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朝明 胡明 曾燏
摘要:影響教學效率的因素很多,對于影響不同學科教學效率的因素也存在著各種差異。高中生物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學科,涵蓋知識點更多更細,因此針對高中生物的教學,必然要采用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方法。通過對當前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抓住主要矛盾,解決問題,積極地探索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學效率;影響因素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個國家的教育早已趨于多元化,國家的綜合國力與教育息息相關。生物課程與教學在學科教學中居于重要的地位。21 世紀是生物的世紀,就我國的當前國情來看,生物知識正在成為普通公民應當具備的科學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1]。同時,生物課程也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學課程,對學生主動構建知識、學生的未來發展、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2]。對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分析,便于教師認識自身問題,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提高教學積極性,對提高高中生物課堂與課后學生學習本學科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教師從事高中生物教學、專家研究生物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一、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原因——教師方面
教師是構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動的承擔者,是保存和傳播人類文化的承擔者,是社會延續和發展的體現者[3]。古人云:“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從古至今,從國外到國外,人們對教師賦予的定義雖有不同相同但實質都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今在教育問題被廣泛關注,在各種改革與創新的要求下,使我們不得不對教師的職業與定位進行更深的思考。教師的專業知識、授課情感、授課方式、板書等因素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學科的差異性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影響也不盡相同,高中生物作為理科中識記知識點偏多的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影響也具有多元化和獨特性。
(一)教師的生物專業知識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
高中生物課程分為必修與選修兩個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必修1:分子與細胞”、“必修2:遺傳與進化”、“必修3:穩態與環境”;選修部分有“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選修2:生物科學與社會”、“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6個模塊[2]。從以上內容可看出,高中生物涉及的知識面很廣,其中包含許多大學里面的科目,如:植物學、動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組織培養、生物化學、人體解剖生理學、免疫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這就要求高中生物教師具有豐富的生物學科綜合知識儲備,否則只能照本宣科,對于其教學的效率便可想而知了。
教師的專業知識是教學高效率的基礎,是課堂教學獲得成功的必備條件,這對知識面廣泛的生物學科而言尤為重要。高中生物教師的素質對于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有著重要的影響[4]。所以,一個高中生物老師,其扎實的專業知識是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首要原因。
(二)教師心理健康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
隨著教師專業化進程的加快,教師的壓力越來越大,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教育決策者、學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5]。
據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組織與人力資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頻道聯合組織的“2005年中國教師職業壓力和心理健康調查”表明:在8699名參與調查的大、中、小學教師中,超過80%的被調查教師反映壓力較大;近30%的被調查教師存在嚴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調查教師心理健康狀況不佳;20%的被調查教師生理健康狀況不佳;超過60%的被調查教師對工作不滿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6]。眾所周知,教師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成分之一,是學生和知識間的橋梁,其作用在教學中是非常顯著的,如果教師出現了心理問題,那勢必會對教學工作、學生心理產生影響,當然最直接的影響體現在教學效率上。
高中生物涉及的理論與實驗較多,與人類的生產生活的聯系也較為緊密,這不僅要求學生動腦、動口、動手,還要求學生形成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樣的新課程標準對教師是一個挑戰。而對于眾多高中生物教師來說,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其教學效率的影響是被忽視的。由于生物學科在高中所有科目中占有的分量并沒有語數外等科目多,這使得許多學校、老師、學生甚至教育決策者都把它當做“副科”,雖然近幾年國家有關部門將生物在高考中的分值有所提高,但與其他科目相比,生物仍占的分值比例最低,由此生物課程的開設相對較其他科目少,學生學習所占的時間也比較少。這就使得許多高中生物教師情緒受到影響,興致較低,甚至灰心失望。如今生物教師一方面的面臨較大的教學壓力,另一方面產生對所教科目沒得到各方面的重視而失望,以至于許多高中生物教師產生“教師職業倦怠”。以上原因不僅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思維、教學設計、教學中的一些手勢動作,還將影響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故教師的心理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可想而知,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對教學顯得尤為重要。調查發現,職業壓力比較大、職業倦怠較為嚴重,心理健康水平較低[7]等問題普遍存在于眾多教師之中。“教師職業倦怠”的結果是教師低興致、低情緒、低努力、為教書而教書等等。這些都將對教師教學效率產生極大的影響。
(三)教師成長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
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隨著教齡的增長,會不斷地從新手型教師向成熟型教師轉型,這時候的教師不管是在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會有一定的經驗。轉型成熟教師的過程中,教師的知識儲備、教學效率、及洞察力都會有相當大的提升,最后找到自己的教學風格,突破自身。教師的成長對教學效率的提升是有很大影響的,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個方面的進步都會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一方面,高中生物包括很多理論方面的知識,教師的成長主要表現在專業基礎知識與綜合知識的積累,以及教學經驗方面的積累,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高中生物還包括許多技能方面的知識以及與人們生產生活相關的知識,教師的成長就表現在實驗與生活實踐技能的成熟。教師能通過自身知識和技能的成長來拓展學生的視野,形成有關生物學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對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效率也是相當重要的。
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在知識方面應不斷強化;在技能方面應不斷提升;在價值觀方面應三觀端正、積極向上;在教學方面還應虛心總結,必要時需進行教育繼續學習并不斷地創新,以保證教學高效有序地進行。總之,教師應善于總結并修正自己的教學方法,積累教學經驗,從而獲得更高的效率。
二、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原因——學生方面
學生是構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教育教學研究的對象[3]。沒有學生的教學活動不能稱之為教學活動,那只能是教師單方面的“獨角戲”,而這沒有學生參與的“獨角戲”僅僅是教師展示自身知識水平的一種表演[8],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背景、發展特點、學生心理健康等也都對教學效率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學生的知識背景、發展特點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
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之前,在小學科學、初中生物課程學習中對生物學科已有初步了解,也具有一定的生物知識儲備。縱觀九年義務教育中的生物知識,不僅與高中知識緊緊相連,還為高中的生物學習打下基礎。高中生物課程是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2]所以,就高中生物的課程本身來講,學生以前的知識儲備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是有一定影響的,如果學生基礎扎實,對高中生物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以及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減輕教師教學的負擔,減少教學的時間,還可以節省學生學習的時間,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實驗、動手技能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作用更顯著。
在學生方面影響教學效率的并不只是學生的知識背景,還有學生這階段發展的特點。高中階段學生不管是身體、認知、人格等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各方面的能力也較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有所提高。這一時期,學生的發展趨于不斷成熟完善的過程,這也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在教學中,實驗技能的提高、實驗數據的處理、實驗結果的歸納以及對實驗的探究,甚至將所學的生物知識應用到生產生活當中等方面。在這一階段,教師要深諳學生成長規律,防止知識傳授不合理,要熟悉“最近發展區”(維果茨基),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二)學生心理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
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自主性強,喜歡獨立,喜歡主動學習,喜歡懷疑,這些特征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尤其是在學習高中生物的過程中,這是值得利用的。據有關調查,有相當部分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出現任性、冷漠、孤僻、自私、妒忌、自卑等心理現象[8]。這些消極負面的情緒,必將對教學效率產生影響[9]。同時,性別和個體差異也將對生物教學效率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女同學擅長理論知識的學習,男同學擅長對實驗的學習;有的學生喜歡靜靜的思考,有的喜歡和老師討論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發現學生各方面特點,敏銳找出學生個體差異,將學生的各方面優勢進行最大程度地發揮,以便最大程度地提升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原因——教育影響方面
教育影響是連接教師和學生的中介和橋梁,是教育領域內除教師之外一切因素的總和,教育影響一般包括很多個方面,具體來講,包括了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技術、教育情境等等。[3]
(一)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
高中生物的課程內容不僅包括理論知識、實驗技能,還包括生產實踐以及生物科技的內容。這些內容的選擇都是專家學者通過多年的經驗與實踐去舊存新、去粗取精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精華知識,涉及面廣、知識面寬,這對學習者有較高的要求,對教學者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這些教育內容的選擇,對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質方面是相當有價值的,同時,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也有很大的影響,在繁雜的生物科學內容的選擇上面,選擇不同的知識進行教學將會收到不同的教學效果。
當然,教學方法也是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因素之一。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不同必然會得出不同的教學效果。從教育學有關書籍來看,關于教學方法的介紹很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選擇什么教學方法,不僅關系到學生知識建構,還關系到學生學習方法的形成。高中生物包括的內容的多樣性,決定了教師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如何選擇最佳方法獲得最佳教學效果,這是每一個高中生物教師面對的重要課題。
(二)教育技術、教育情境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
教育技術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所應用的多媒體的硬件和軟件。[3]隨著教育改革的進行,教育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教育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從高中生物所包含的內容來看,一方面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將所學知識更直觀地呈現出來,便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容易理解;另一方面,它對于教師選擇教學方法有很大的幫助,還能幫助教師進行教學時節省時間,增強教學效果。
除了教學技術,教育情境在高中生物教學也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教育情境主要有物質情景和精神情景,良好的教育情景應該符合真、趣、新、疑、情等要求[3]。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學校設施與環境、學生的成長背景以及當時的實際情況等,采用各種符號、圖像、實體、模型等盡可能的提高教學效果,也可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來創設不同的氛圍、情感意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教學情境的優勢在高中生物教學是很容易凸顯出來的,生物的學科性質決定了教學情境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起來,且在教學中也是必不可少。
四、關于高中生物教學效率影響因素的結果與討論
縱觀以上對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影響,可以得出,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是主導,故教師對教學效率的影響是最基礎最重要的,教師要善于從教學當中總結經驗,起到主導作用,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學生對教學效率的影響是中心,要提高教學效率,要圍繞學生,探索學生心理,根據學生知識背景、身心特點調整教學方法,加強教學效果;教育影響是連接教師與學生的橋梁,是貫穿教學活動的主線,所以教育影響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當中,作為一個一線教育工作者,要以學生對教學的影響為中心,以學生的反饋來判斷,調整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通過教育影響的選擇與應用最優化地增強教學效率。
本文探討的內容將為教育工作者們在分析影響教學效率影響因素的時候提供參考,便于教師及教育工作管理者們找準影響教學效率的切入點,抓住主要矛盾,順利解決問題。在分析矛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同的學科當以不同的態度、不同的方式對待,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根據生物的學科特點、新課標等對教師學生等的要求,從教師、學生以及教學影響這三個大方面分析影響高中生物教學效率的諸多因素,找出最佳解決方案,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吳成軍.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9.
[2]中華人民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2.
[3]張樂天,鄧銀城,范安平.教育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42.
[4]尚佳飛.淺析高中生物教師素質對教育的影響[J].學周刊,2013:(10),158-159.
[5]李楠.高校教師的職業高原問題探析[J].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8,(2):77-81.
[7] 王文增,郭黎巖.中小學教師職業壓力、職業倦怠與心理健康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7,15(2):146-148.
[6]新浪教育.教師生存狀況調查報告:教師生存狀況分析[R/OL].(2005-8-2)[2016-3-22].http://edu.sina.com.cn/l/2005-09-09/1653126581.html.
[8]程瑤.教學要素研究現狀淺析[J].成功(教育版),2013,(9):137-138.
[9] 劉煥興.新時期學生心理健康的分析與對策[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9,(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