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俊紅張淑榮
一二三產業融合型農產品發展模式研究——以天津七里海河蟹為例
◎文/付俊紅張淑榮
通過實地調研以天津七里海河蟹為例,對一二三產業融合型農產品發展模式的背景、運行特征、實際運行狀況及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最終對該模式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措施,進而推動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大力發展。
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型;特色農產品;七里海河蟹;融合機制
所謂一二三產業融合,在農業領域里是指各類農業產業組織通過延伸產業鏈條、完善利益機制,打破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相互割裂的狀態,進而形成各環節融會貫通、各主體和諧共生的產業生態。一二三產業融合是農業產業化的升級版。天津七里海河蟹以其風味鮮美,膏滿黃肥的鮮明地域特色,2002年被評為天津市名牌農產品,2007年成為天津市第一個鮮活水產品“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七里海河蟹養殖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寧河區漁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在寧河漁業結構優化調整,農民增收和提升農村經濟實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政府支持+能人帶動”成立河蟹基地
從2002年開始,河蟹養殖滑入“低谷”。當時七里海河蟹種質退化,個頭小、抗病害能力差,當地很多蟹農養殖的河蟹苗都從東北購進,價格貴、成活率低,農戶養殖成本很高。直到2006年7月七里海河蟹被國家質監局認證為地理標志產品,寧河區河蟹養殖負責人王鳳玲意識到河蟹養殖業的轉機來了,此時她萌生了建立河蟹種業基地,培育本地蟹苗的想法。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8000多萬元、總占地面積1320畝的七里海河蟹種業基地于2010年5月開工建設,專門從事七里海河蟹種源選種、保種、擴繁和養殖技術示范推廣,是承接國家級河蟹遺傳育種研發、推廣的重要平臺,目前基地給蟹農提供的優質七里海蟹苗,個頭大,每個蟹苗可以達到20克左右,成活率達到50%以上,成為中國北方優質蟹苗蟹種研究繁育供應基地。
(二)積極開展河蟹產品加工
寧河區水產技術推廣站充分利用七里海河蟹的特色產品,建成醉蟹和鹵蟹加工廠,加工廠生產的“蘆美牌”醉蟹和鹵蟹年加工能力10000壇。此外,七里海河蟹還被加工成蟹餅、蟹羹、蟹粉、蟹燉蛋、蟹豆腐等河蟹菜品。已有300年歷史的河蟹面更是受到游客青睞,2011年成立了“七里海河蟹面研究會”,研究、保護、推廣七里海河蟹湯面這一民俗產業,2013年被天津市政府列入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政策扶持+資源優勢”發展旅游產業
七里海濕地與牡蠣灘是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海洋類型的自然保護區,是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津京唐三角地帶極其難得的一片綠洲,是天津濱海地區既大又美的后花園,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古海岸與濕地同處一地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之一。在政府主導下,根據寧河區七里海獨特的水溫氣候、地質地貌、土壤生物和自然景觀的濕地資源優勢,發展濕地休閑度假類鄉村旅游業。近年來,新興休閑漁業——河蟹垂釣蓬勃發展,游客利用節假日組團前來七里海垂釣河蟹,宜人的自然環境和新鮮美味,使游客留連忘返。
(一)一二三產業融合,促進寧河經濟發展
近年來七里海河蟹的品牌效應不斷增強,在天津以及華北地區產生了廣泛影響,也助推了寧河及天津的旅游產業發展。每年中秋節臨近,七里海國家濕地公園推出迎中秋大型活動——七里海釣蟹游。在釣螃蟹之余,七里海景區還為客人圍繞自然景觀準備了豐富的活動。目前河蟹已經成為七里海的“代名詞”,品蟹、釣蟹也成了七里海濕地的特有文化。以特色農產品——七里海河蟹為核心,使一二三產業融合,有效地促進寧河經濟發展。
(二)標準化管理與養殖
2008年天津寧河縣質監局和畜牧水產局加大了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力度,出臺《對七里海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實施源頭管理新措施》,建立河蟹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檔案;開展大規模七里海河蟹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宣傳活動;對七里海河蟹的產品質量及養殖、銷售實施管理;為地理標志產品保護提供高質量服務;依法對七里海河蟹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監督。
2010年11月起七里海河蟹三項地方標準正式實施,也是天津市首批公布的地方級別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標準。三項地方標準的實施可以解決七里海河蟹缺乏蟹苗養殖技術依據的問題,形成七里海河蟹蟹苗養殖、成蟹養殖、深加工全系列產業,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蟹農收益。此外,標準的實施還可為七里海河蟹知名度的逐步擴大、養殖者新模式需求方面提供技術保證,并帶動河蟹垂釣、餐飲等周邊休閑旅游產業的良性發展。
(三)基地對河蟹的“養、供、銷”提供全方位服務
自2011年7月以來,七里海河蟹種業基地已經初步構建起以河蟹產業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基地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育繁推廣一體化的現代種業體系?;亻_展了七里海河蟹種苗擴繁和規模化生產相關技術研究,選育出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的七里海優質蟹苗,大大提高了七里海河蟹的品質。通過對七里海河蟹基地負責人王鳳玲的訪談可知,基地種苗主要是為老百姓和養殖戶們做服務,成立“養、供、銷”一條龍(服務)。把蟹苗給養殖戶,然后養成河蟹統一管理,提供藥品、飼料。
(四)開展七里海河蟹營銷推廣
2011年以來,七里海河蟹節已經連續舉辦了五年,七里海河蟹的品牌效應不斷增強,依托特色資源——七里海河蟹生產基地和豐富的濕地旅游資源,開展品蟹、釣蟹休閑鄉村旅游活動,讓消費者在品嘗七里海特色農產品中,領略到寧河區的人杰地靈、文化獨特的風情。
(一)模式效應分析
1.一三產業融合社會效應顯著
品牌價值大的品牌,其帶動力相應也較高。七里海河蟹是認知度較高,僅次于沙窩蘿卜和獨流老醋的品牌。品牌價值由2010年的0.74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0.85億元,其帶動能力也隨之提高。種業基地帶動本地及周邊區域河蟹產業發展。通過調研可知1320畝七里海河蟹種業基地不僅帶動寧河區200戶農業企業的3.8萬畝的七里海河蟹養殖,而且帶動了漢沽區、寶坻區和清河農場等周邊地區4萬畝的七里海河蟹養殖。一三產業融合品牌社會效應增強。
2.經濟效益分析
第一,直接經濟效益增加,但長時間內銷售不穩定。七里海河蟹種業基地的直接經濟主要體現在產量、銷售量和銷售額三指標上,2012—2014年三指標值均為增加趨勢。七里海河蟹種業基地產量、銷售量和銷售額分別由2012年的0.5萬噸、0.5萬噸和3015萬元增加到2014年的0.55萬噸、0.55萬噸和3383萬元。但從品牌忠誠度因子來看1,如表2所示,七里海河蟹的品牌忠誠度因子呈下降趨勢,由2009年的0.94下降到2012年的0.83,說明七里海河蟹在長時間內銷售不穩定。
第二,間接經濟效益變化不明顯,但未來收益能力有明顯增加趨勢。通過調研可知,七里海河蟹價格優勢及收入增加等間接經濟效益變化不明顯。2012—2014年七里海河蟹種業基地河蟹的價格分別為6030元/噸、5975.47元/噸和6150.91元/噸,基本保持在6000元/噸左右。2010—2014年七里海河蟹品牌收益2分別為568.28萬元、503.73萬元和576.13萬元,各年份收益變化較小。但從七里海河蟹品牌強度3來看,其品牌強度一直為增加趨勢,由2010年的13.83增加到2012年的17.66,說明七里海河蟹未來收益能力有明顯增加趨勢。品牌強度的增加使品牌價值4也隨之增加,七里海河蟹品牌價值由2010年的0.74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0.85億元。
3.多樣的生態和社會價值

表1 七里海河蟹種業基地的生產與銷售狀況
目前七里海已構建成以河蟹為中心的養殖生態群落,被譽為“天然氧吧、京津肺葉”。七里海負氧離子每立方厘米含量2500個,是名副其實的“自然保健醫生”。七里海還是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基因庫、世界八大候鳥遷徙路線的重要驛站之一,也是天津“南北生態”發展戰略的重要節點。蔡為民,楊世媛(2010)認為七里海濕地具有多種生態和社會價值,主要包括:大氣調節、水文調節、污染物凈化、生物棲息、文化科研、旅游休閑、礦產資源等。張光玉、汪蘇燕(2008)等使用影子價格法、機會成本法、替代工程法、市場價格法等相關方法,將七里海濕地的生態和社會效益進行貨幣化表示,最后得出:七里海周邊保護區總面積為980.606平方公里,濕地生態系統每年的生態價值為11.23億元,由此計算出七里海地區濕地的年生態服務價值為0.0763萬元/畝。
(二)該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產業融合模式較松散,缺乏完善的融合機制
七里海河蟹養殖業、“蘆美牌”醉蟹和鹵蟹加工廠和七里海濕地公園以及農家院一二三產業融合,對七里海河蟹產業以及寧河區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和支撐作用。但從一二三產業互為依托實現良性循環發展的角度來看,即一二產業吸引拉動三產的消費,通過三產收益反哺一二產業,提升一二產業的科技水平和競爭力。通過調研可知,河蟹基地、河蟹加工廠和農家院(休閑農業)以及濕地公園的各經營主體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一二三產業缺乏吸引拉動以及反哺的融合機制。
在一個晴朗的日子,夏梓桑來到蔣父病房。見到兒子生前最要好的朋友,蔣浩德眼前一亮,心里有個疑惑,不妨說出:“當年紫云從上?;貋恚坏剿膫€月就生了兒子,那孩子會不會是蔣家的?”
2.七里海河蟹二三產業面臨嚴峻挑戰
2010年之前(基地建成之前)七里海河蟹受水質堿性的影響,河蟹生長期短且個頭小,給市場銷售帶來一定困難,將剩余產品加工成醉蟹和鹵蟹后銷售,極大地拉動了七里海河蟹的養殖業。2010年種業基地建成后,通過改變蟹苗、改變養殖模式,基地培育出的F5代青蟹,生長速度快、個體大,市場銷售旺盛,給蟹農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由于原料不足,二產很難形成規模生產和規模經濟效益。休閑旅游業,通過調研可知,八項規定以來,七里海的釣蟹等休閑旅游的游客明顯減少,再加上“特色景致”不明顯,對游玩過七里海的游客來說吸引力不大。
3.品牌的未來收益能力低于其他地區同類產品

表2 2010—2012年七里海河蟹品牌價值、收益、強度與忠誠度情況
如表3所示,2009—2012年雖然七里海河蟹的品牌強度在逐年增加,但仍低于盤錦河蟹和三門青蟹,說明七里海河蟹品牌的未來收益能力仍低于其他地區同類產品。通過調研發現,2014年基地銷售的七里海河蟹最高價為每斤160元左右,在當地已經是較高的賣價了,但還頂不上一只半斤重的陽澄湖大閘蟹的售價。其主要原因是:一是缺乏多渠道高級化的營銷模式。七里海河蟹銷售模式仍以傳統的散賣為主。大量產品上市時,由商販主動上門收購,然后再按照質量分成不同等級,轉賣給酒店、垂釣池或是市場,主要銷售市場為天津、河北和北京。缺乏多渠道高級化的營銷模式也是七里海河蟹不能賣上大價錢的重要原因。二是三產業帶動能力較弱。七里海濕地公園和農家院等休閑旅游業的發展潛力未得到充分開發,帶動能力較弱。其主要原因為:第一,“特色景致”不明顯。王慶生(2014)對217名受調查者中有143人表示“寧河縣如果建成華北地區規模較大的濕地生態旅游地并且有特色的景致,愿意到七里海游覽”,比例占到65.9%。此外,這部分人中有82%居住在天津及其周邊地區,說明七里海有很大的短途客源市場。第二,宣傳力度不足。王慶生(2014)對217名受調查者中,有126人表示對七里海濕地不了解,占到58%,通過熟人介紹有所了解的占到21.7%,通過網絡、電視、報刊雜志等傳媒了解的僅占到18%,表明七里海的旅游宣傳非常欠缺,如果通過有效的宣傳手段,可能會為七里海增加新的市場活力。
(一)政府主導下,加速產業升級,建立完善的融合機制
面對二三產業的嚴峻挑戰,必須由政府主導,依據資源優勢,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經營理念,加速二三產業升級,實現二產的規模效應和三產的特色效應。同時建立完善的一二三融合機制,如完善一產推動二三產的機制,完善三產反哺一二產的機制等,最終實現七里海河蟹的一二三產業互為依托,使得一二三產業全產業鏈良性發展。
一是通過定期開展的“河蟹節”加大二三產業的宣傳。二是建立七里海河蟹產業信息服務平臺。七里海河蟹產業信息服務平臺是在物聯網建設背景下,為七里海河蟹基地、河蟹加工產業和七里海濕地公園提供網上展示、信息查詢、產品推廣、標準示范、網上營銷及信息匯集與檢索等多功能的綜合性服務平臺。三是多種品牌營銷模式并存。第一,產銷對接。定期召開產銷對接會,促進產銷對接,形成供銷關系。第二,農超對接。第三,大城市開專賣店。通過在大城市開專賣店銷售方式,使個頭大、品質好的七里海河蟹進入中高檔飯店和高端消費領域。實現品牌產品的溢價效應。第四,實現“互聯網+七里海河蟹+頂層設計”的高級營銷模式。首先,將七里海河蟹內容化,即提煉“河蟹和濕地”的能夠引發目標用戶“自傳播”的“新聞熱點”。其次,通過聚集了目標用戶的高輻射力的傳播平臺,使得“新聞熱點”高曝光且引發鏈式自傳播,最終實現傳播的“乘數效應”。

表3 2009—2012年盤錦河蟹、七里海河蟹和三門青蟹品牌強度狀況
注釋:
1品牌忠誠度因子主要測度客戶的品牌忠誠度,側重于品牌能否在長時間內維持穩定的銷售。
2品牌收益剔除生產環節的勞動收益,體現品牌超額利潤。
3品牌強度是指該品牌所帶來的未來持續收益的能力,是一組因子(品牌帶動力、品牌資源力、品牌經營力、品牌傳播力和品牌發展力)的加權組合。
4品牌價值是有消費者、品牌建設主體和區域政府等共同構建的價值體系。
[1]王慶生,張丹,梁怡.濕地區域生態旅游開發模式探析:以天津七里海濕地為例[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4,(05).
[2]胡曉云.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發展報告:2009-2012[M].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3]朱廣奇.七里海河蟹生態養殖關鍵技術集成與應用[J].天津水產,2012,(01).
[4]劉丹.天津市七里海河蟹包裝的設計與開發[D].天津科極大學,2013.
[5]張國華.天津寧河縣力推七里海河蟹[N].中國質量報,2008-11-17.
[6]蔡為民,楊世媛,汪蘇燕,周楠.濕地自然保護區的外部性及生態補償問題研究——以七里海濕地為例[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7]張光玉,汪蘇燕.天津濕地與古海岸遺跡[M].中國林業大學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方學敏
F327
A
1006-1255-(2016)09-0023-05
付俊紅(1973—),天津農學院。郵編:300384張淑榮(1970—),天津農學院。郵編:3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