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磊
二次函數的極值問題
董曉磊
二次函數極值問題是中考數學中的熱點問題,而利用二次函數求極值又是初中數學中常見的一種手段,本文將結合2015年中考原題具體闡述這類問題.
例1(2015·南京)某企業生產并銷售某種產品,假設銷售量與產量相等.如圖1中的折線ABD、線段CD分別表示該產品每千克生產成本y1(單位:元)、銷售價y2(單位:元)與產量x(單位:kg)之間的函數關系.

圖1
(1)請解釋圖中點D的橫坐標、縱坐標的實際意義;
(2)求線段AB所表示的y1與x之間的函數表達式;
(3)當該產品產量為多少時,獲得的利潤最大?最大利潤是多少?
【分析】(1)點D的橫坐標、縱坐標的實際意義:當產量為130 kg時,該產品每千克生產成本與銷售價相等,都為42元;
(2)根據線段AB經過的兩點的坐標利用待定系數法確定一次函數的表達式即可;
(3)利用總利潤=單位利潤×產量列出有關x的二次函數,求得最值即可.
解:(1)點D的橫坐標、縱坐標的實際意義:當產量為130 kg時,該產品每千克生產成本與銷售價相等,都為42元.
(2)設線段AB所表示的y1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為y=k1x+b1,
∵y=k1x+b1的圖像過點(0,60)與(90,42),
∴這個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為:y=-0.2x+ 60(0≤x≤90).
(3)設y2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為y= k2x+b2,
∵y=k2x+b2的圖像經過點(0,120)與(130,42),
∴這個一次函數的表達式為y2=-0.6x+ 120(0≤x≤130).
設產量為x kg時,獲得的利潤為W元,
當0≤x≤90時,W=x[(-0.6x+120)-(-0.2x+60)]=-0.4(x-75)2+2 250,∴當x=75時,W的值最大,最大值為2250;當90≤x≤130時,W=x[(-0.6x+120)-42]=-0.6(x-65)2+2 535,
∴當x=90時,W=-0.6(90-65)2+2 535= 2 160,
由-0.6<0知,當x>65時,W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90≤x≤130時,W≤2 160.
因此當該產品產量為75 kg時,獲得的利潤最大,最大值為2 250.
【點評】此題考查了二次函數的應用,解題的關鍵是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二次函數模型,在自變量不同取值范圍內,求出每段的最大值,最后進行比較,得出結論.
例2(2015·濟寧)如圖2,⊙E的圓心E(3,0),半徑為5,⊙E與y軸相交于A、B兩點(點A在點B的上方),與x軸的正半軸交于點C,直線l的解析式為y=,與x軸相交于點D,以點C為頂點的拋物線過點B.

圖2
(1)求拋物線的解析式;
(2)判斷直線l與⊙E的位置關系,并說明理由;
(3)動點P在拋物線上,當點P到直線l的距離最小時,求出點P的坐標及最小距離.
【分析】(1)連接AE,由已知得:AE=CE= 5,OE=3,利用勾股定理求出OA的長,結合垂徑定理求出OC的長,從而得到C點坐標,進而得到拋物線的解析式;
(3)過點P作直線l的垂線段PQ,垂足為Q,過點P作直線PM垂直于x軸,交直線l于點M.
解:(1)如圖3,連接AE,由已知得:
AE=CE=5,OE=3,
在Rt△AOE中,由勾股定理得,

圖3
∵OC⊥AB,∴由垂徑定理得,OB=OA=4,
OC=OE+CE=3+5=8,
∴A(0,4),B(0,-4),C(8,0),
∵拋物線的頂點為C,
∴設拋物線的解析式為y=a(x-8)2,
當x=0時,y=4,
∴點A在直線l上,
在Rt△AOE和Rt△DOA中,
∵∠AOE=∠DOA=90°,
∴△AOE∽△DOA,
∴∠AEO=∠DAO,
∵∠AEO+∠EAO=90°,
∴∠DAO+∠EAO=90°,即∠DAE=90°,因此,直線l與⊙E相切于A.
(3)如圖4,過點P作直線l的垂線段PQ,垂足為Q,過點P作直線PM垂直于x軸,交直線l于點M.

圖4
∵PM⊥x軸,
∴∠QMP=∠DAO=∠AEO,
又∠PQM=90°,
∴△PQM的三個內角固定不變,
∴在動點P運動的過程中,△PQM的三邊的比例關系不變,
∴當PM取得最小值時,PQ也取得最小值,PQ最小=PM最小·sin∠QMP =PM最小·sin∠AEO=
【點評】此題是二次函數綜合題,涉及勾股定理、待定系數法求二次函數解析式、切線的判定和性質、二次函數的最值等知識,在解答(3)時要注意點P、點M坐標的設法,以便利用二次函數的最值求解.
例3(2015·東莞)如圖5,在同一平面上,兩塊斜邊相等的直角三角板Rt△ABC和Rt△ADC拼在一起,使斜邊AC完全重合,且頂點B,D分別在AC的兩旁,∠ABC=∠ADC=90°,∠CAD=30°,AB=BC=4 cm.

圖5
(1)填空:AD=_______(cm),DC= _______(cm);
(2)點M,N分別從A點,C點同時以每秒1 cm的速度等速出發,且分別在AD,CB上沿A→D,C→B方向運動,求當M,N點運動了x秒時,點N到AD的距離(用含x的式子表示);
(3)在(2)的條件下,取DC中點P,連接MP,NP,設△PMN的面積為y(cm2),在整個運動過程中,△PMN的面積y存在最大值,請求出y的最大值.
【分析】(1)由勾股定理求出AC,由∠CAD=30°,得出DC=,由三角函數求出AD即可;
(2)過N作NE⊥AD于E,作NF⊥DC,交DC的延長線于F,則NE=DF,求出∠NCF= 75°,∠FNC=15°,由三角函數求出FC,得NE= DF=,即可得出結果;
(3)由三角函數求出FN,得出PF,由△PMN的面積=梯形MDFN的面積-△PMD的面積-△PNF的面積,得出y關于x的二次函數,即可得出y的最大值.
解:(1)∵∠ABC=90°,AB=BC=4 cm,

(2)過點N作NE⊥AD于E,作NF⊥DC,交DC的延長線于F,如圖6所示:

圖6
則NE=DF,
∵∠ABC=∠ADC= 90°,AB=BC,∠CAD= 30°,∴∠ACB=45°,∠ACD=60°,
∴∠NCF=180°-45°-60°=75°,∠FNC=15°,
∴FN=
∵△PMN的面積=梯形MDFN的面積-△PMD的面積-△PNF的面積,

由此可知y是x的二次函數,
【點評】此題是在幾何動點問題中利用二次函數求最大值,解題的關鍵是利用補形的方法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積.本題難度較大,綜合性也很強.
(作者單位: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