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表示,近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遼寧省、浙江省、河南省、湖北省、重慶市、四川省、陜西省新設立7個自貿試驗區。
從可公開查閱的材料來看,第三批自貿區沿襲了目前已有的四個自貿區超過100平方公里的大面積“風范”(上海自貿區擴圍后面積120.72平方公里,廣東自貿區面積116.2平方公里,天津自貿區面積119.9平方公里,福建自貿區面積118.04平方公里)。
根據申報方案,重慶自貿區面積為120平方公里,其中兩江新區占80平方公里。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湯宗偉此前曾介紹,在具體的地址選擇上,重慶首先會考慮依托三個保稅區來進行拓展。其中,依托寸灘水運港進行拓展,主要把果園港涵蓋進來;依托空港拓展,把龍興、水土涵蓋進來;依托西永中保區拓展,把團結村涵蓋進來。
陜西自貿試驗區涵蓋西安國際港務區、西安高新區以及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等地。其中,西安國際港務區面積為88.4平方公里;西安高新區規劃總面積為307平方公里,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的規劃總面積為160平方公里。
河南自貿區在實施范圍上擬以鄭州為主,并涵蓋開封、洛陽,共三個片區,總面積約為120平方公里。其中,鄭州片區約80平方公里,包括鄭州航空港區塊、中原國際陸港區塊、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鄭東新區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區;洛陽片區約20平方公里,以國家洛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開封片區約20平方公里,以國家開封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
據湖北省申報自貿區的規劃方案,擬定的自貿區實施范圍為127.7平方公里,涵蓋三個片區,包括武漢片區70平方公里(其中涵蓋東湖綜合保稅區5.41平方公里、武漢出口加工區2.7平方公里、東西湖保稅物流中心0.493平方公里),襄陽片區28平方公里和宜昌片區29.7平方公里。
關于四川自貿區,民盟成都市主委李鈾分析說,四川自貿區應該是以成都為中心,省內的重點地區作為前沿陣地。
而浙江省和遼寧省自貿區,有專家稱,兩地很有可能是將原先寧波和舟山、大連和沈陽的申報方案合一進行了申報。這也意味著浙江省和遼寧省的自貿區范圍也可能涉及省內多地。
這7個新自貿區最終可能在年底掛牌。
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8月份數據為50.4%,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重回擴張區間。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在臨界點之上。財新中國制造業PMI為50%,較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下面就更詳細的數據進行分拆解讀。
國內外需求均有所回暖,其中新訂單指數為51.3%,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漲幅較大,結束了自4月以來的回落態勢。新出口訂單指數較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至49.7%;進口指數為49.5%,較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生產方面保持穩中有升。生產指數連續6個月保持在52.0%以上,本月為52.6%,是今年以來的高點,比上月上升0.5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首先市場需求總體尚未明顯改善,經濟內生增長動力仍不足,8月制造業在手訂單指數為45%,較上月下降了0.5個百分點,自2012年4月以來一直位于榮枯線下方;其次,由于全球經濟增長復蘇乏力,制造業進出口回升動力仍顯不足,進出口下行壓力依然較大,出口形勢依然嚴峻。
8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5%,比上月回落0.4個百分點,仍持續穩定在擴張區間,表明非制造業繼續保持平穩良好發展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
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研制近日取得重要進展:成功實現5拍瓦激光脈沖輸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超強超短激光被認為是人類已知的最亮光源,是國際激光科技的最新發展前沿和競爭重點領域,具有重大科技意義與應用價值。比如,可用于研制臺式化電子加速器和超快X射線源,對蛋白質中原子運動進行成像探測,揭示生命的奧秘;可用于研制激光質子刀,進行癌癥的治療;還可用于產生反物質和探測暗物質,研究天體物理和宇宙起源等。目前,世界多個發達國家正抓緊研制10拍瓦級大型超強超短激光裝置。作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首批大科學設施項目之一,上海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也將目標鎖定為10拍瓦,近日已成功實現5拍瓦激光脈沖輸出,達到當前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
杭州正通過轉型升級實現華麗轉身,助推城市經濟突飛猛進——2015年,杭州成為全國第十個GDP總量跨越萬億元的城市。
今年上半年杭州GDP同比增長10.8%,增速居副省級以上城市首位。
2014年,杭州提出了以發展信息經濟、推動智慧應用為主要內容的“一號工程”,推進產業智慧化、智慧產業化,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信息經濟已成為支撐杭州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和引領產業轉型發展的新動力。
立足于創業創新,承載著發展信息經濟、產業轉型升級重任的眾多小鎮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人的目光。
杭州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主引擎,加大創新投入,加快新興產業發展。全力推進以“機器換人”為重點的有效投入,今年1~6月,全市實施“機器換人”項目566個。
在信息經濟加快發展的大環境下,杭州產業投資由傳統的土地、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的“硬投資”,更多地轉向研發、品牌、人才、并購等提升核心競爭力的“軟投資”,增長動力更趨多元。
“杭州的經濟轉型升級還是比較成功的。”浙江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徐劍鋒說,以信息經濟為抓手,緊密結合“互聯網+”,搭建創新創業平臺,杭州新興經濟發展奪人眼球。
同時,杭州的工業企業,通過了技術創新,發展高端裝備,逐步實現了制造到智造的變革和轉變。
在徐劍鋒看來,杭州的社會發展、經濟結構將達到新高度,經濟發展從依賴要素投入轉向技術進步,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快速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創新、開放、綠色、和諧、共享的發展新模式將得以確立。
近日,2016(上海)國際電子商務博覽會(IEBE)發布的《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藍皮書(2015)》顯示,2015年跨境電商增長強勁,交易總額同比增長30%以上,成為外貿的重要支撐。
在貿易對象上,美國、歐盟、東盟成為我國三大跨境電商貿易對象,交易額分別占到16.6%、15.3%和11%。我國跨境電商最主要的出口市場為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德國等。
藍皮書顯示,出口占跨境電商貿易的84.8%,進口為15.2%。
作為傳統制造業中心和外貿企業最為集中的區域之一,長三角依靠強大的制造業基礎以及上海自貿區等政策傾斜,處于此輪跨境電商發展的第一陣營。藍皮書顯示,從跨境電商企業數量看,江蘇、上海、浙江分別位列第二、第四、第五位;從跨境電商交易額看,江蘇、浙江、上海位列第二至四位。
2015年,杭州、寧波等城市出口訂單和貨值呈百倍增長;上海自貿區2015年1月至7月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總貨值同比增長109倍。
藍皮書指出,作為經濟發展最快最有利的地區,長三角地區還將延續在跨境電商中的先發優勢,但優勢能否持續保持,取決于產業轉型升級效果和政策傾斜力度。
當前,種種跡象顯示,長三角各省市都在有意布局跨境電商的外貿轉型,切入點主要依托產業升級和政策傾斜。今年3月,杭州獲批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浙江省內企業正借勢密集布局跨境電商,通過建海外倉、打造自己的運作平臺謀取轉型。蘇州也著手打造長三角跨境電商孵化地。
目前江蘇省赴“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已達399個,累計協議投資額58.4億美元,其中制造業投資26.8億美元。今年前6月投資項目115個,同比增長33.7%,江蘇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多元化合作方興未艾。
2014年以來,江蘇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2890.8億美元,占全省的20.8%。江蘇省赴“一帶一路”國家投資項目規模顯著提升,2015年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50個,協議投資額24.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倍和1.3倍。
據悉,一系列重大項目正在建設中。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一期項目穩定運營,二期項目有序推進。新亞歐大陸橋集裝箱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入選全國首批16個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項目。蘇州、連云港、南京等地至中亞與歐洲的國際班列實現常態化運營。東方恒信總投資10.77億美元的巴基斯坦塔爾煤田第一區塊建設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建設取得突破,入園企業已達100家,為當地解決1.3萬人就業。
下一步,江蘇省將加快推進隴海客運專線徐連段、連淮揚鎮、徐宿淮鹽等快速鐵路建設。擴大現有國際集裝箱班列業務,加強對連云港、徐州中歐班列的市場培育。加快連云港區域性國際樞紐港建設,推進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30萬噸級原油碼頭建設。加快連云港新機場建設、徐州觀音機場二期工程擴建進程。推動連云港以建設上合組織出海基地、國家新醫藥重要產業基地、世界級石化產業基地為重點,建成我國沿海新型臨港產業基地。推動徐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對接沿線國家和地區發展需求。
廣州在金融、總部經濟和科技創新等方面“補短板”取得明顯成效:今年上半年廣州直接融資規模達到1.2萬億元,增速位居全國第一;在總部經濟方面也進一步發力,上半年新增世界五百強企業達到16家;思科中國創新中心總部等科技創新企業相繼落戶,形成了國際技術、資本加速布局的良好勢頭。
廣州打造樞紐型網絡城市,強化三大國際戰略樞紐功能,就是要從全球發展要素配置和國際產業分工中尋找新的發展動力。今年以來,廣州積極實施“樞紐+”戰略,集聚產業、人才、資本、技術等高端要素,不斷補齊金融、總部經濟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短板,為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助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直接融資水平是衡量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今年上半年,廣州直接融資規模為1.2萬億元,在一線城市中僅次于上海(1.3萬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大大超過上海、北京、深圳,位居全國第一,占全省(含深圳)的比重達53.8%。
在總部經濟方面,廣州2015年底已經擁有總部企業320家,而今年上半年又有16家世界五百強企業落戶。目前,廣州還在進一步修訂總部經濟發展政策,為總部企業員工落戶、子女教育、工作生活方便提供一系列服務。
伴隨著思科中國創新中心總部、微軟云暨移動技術孵化計劃、GE國際生物園等科技巨頭企業落戶,廣州也在一步步從“千年商都”向創新創業熱土轉變,科技創新水平也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