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莉萍
摘要:為了改進教學方式,提高學習能力,構建高效的課堂,新課標下,培養學生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態度,探究式教學被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要使每一個學生都以愉悅的心情去學習生動有趣的化學,激勵學生積極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學好化學的信心,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樹立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和社會進步而勤奮學習的志向。
關鍵詞:新課程;優化;拓展;多媒體;探究能力
新課程突出“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究式教學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在農村初級中學中,學校的實驗基礎設備、實驗教師師資隊伍仍不容樂觀,教師的口頭實驗在教學中屢見不鮮,學生的探究能力和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差,稍復雜的探究題已是學生的攔路虎,成為影響素質教育的一大障礙。因此,新課標下,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各種不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刻不容緩!
一、優化部分實驗教學
義務教育教科書的第3頁《觀察與思考》中的加熱碳酸氫銨的實驗,實驗中直接用蒸發皿來加熱碳酸氫銨,通過刺激性氣味的產生和固體的減少來感受化肥碳酸氫銨受熱易分解。但是,實驗過程中,學生能觀察到的現象不明顯、感受不深刻。因此,我個人認為可以對這個實驗做出適當的改進:在原有的實驗教學基礎上,選擇一個和蒸發皿匹配的漏斗,在漏斗的邊緣涂上凡士林,倒扣在蒸發皿上,漏斗的瓶壁和漏斗的末端放上蘸有酚酞試液的小棉球。實驗過程中,可讓全體學生輕松看到小棉球的變色過程;教學中還可取出漏斗末端的小棉球,通過聞氣味的方法來感受刺激性氣味的氣體。通過改進,整個的教學實驗過程中,實驗的現象明顯又環保,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的高漲,再通過教師適當解釋和分析,既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化學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物質,還能解決工農業上因為人類的不當措施導致的污染問題!
義務教育教科書的第3頁《觀察與思考》中的鐵的銹蝕實驗,在實驗中,若只是用剪碎的鐵絲網來做實驗,實驗的時間太長,學生根本沒有足夠的耐心等紅墨水的倒吸。這時,若采用還原性的鐵粉就可以改變原有出現的這種不足,還原性的鐵粉跟飽和食鹽水的接觸面積更大,所以生銹的速度也更快。在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了化學反應的速度與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有關。月餅中的干燥劑就中就含有鐵粉,干燥原理就是利用鐵和水蒸氣、氧氣發生的化學反應。這樣既可以輕松地使學生看到實驗現象,還可以告訴學生只要有探究的精神,就可以改變實驗中出現的各種不足。
二、拓展部分實驗教學
新課標下的實驗教學是要求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注意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廚房化學”仍然是學生學以致用的重要途徑,會跳舞的雞蛋、銹跡斑斑的鐵刀、熱水壺沉積的水垢、PE、PVC保鮮膜的鑒定、泡騰片的原理等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開發智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中,每更換一個實驗名稱或實驗材料或增設一個趣味實驗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或引發更深刻地思考,如:魔棒點燈、燒不壞的鈔票、利用氨水的揮發性制造“鐵樹開花”、濃硫酸的“蒸黑糕”等,化學實驗的趣味化,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調節課堂氣氛,使學生由被動的聽講轉化為積極主動的觀察與思考。中學化學實驗的趣味化,也給新課程改革中實驗改革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義務教育教科書第四章第一節《燃燒》的教學中,學生僅憑教科書中火柴、蠟燭、煤等得燃燒大比拼及燒不壞的手帕要掌握物質燃燒的條件,顯然不是很容易,特別是對物質著火點的理解更是模糊。因此,在教學中,我增加了紅磷白磷的燃燒對比及創造“水火交融”的奇景,讓學生在感嘆之余領悟到化學的神奇,通過學習可以慢慢地揭開化學的神秘之紗。
教科書下冊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的反應,教材是直接給出了能反應的的結論,在教學中,學生感覺枯燥無味,對知識點難以信服。但是若改成把汽水中的二氧化碳通過導管引入到裝有濃氫氧化鈉溶液的試劑瓶中,再滴入稀鹽酸,觀察現象。這樣既可以避免“說實驗”“紙上試驗”,又可以輕松引入氫氧化鈉的保存方法及檢驗變質的方法。
三、增設多媒體環境下的演示實驗
義務教育教科書《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實驗中涉及到一氧化碳氣體的毒性和可燃性,一氧化碳易燃易爆。若演示,學生必帶著恐懼的心理學習,會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所以課堂演示的可能性不大。在以往的教學中若采用說實驗、講實驗,學生的學習較為被動,教師就像牽著牛鼻子的繩。但是若采用了多媒體的展示,多媒體集圖、文、聲、像多重刺激下,使學生大腦的視覺、聽覺等都處于興奮狀態,相關知識在大腦中就會留下深刻印象。教學中通過多媒體展示錯誤的操作方法導致的危害進行真實再現,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來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操作步驟和操作技能。
總之,化學實驗的改革是要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評價方式,既要考核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程度,又要注重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實驗的教學探討希望能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因此,加強化學實驗教學及其改革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也是我們每個化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都應該不斷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
[2]中學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化學(九年級上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一版
[3] 中學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化學(九年級下冊).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
[4] 何天森.鐵快速腐蝕的研究與思考.【J】中學化學2011年.10,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