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冠華
天津市促進投資拉動的對策研究
◎文/韓冠華
投資、消費、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近年來,投資對天津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好的帶動作用。本文通過對2000年以來天津市投資變動情況及投資對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研究投資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前經濟新常態下的背景特征,探討新時期投資的方向和路徑,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為充分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提供建議。
投資;投資貢獻率;投資有效性;經濟新常態
投資、消費、出口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近年來,投資對天津市經濟發展起到了較好的帶動作用。本文通過對2000年以來天津市投資變動情況及投資對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研究投資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當前經濟新常態下的背景特征,探討新時期投資的方向和路徑,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為充分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提供建議。
從2000年到2015年天津投資的基本情況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投資規模不斷擴大
2000-2015年,天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逐年攀升,從608.8億元,擴大到13065.86億元,增長了21倍,年均增速達到了22.7%。
(二)投資增速高位運行
2000-2015年,天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從趨勢上看,天津市投資大體呈先升后降的趨勢,2000-2009年,基本呈逐年攀升態勢,增速從7.3%增長到47.1%;2009年之后,投資增速逐年回落,2015年投資增長12.1%(見圖1)。
(三)投資結構日趨優化
天津投資在規模持續擴大的同時,結構也不斷得到優化,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投資主體結構
從投資的主體看,國有企業投資不斷下降,從2000年的45.9%下降到2005年的27.9%,再到2014年的22.2%。與此相對應,私營投資比重則不斷提升,從2000年的4.6%提高到2005年的9.3%,再到2014年的21.6%。
2.投資資金結構
受投資主體格局變化的影響,天津投資來源結構不斷優化,主要表現在自籌資金比重逐年遞增,由2000年的44%增長到2015年的62.2%,反映了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得到強化,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自主能力逐漸提高。

圖1 天津2000—2015年投資情況

表1 2000—2014年天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主體結構(單位:%)

表2 2000—2015年天津全市固定資產投資資金來源結構(單位:%)

表3 2000—2015年投資產業結構(單位:%)
3.投資產業結構
2000年以來,天津三次產業投資結構變化不大,一直呈“三、二、一”結構,第三產業投資保持在50%以上。第一產業投資大體呈先升后降趨勢,但比重一直在0.2%~2.0%區間浮動;第二產業投資大體呈先降后升趨勢,比重一直在33.9%~48.7%區間浮動;第三產業投資大體呈先升后降趨勢,比重一直在50.4%~65.9%區間浮動(見表3)。
(一)從增長率看,經濟增長與投資增長正向相關
天津屬于典型的投資拉動型,從2000-2015年投資增長率和經濟增長率的變化情況來看(見圖2),經濟增長與投資增長正向相關,投資增長較快的年份,一般也是國民經濟增長較快的年份。從圖上我們也可以看出投資的增長一般先行于經濟增長,比如2009年投資增速達到最高點47.1%后開始下行,而經濟增長在2010年達到最高點17.4%后開始下行。這說明,投資是經濟增長的先行指標,對天津經濟發展起著晴雨表的作用。
(二)從貢獻率看,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2000年以來,天津市投資貢獻率盡管起伏較大,最低的2004年為41.8%,最高的2009年為143.8%(支出法中,GDP=最終消費+資本形成總額+凈出口,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資本形成總額增量/GDP增量,三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之和為100%。而凈出口=出口-進口,當進口大于出口時,凈出口為負值,從而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負值,那么最終消費與資本形成總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之和將會大于100%,同時也存在最終消費或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大于100%的可能。2000-2014年,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為73.6%,消費的平均貢獻率為36.8%(見圖3),投資始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圖2 天津2000—2015年投資與GDP增長率
(一)投資增速不斷回落
2009年以來,天津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降,由2009年的47.1%下滑為2015年的12.1%,由于經濟增長與投資增長相關性較強,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較大,投資的下滑造成經濟增長也呈現下滑趨勢,由2010年最高點的17.4%下滑到2015年的9.3%。
(二)投資有效性持續降低
為衡量投資有效性,我們采用反映固定資產投資效益最全面、綜合性最強的指標——投資效果系數(GDP增量/當年固定資產投資額)。2005年天津市投資效果系數最高達到0.52,之后基本處于下降趨勢,2015年天津市投資投資效果系數降為0.06,盡管投資規模不小,但大多數資金流入,導致過剩產能的累積,投資的有效性問題成為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圖3 2000—2014年天津投資貢獻率與消費貢獻率情況

圖4 2001—2015年天津投資效果系數
“十三五”時期,天津市面臨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五大國家戰略迭加的難得的歷史機遇,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天津市經濟發展的大邏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和必然選擇。然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是放棄需求管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供給側管理和需求側管理是調控宏觀經濟的兩個基本手段。投資作為影響經濟發展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是供需兩側發力最佳結合點。在拉動經濟發展三駕馬車中,外需短時間難有大的變化,起基礎性作用的消費是個慢變量,因此,應該繼續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新常態下,天津市投資的思路應該向著開拓新視野、拓展新領域轉變。
——在開拓新視野上,縱觀各發達和新興經濟體的發展歷史,都存在由高速增長向低速增長,由外需導向向內需導向,由傳統產業主導向新興產業主導的案例,這就需要我們拓展視野,運用全球性的視野,對發達經濟體的轉型歷史進行觀察。以史為鑒,對過往發達經濟體轉型期的利率、匯率變化,行業發展趨勢的總結和歸納,對于我們當下新常態下的投資具有指導意義。
——在拓展新領域上,過去重投資、輕消費的增長驅動模式將改變,衣食住行教育醫療等輕資產的消費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經濟發展驅動力的改變,導致熱點行業、高增長行業的變革,我們在投資中,不能再拘泥于傳統行業,而應加強對新興領域、新興行業的研究和發掘。
進入“十三五”,在全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同時,結合當前天津投資出現的問題,開拓新視野、拓展新領域,重點把握“四好一新一優化”,充分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一)做好項目儲備
一是充分利用五大戰略疊加的歷史機遇,結合京津冀協同發展、天津自貿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儲備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切實發揮項目建設對經濟增長的穩定器作用。二是綜合運用展會、媒體等渠道,瞄準各類企業總部、高端企業增資、延伸產業鏈等領域,建立招商目錄,實行規劃招商、以商招商,爭取更多大項目好項目落地。三是堅持多元化發展布局,在原有的市場、產業基礎上吸引更多品牌企業在津投資,逐步提升投資的質量和品牌效果。
(二)抓好有效投資
一是堅持把握規律、順勢而謀,深入謀劃分析新常態下發展新形勢和投資新變化,把握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及區域經濟、互聯網經濟、海洋經濟、生態經濟等發展的新趨勢,以大項目好項目為抓手,優化投資結構,引導資金向基礎設施、高端制造、高新技術以及民生領域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向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發展。二是通過發展規劃、產業政策、信息引導、產業準入和信貸政策等綜合手段,對社會投資方向進行科學引導,實現投資擴大、效益提升和經濟發展的三重目標。三是加大重點領域投資力度。加大對棚戶區改造、重大水利工程、軌道交通、鐵路和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五大領域重點項目的投資力度,更好地發揮產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民生領域投資對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支撐作用。
(三)用好民間資本
一是放開民間投資的市場準入,按照“非禁即入”、“非禁即準”原則,進一步放開競爭性經營行業和投資領域,完善政策措施,鼓勵支持民間資本以獨資、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進入可以實行市場化運作的能源、城市供水、城市燃氣、污水處理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市政公用事業和金融、航運、電信運營、公路橋梁等交通設施建設及育幼養老、教育、文化、體育、醫療衛生等行業和領域。二是加大對民間投資的金融支持。完善民間資本的信用評級體系建設,適當延長民營企業貸款年限,適時舉辦銀企資金見面專題需求會,建立銀行與民營企業的雙向交流制度。督促各金融機構擴大為民間投資者服務的范圍,提高對民間投資者的貸款比重,并提供有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采取政府出資、企業參股等方式,多渠道籌措資金,通過組建再擔保公司,放大為中小企業貸款擔保的效應。
(四)創新投融資模式
一是建立健全“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投融資機制,拓展資金渠道。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的積極作用,重點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建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機制。二是加快推進PPP項目試點工作,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進入垃圾處理、可再生能源、市政交通等領域。不斷擴大項目儲備庫和對項目進行實時跟蹤。積極開展項目推介,搭建PPP項目對接平臺,推進社會資本、金融機構與推介項目地有效對接。三是拓寬直接融資渠道,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上市融資,引導和支持企業利用企業債、公司債券、中期票據等債務融資工具。四是發揮金融創新對項目建設的支撐作用。通過設立政府擔?;稹⒚耖g互助擔?;鸷痛罅Πl展盈利性擔保公司等多種形式為企業提供銀行貸款擔保,確保建設項目的資金供應。
(五)優化投資環境
一是優化制度環境。深入推進投資體制改革,著力培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使社會投資與國有資本等各類投資主體享有同等的投資機會和發展空間。鞏固拓展“十個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果,堅持放管結合,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序,強化事中事后監管,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二是做好投資服務。結合天津市“促發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動,提升政務服務,加強對天津市大企業進行走訪,及時為企業排憂解難,通過優質服務讓企業投資者主動推介宣傳,推動擴大以商引商。三是創新載體建設。堅持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群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建設思路,加大對各類園區的政策扶持力度和投入力度,加速提高以濱海新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為龍頭的各類園區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能力,增強集聚區投資吸引力和聚合力,把各類園區建成創新型、集群式發展的高科技園區,成為拉動天津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六)搞好投資監管
一是創新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完善投資監管評估機制,加大對公共投資項目的監督檢查。加強項目前期評估、論證工作,對于重大建設項目,組織有資質的設計單位編制項目建議書或可行性研究報告,上報投資主管部門評估論證。對全市重點項目采取拉網式排查,及時發現投資監管中存在的漏洞及問題。二是加快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后評價制度建設,通過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方法,對項目功能和效益開展評測。三是加強環保、資源消耗和質量要求等監管力度,減少低效投資。通過嚴格執行環保和質量等要求,使不符合經濟社會和環境要求的投資項目難以立項建設、難以盈利經營,從而減少低效、無效投資。
[1]羅正義等.新常態下政府投資工作的思考[J].浙江經濟,2015,(15).
[2]許召元.從固定資產投資“新常態”看當前宏觀經濟形勢[J].發展研究,2016,(01).
[3]陳波.透視中國經濟“新常態”[J].武漢金融,2015,(04).
[4]付曉明.我國招商引資的發展狀況與建議[J].中國物價,2012,(06).
責任編輯:孟力
F124
A
1006-1255-(2016)09-0032-05
韓冠華(1963—),天津市海河建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郵編:30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