車輛的作用,促進行政管理工作的發展。
除此之外,行政管理工作人員要不斷更新工作觀念,學習行政管理知識,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文化內涵,提升自身的行政管理能力,使自己成為做好國家行政工作的主導者。
(四)如何創新法制行政管理方式
創新行政管理方式首先要設置獨立的行政管理部門,明確人事部、行政部與外聯部等各部門的責任,紀律必須嚴明,管理工作應到位。行政部門理應不斷完善工作制度,做好日常辦公事務、辦公用品、檔案文獻、文書資料、會議、涉外事務、生活福利和公共車輛的管理工作,而且要對辦公室內部人際外聯和外部公關外聯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
其次,要創新行政管理文化,制定結構清晰的行政管理機構,明確行政管理工作導向,制定科學的近期工作目標和長遠的行政管理計劃,并逐步制定實現目標的方法;樹立良好的行政管理部門形象,創建民主行政風格和人文環境。要注意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這兩種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有利于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是傳統文化的本質體現,反映了民族意識、心理、品格和氣節,為行政管理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而且,在21世紀,國家也應該賦予行政管理文化與時俱進、奮勇爭先、求真務實的時代精神文化,推動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相互交融以振興當代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機構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和“與時俱進”的時代思想,完善社會主義行政管理體制,堅持依法行政、立黨為公、科學行政、民主行政、為民行政,不斷增強行政管理工作的創造力和凝聚力以及行政能力。
另一方面,行政部門應優化管理系統,改善管理模式,借助計算機技術、自動監控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來開展行政管理工作,強化行政管理的黨風建設,落實每一步工作程序,確保行政管理工作的公開化和法治化。而且,要發揮辦公室的作用,在處理工商事務、社區事務、政府事務、衛生事務、文字信息事務和后勤事務的基礎上對各項行政工作進行科學的拓展與細致的管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行政管理方式已經不適應法制社會的發展,必須予以適當的改革和創新,全面做好日常辦公事務、辦公用品、檔案文獻、文書資料、會議、涉外事務、生活福利和公共車輛的管理工作,對辦公室內部人際外聯和外部公關外聯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依法履行行政當局的權力;融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增強行政管理工作的抗腐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確保行政隊伍的廉潔性;做好行政管理人員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強行政管理人員的社會服務意識,樹立行政管理人員的敬業精神,培養行政管理人員的創新思維;優化行政管理方式,明確人事部、行政部與外聯部等各部門的責任,借助現代技術來開展行政管理工作,強化行政管理的黨風建設,堅持依法行政、立黨為公、科學行政、民主行政、為民行政,全面提高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商弘.中國行政管理學會會長王瀾明會見美國行政管理學會負責人[J].中國行政管理,2011(11).
[2]赫鄭飛,文宏.創新行政管理機制建設服務型政府——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12年會暨“行政管理機制創新”研討會綜述[J].中國行政管理,2013(04).
[3]楊軍.基于平衡記分卡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績效考核指標體系[J].現代教育管理,2010(12).
[4]容澤文.基于勝任力模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員體系建構[J].學術論壇,2013(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