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如雪
我身體不太好,每天下班后都感覺渾身酸軟,回到家總要躺一會兒才能恢復元氣。
這天,回家后我剛縮到沙發上躺下,忽然想起第二天要到市里參加會議,而開會要穿的那套職業裝幾天前講公開課的時候穿過一次,還沒洗,于是我掙扎著起身來到衛生間準備洗衣服。剛啟動洗衣機,兒子就跑了過來,站在衛生間門口探頭探腦地問:“媽媽,你要干什么?”我說:“洗衣服啊,明天急著穿,你快寫作業去吧!”
“好!”他爽快地應著,風一樣跑開了。不一會兒,我就聽見了他打開書本的聲音,隨后傳來他的喊聲:“媽媽你慢慢洗,我寫完了來幫你!”
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以往,我一叮囑他寫作業,他就表現得不耐煩,有時候急了還跟我頂幾句。今天這是怎么了?不但沒頂嘴,痛痛快快地按我的要求做了,還要幫我,真是反常。
洗好了衣服接著做晚飯。當我把最后一道菜擺到餐桌上的時候,兒子喜滋滋地從房間里跳了出來,對我喊:“媽媽,用我幫你做什么?”
我沒有回答他,故意把臉一板說:“說吧,你有什么陰謀?”他實在太反常,以前每次吃飯都要請幾遍才出來,這次不但不用請,還主動提出要幫我忙,讓我沒法不生疑。
“我有什么陰謀?我就是想幫你干點活啊!”兒子邊說邊盛飯,把飯擺到餐桌上以后還很有心地幫我把椅子拉開。
“真沒陰謀?”吃著飯,我好奇地問他,“今天怎么表現得這么好???好像一下子長大了一樣!”
他眨著眼睛,說:“原來你擔心這個啊,沒什么,每次回家看你躺著懶洋洋的樣子,我也就不想寫作業了。今天你回來就干活,我也不能偷懶啊!”
原來是這么回事!我緊繃的神經松弛下來,也忽然記起,以前我回到家里也是忙東忙西的,去年年初因為做了一次大手術,傷了元氣,下班回到家總是覺得非常累,所以每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歪在床上或躺在沙發上休息一下。他以前也是到家就寫作業的,不知從什么時候起,開始變得一放下書包就不太愿意寫作業,而是找吃的、摸玩具,寫作業也是慢慢吞吞,磨磨蹭蹭,氣得我不止一次罵他是蝸牛。
今天聽他這么一說,好像他變得像蝸牛是我造成的。難道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潛移默化?想到此我心里一驚,小心地向他求證:“你是不是覺得媽媽很懶???”
“嗯?!彼c點頭然后扳著手指點細數我的毛病,“你一回來就躺在那兒,好像動畫片里面的懶羊羊;你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躺在沙發上看電視,讓你做什么你都不會立即執行,總是說等一會兒,等一會兒?!鳖D了頓,他又來了一句,“媽媽,你知道你那叫什么嗎?叫拖延癥!”
被兒子這么一通數落,我只感覺臉上火辣辣的??刹皇锹铮褪峭涎影Y在作怪。說是累,今天又洗衣服又做飯的,也沒累到哪里去呀,反倒覺得神清氣爽!哪里是累,分明是以累的名義偷懶。
看來以后不能一進門就躺沙發上了,要給孩子一個忙碌的背影。潛移默化,用我的行動驅趕他身上的懶惰。想到此我小心地問他:“如果媽媽不這樣懶,你是不是也會像今天一樣勤快?”
“那當然!”他鄭重地點頭,“你上班一天很累了,我要快點寫完作業好幫你干活,兩個人干活就不累了?!闭f著他伸出小手,認真地和我拉鉤,“讓我們一起打敗拖延癥!”我連連點頭。
打敗拖延癥的第一步,當然是回家不能再躺到沙發上“養精蓄銳”了。我告訴自己,回家就得進廚房,哪怕晚飯只做一個菜,也要在廚房里忙著。如果忙完了兒子還沒寫完作業,我就洗衣服。以前我有把衣服積攢幾天一起洗的習慣,為了讓兒子看到我是一個勤快媽媽,我決定改變這個習慣。如果洗好了衣服他還沒寫完作業,那我就接著整理房間,總之不能讓他看見我倦怠。
頭三天,一切按照計劃進行。第四天出了點小狀況,我太累了,看著沙發真想歪到上面去,可一看兒子正懶散地左右觀望,我立即打起精神進了廚房,自然沒忘記叮囑他快點寫作業,我需要他幫忙。
第七天,我欣喜地看到了我們彼此的變化,他不用我督促寫作業了,我也不再渾身軟綿綿了,好像鐘表上滿了發條。他不拖拉,我不拖拉,晚飯后我們擠出了足足兩個小時,終于可以執行被拖了好久的晚飯后散步的計劃。
這天,我們母子倆忙得正歡,一位鄰居來串門??匆妰鹤釉鴩姑β档哪?,鄰居夸贊道:“睿睿都能幫媽媽做飯了!”兒子瞇著眼睛笑,一臉的驕傲。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