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市場
今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的引導下,綠色經濟和低碳轉型越來越受到重視。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利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票指數和相關產品、綠色發展基金、綠色保險、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關政策為綠色發展服務。
目前我國在綠色領域的投資正不斷加大。據中國人民銀行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綠色經濟每年需投入約3%的GDP規模,年均在2萬億元以上,在全部綠色投資中,政府出資占比約為10%至15%,社會資本占比約為85%至90%。
國務院常務會議很少聚焦單一議題,但9月5日召開的會議是個例外。這次會議只圍繞一項工作展開,即部署在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加大補短板工作力度。
會議指出,要抓住當前原材料等大宗商品價格較低等有利時機,加大積極財政政策實施力度,聚焦脫貧攻堅、災后重建和中小水利治理加固、重大軟硬基礎設施建設、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重點領域,注重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優化政策“配方”打好組合拳。
這次會議開出了五大政策“配方”:第一,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第二,進一步推進改革,更好調動社會資本積極性;第三,創新融資方式,統籌盤活沉淀資金;第四,制定進一步擴大開放利用外資的措施;第五,建立補短板項目推進獎懲機制。
在補短板五項政策中,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政策關注的重點。其中,第一項政策提出,加快推進“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全局性、基礎性、戰略性重大工程項目,圍繞著力補短板、縮小城鄉區域差距等,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合理擴大有效投資,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推出重大建設項目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形成項目儲備機制和滾動實施的良性循環。
第二、三、四項政策則均與資金安排有關,分別涉及調動民間資本、盤活沉淀資金和利用外資。而在具體政策中,也有很多涉及基建投資。
新產業新動能也是補短板政策重點。會議提出,引導商業銀行建立健全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特點的信貸管理和評審制度,對各類市場主體在中長期貸款投放、市場利率等方面一視同仁。
為擴大開放利用外資,會議表示,加快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試點新經驗,出臺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和促進加工貿易向中西部轉移的政策。
在創新融資方式上,會議則強調,注重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再向社會集中推介一批有現金流、有穩定回報預期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