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本刊特約撰稿人
郭廣昌:投資天空中翻滾騰挪的“蛟龍”
■張銳 本刊特約撰稿人
踩準經濟潮流的起落時點,郭廣昌邁出了一個又一個的精彩商業腳步;頂住四面八方的重重質疑,郭廣昌完成了一場又一場的大筆跨界并購;追蹤投資大師的成功腳步,郭廣昌建構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恢弘產業城堡;順應升級轉型的全球大勢,郭廣昌策動了一輪又一輪的資本跨國行動。素描浙商陣營中鶴立雞群的郭廣昌,人們看到的并不只是一個平民子弟完美逆襲的高大形象,更能從中目測到資本大佬智慧運籌的清晰輪廓,以及隨后蔓延開來的獨特產業風景。
生長于浙江東陽這樣一個人多地少的地方,兒時的郭廣昌飽嘗了貧窮與饑餓之苦。初中畢業時,由于家境拮據,父母希望他報考中等師范學校,將來當一名鄉村教師。不過,當拿到金華師范學校的錄取通知書時,郭廣昌第一次違背父母之命作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放棄中師,改讀高中。郭廣昌至今清楚地記得,高中三年自己每餐的吃得蔬菜就是母親腌制的霉干菜。
比吃咸菜同樣更要深刻的記憶應當是自己到復旦大學報到的當天場景。跨進復旦校門,郭廣昌一眼就看見了哲學系學長們打出的歡迎辭——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股強大的思想氣場迅速溢滿郭廣昌的全身。于是,在接下來四年的時間中,復旦大學的校園里經常閃現著一個瘦小的身軀,穿著一身舊軍裝頻繁穿梭于學生們自我組織的各種社團之中,在大談自己要超越馬克思的個人遠大宏圖時,還大聲吶喊著要去完成“五四”所未能完成的啟蒙任務。
的確,郭廣昌在大學階段表現的異常活躍。大二暑假,郭廣昌帶著200塊錢,騎了破舊的自行車一個人不聲不響沿著京杭大運河考察到了北京。大三暑假,郭廣昌又組織了十幾個同學搞了個“黃金海岸萬里行”的活動,騎著自行車自上海出發,一路南行到了海南,這一次,他甚至還成功拉到了一筆企業贊助。當然,這兩次有意義的活動在幫助郭廣昌一定程度地了解社會、認識自我的同時,更直接的結果是讓他畢業時被學校團委選中,并留校工作。
校團委工作的三年時間中,郭廣昌有了與外界更多的接觸機會,于是便產生了出國留學的愿望,而且經過積極準備后,先后通過了TOFEL和GRE考試。然而,拿著從親戚朋友手中挪借過來的4000美元在美國大使館外排隊等待簽證時,郭廣昌清晰地聽到了鄧小平“南巡談話”的聲音,市場經濟的大潮在郭廣昌的眼中似乎即將撲面而來。沒有作太多復雜的思考,郭廣昌作出了放棄出國的決定,同時回校后向團委領導遞交了辭職報告。
像郭廣昌那樣受到“南巡談話”之風激勵從而辭去公職下海經商的人并不在少數,諸如馮侖、王功權、陳東升、田源等官員、學者都是這一批下海浪潮中的佼佼者,由于其中很多人都頂著碩士和博士頭銜,因此有人將這一時期所誕生的商人稱為“儒商”。不過,并沒有像很多人一開始就扎進實業領域那樣,郭廣昌選擇了當時還相當少見的信息咨詢領域。一方面是自己沒有做實業的經驗,另一方面是缺乏足以撬動實業的充足資金,就連創業的10萬元啟動資金,還是郭廣昌與幾個合伙人湊合而成。
應當說復旦大學學習與工作的七年帶給郭廣昌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首先,嚴密而完整的哲學專業訓練,使郭廣昌培養起了較為縝密與冷靜的思考問題方式,以致在后來的商海浮沉中總能在理性與激情之間找到恰到好處的平衡之點。另外,在團委工作期間,郭廣昌經常帶著學生進行市場調研,之后便是耐心的數據統計與謹慎的前景預測,由此積累的良好習慣與實踐經驗讓郭廣昌后來受益無窮。更為重要的是,郭廣昌認識了同在校團委工作的學弟兼老鄉梁信軍。梁信軍畢業于復旦大學遺傳工程系,后留校就職于校團委,當郭廣昌將辭職下海的想法告訴梁信軍時,梁信軍欣然應之,并決定追隨廣昌一起創業。據悉,郭廣昌最初注冊的廣信科技咨詢公司,名稱就是各取兩人姓名中的一字合并而成,也暗合廣泛信譽之意。
由兩人東湊西拼而來的10萬元的注冊資金、辦公室坐落在一間不足15平方米的小平房內,最顯眼的家當便是一臺386計算機,外加一輛28式的大橫梁自行車,創業之初的郭廣昌的確非常寒酸。非常幸運地是,廣信創建不久,臺灣元祖食品公司此時也剛剛進入上海,想找專業咨詢公司為其在滬的市場拓展出謀劃策,通過招標,廣信獲得合同。一個月后,郭廣昌和他的團隊完成了調查報告,并且對方非常滿意,于是當即拍板在原有28萬元的合同上追加兩萬元調研費。隨后,太陽神、樂凱膠卷、天使冰王等知名品牌紛紛找上門來。就這樣,僅僅用了10個月,廣信就進賬了100萬元的利潤。
也許是受到當時中華鱉精、樂百氏生命核能以及太陽神等保健品格外火爆的銷售行情所吸引,可能是為當年市場上的延生護寶液、三株口服液和昂立一號等滋補營養品異常走紅的態勢所陶醉,在人稱“黃金之地”的保健品行業成為眾多資本追逐的熱門領域并且相關生產企業從近百家猛增至3000多家的時候,郭廣昌也加入到了爭食奪利的大軍之中,并推出了一款名字古怪的“高科技”保健品——咕咚健身糖。不過,郭廣昌這一次沒有成為幸運兒,伴隨著三年之后保健品市場的信用崩盤,咕咚健身糖也被打入冷宮,而且經此一役,廣信當初賺到的100萬元也幾乎賠了個精光。
正在郭廣昌為出師失利而苦惱不堪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郊區一家房地產公司的房子賣得不是很好,于是試著找到房產開發商,要求以中介的方式幫助其售賣房屋,對方當然求之不得。為了了解與熟悉房地產開發和市場營銷的訣竅,隨后郭廣昌特意跑到一家著名的外資房產公司應聘打工,偷師學藝了整整半年。之后,廣信退出市場咨詢領域,改名為復星,其中蘊含“復旦之星”之意,當然更暗示了與復旦大學的淵源。
在上海,地產商與銷售商當時售賣商品房的通常做法是在工地附近掛塊售樓廣告,將房一棟棟地賣給企業客戶。但郭廣昌卻劍走偏鋒,即通過報紙、夾報、郵遞的方法,將房子一間間賣給個人消費者。為了更有針對性,復星還嘗試把廣告直接送到潛在客戶家門口。效果出奇地好。僅僅進入房地產銷售業務一年的時間,復星就賺到了1000萬元趁熱打鐵,郭廣昌成立了專營房地產業務的復星地產公司(以下簡稱復地),而且隨著“復星花園”等樓盤的成功營銷,復地在上海房地產界完全站穩了腳跟。
作為馳名業內同時也是國內最大的民營房地產開發公司之一,復地旗下目前擁有復地集團、星浩資本、星泓資本、星豫資本和星健資本五大開發平臺,業務半徑輻射至上海、北京、天津等11個主要城市。同時,作為復星在房地產領域的投資及管理平臺,復地還承擔著郭廣昌打造“蜂巢城市”的戰略愿景。分析發現,“蜂巢城市”概念是復星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量身定制的“產城一體”解決方案,其具體思路是,通過將復星卓越的地產開發能力和豐富的產業資源科學有效地嫁接,在導入核心產業的同時,為核心產業配套衍生產業以及生活產業,實現產城結合,打造出工作、消費、生活一體化的24小時活力社區,催生出以產業帶動就業和城市生長的模塊化、自由組合的新型城區。在郭廣昌看來,擁有這些功能的新型城鎮應該像“蜂巢”一樣,城市的各個功能板塊可以有機融合,綻放出自身的生命力。據悉,推出三年多時間以來,復星已在上海、成都等城市成功落地了10多個項目,其中包括上海外灘與成都金融島的“金融蜂巢”、上海星堡養老社區的“健康蜂巢”、沈陽豫瓏城與東陽木雕城的“文化蜂巢”、三亞亞特蘭蒂斯酒店的“旅游蜂巢”,以及襄陽天貿城與安康天貿城的“物貿蜂巢”等。
就在郭廣昌經營房地產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時候,兩位浙江老鄉——汪群斌和范偉的加盟又讓復星獲得了轉戰全新領域的機會,汪群斌和范偉給郭廣昌帶來的“見面禮”是他們已經進行了三年之久的一個研究課題——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在接下來三年時間中,復星共計向這個項目砸下了4500美元的巨額研發資金,而且這一次郭廣昌又是大獲全勝,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上市后,復星從中凈賺一個億,并從此正式邁入生物醫藥產業。
接下來的故事似乎更加精彩。受到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大紅大紫的市場業績所支撐,郭廣昌其復星旗下又專門成立了復星高科技公司,而且作為上海第一家民營高科技企業,在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上市的第5個年頭,復星高科技公司便以復星實業(后改名為復星醫藥)之名成功登陸A股市場,一次募集資金3.5億元,成為上海民營公司“第一股”。資料顯示,目前復星醫藥的版圖中共有藥品制造與研發、醫療服務、醫學診斷、醫療器械制造與代理以及醫藥分銷和零售等五個板塊。而作為一個重要的融資力量,復星醫藥為日后郭廣昌在資本市場上下翻飛與縱橫捭闔同時驅動復星多元化延伸出了一個廣闊的平臺。
最新財報顯示,過去20年中,復星投了70余個項目,年回報率超過30%,同時復星孵化了27家上市公司,其中直屬5家,控股22家。截至目前,復星集團總資產達人民幣4377.1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達人民幣826.6億元。另據2016福布斯中國富豪榜”,49歲的郭廣昌擁有個人財富50億美元,在國內富豪中排名第19位。
從投資上市公司豫園商城,到參股成立德邦證券有限公司,從聯手山東招金集團設立招進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到收購唐山建龍實業30%的股份,再到與南鋼集團合資設立南京鋼鐵聯合有限公司,繼踏足房地產與醫藥兩大陣地后,短短4年時間內復星先后進入商業零售、金融、采礦與鋼鐵等多個行業。而伴隨著郭廣昌在一級與二級市場上跨界騰挪,外界投射到復星多元化上的質疑聲也此起彼伏。
復星進入第一個本命年的時候,“德隆事件”的引爆直接將郭廣昌推到了風口浪尖。當時,唐萬新利用國內資本市場的的漏洞,通過認購抽簽票、倒賣原始股、回購國債,迅速完成了原始積累,同時抓住國企改制的機遇,高調地對三家老牌國有企業進行了戰略重組,之后又通過這三家企業進行一系列并購,創造了當年所謂的德隆“效益奇跡”。不僅如此,德隆還創辦和控制了多家信托金融機構,并在銀行、證券、金融租賃、保險、基金等多個領域通過種種合法或非法的方式開展委托理財業務,然而,伴隨著中央針對經濟過熱而打出的宏觀調控之拳鏗鏘落下,股票市場隨后應聲急挫,德隆系旗下相關企業的資產快速蒸發,德隆神話瞬間破滅。
表面上進行對比,沒有比復星更像德隆企業了——多元化、橫跨實業與金融、以“整合”為旗幟的系列并購、有上市公司可直通資本市場、民營企業……。一時間,復星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德隆的猜想遍布國內媒體。正在此時,“全球最受尊敬的CEO”、通用電氣掌門人杰克·韋爾奇蒞臨上海,郭廣昌有幸取得了與這位商業大佬公開對話的機會。在對話中,郭廣昌懷著虔誠般的心情求教韋爾奇:“中國氣候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有一些個別企業做事波及到整體民營企業的信譽,我們該怎么辦?”韋爾奇回答:“我想如果你對企業有信心的話,那么我想你最好的答復和回應就是拿事實來說話,有一個非常好的業績,而且開放你的賬簿,把你的賬擺在桌面上,讓他們看一下,看完以后他們就什么都明白了。”
郭廣昌完全聽取了韋爾奇的建議。四個月內,復星主動遞交了三份專項報告給銀行和監管部門,分別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做的《復星集團的市場地位、競爭力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初步研究》、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做出的《復星集團財務分析報告》,以及上海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對復星信用等級的評定報告,之后,復星把三份報告呈送給了關聯銀行、投資人和監管機構,希望能夠提高各界對復星的信任度。也正是在這種百感交集的狀態下,郭廣昌登上了當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的領獎臺。
應當說為達到透明嚴謹的合規性之目標,復星付出了巨大的改革與治理成本,但由此也讓復星內部治理更趨規范,同時更踏實地獲得低成本資金的青睞。最具代表性的是,國際金融公司宣布向復星醫藥提供3.2億元人民幣為期7年的商業貸款,票面年利率約5%也遠遠低于商業貸款。當然,“德隆事件”以及宏觀調控的殘酷性,也讓郭廣昌明白必須進一步拓寬與夯實復星的融資平臺,于是就有了后來復興國際在香港的整體上市,復星集團一躍而成市值超過800多億港元的中國最大民營企業集團。
回過頭去看,復星與德隆的確不一樣。德隆的問題與其“短貸長投”(銀行短期貸款用于長期股權投資)導致的現金流危機密不可分,而復星的現金流相對穩固,其主要取之于重要股東的出資以及保險資金等戰略資本。同樣,郭廣昌和唐萬新也不同。唐萬新抓住了機會,卻迷失在了資本的盛宴里;而郭廣昌不僅抓住了機會,也找到了復星業務發展的核心價值,按照他自己的說法就是,持續發現和把握中國投資機會,持續優化管理提升企業價值,和持續建設多渠道融資體系對接優質資本。
在郭廣昌看來,復星的投資是“形亂而神不亂”。觀察發現,一個項目要不要投資,郭廣昌在復星反復貫徹的是兩條標準,首先是企業從事的行業、開發的產品有沒有機會做到前三名,其次是企業是否擁有國內一流的團隊,去實現經營目標,兩者缺一不可。而在每投資一個企業前,復星的專業團隊要先拿出一份針對該企業的資本運營報告,此外還會收集一份行業分析師與行業專家所做的行業趨勢研究報告,一份投資團隊所做的投資論證報告,以及人事、財務、審計、法務四個部門所做的風險以及對策報告,以此作為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
據悉,郭廣昌是巴菲特的忠實信徒與不二粉絲,在對標巴菲特“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的那句名言時,郭廣昌也提出了“越是血流成河的地方越要有興奮感”的投資管理語錄,因此,充分利用市場錯配機會,進行反周期操作,從低點介入,耐性等待收割季節的到來,似乎是郭廣昌投資的基本路線。復星投資招金礦業時,黃金價格長期在250到340美元一盎司的低位徘徊,等到招金礦業香港上市后,金價飆升至600美元,作為第二大股東,復星投資價值增長了10倍;同樣,購買海翔藥業時,復星只投入了不到3000萬元,兩年后在A股上市,投資回報增長了11倍;還有,當在美國納斯達克市場上市的分眾傳媒股價跌至7美元時,復星以購買存托股份的方式大膽進入該公司,一年后,分眾傳媒公司以21美元的價格進行回購,復星所持資產一下子勁增3倍。
英國廣播公司(BBC)有一檔名為《CEO領袖》的節目,專門與世界頂級企業家和CEO進行對話,節目剛開始,身著白色長衫的郭廣昌正在教BBC的記者打太極。該記者在節目中最后說道:對于像復星這樣的中國企業,西方企業可能會畏懼,也可能會選擇與之合作,但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忽視。事實的確如此。從5年前開始,郭廣昌就啟動了復星全球化的按鈕,而且特地聘請了美國前財長約翰·斯諾出任復星集團董事會顧問。
作為全球化戰略落地的解決方案,復星的描述是“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按照郭廣昌的說法,這一模式就是不以控股為目的,通過參股或合資合作,引入符合中國經濟未來發展需要的國際品牌、技術、人才、商業模式等,在中國經濟成長中創造價值,并與國際合作者分享價值。追蹤發現,作為“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方案推進的首單交易,復星斥資2500萬歐元以參股方式進入的法國老牌旅游度假村運營商地中海俱樂部,目前已在中國投資建設了4座旅游度假村,2016年上半年的營收同比增長高達76%。
緊緊圍繞財富、健康和快樂三大板塊而展開,是復星全球化的基本圖譜。在財富領域,除了收購德國H&A與BHF-BANK兩家私人銀行外,復星還以3.45億歐元收購了意大利裕信銀行原米蘭總部,出資2億歐元吃進了葡萄牙最大上市銀行千禧銀行30%的權益,而在此前,復星還完成了對日本東京天王洲花旗銀行中心的收購。不僅如此,作為財富板塊的重要內容,復星先后將日本的地產管理公司IDERA以及巴西的地產基金管理集團RioBravo收入囊中,同時在英國與俄羅斯分別合資成立了資產管理平臺公司RPIM和復星歐亞資本。
與財富領域投資相比,已經在國內醫藥行業做得風生水起的復星用于健康領域的火力似乎同樣密集。除了出資2250萬美元認購了美國腫瘤檢測公司Saladax約30%的股權外,復星完成了對以色列醫用激光和超聲器械生產公司AlmaLasers95.2%的股權收購。也就在前不久,復星醫藥斥資12.6億美元收購了印度領先注射劑藥企GlandPharma約86.08%的股權,成為迄今中國制藥企業交易金額最大的海外并購案。
相比于財富與健康板塊,復星在快樂領域的跨國投資顯得更為活躍。在參股地中海俱樂部的同時,復星還投資了希臘時尚品牌FolliFollie、美國高端女裝St.John、意大利手工男裝Caruso;與此同時,復星還持有美國好萊塢影視公司Studio8A約80%的權益,聯合德州太平洋集團收購了太陽馬戲團,并參與了博納影業私有化項目;此外,復星以99.98%股比投資了世界第三座、中國首座亞特蘭蒂斯度假酒店,并投資了世界著名高爾夫用品供應商Honma。
如此連續的大手筆海外投資,無疑需要充足與流暢的資本火力馳援,為此,復星提出了“金融+投資”的雙輪驅動模式,即在盡可能減少銀行間接融資的同時,更多地運用資產管理平臺與保險集合資金用于全球收購與投資。公開資料顯示,除了旗下建立了復星資產管理集團這一重要的PE投資平臺外,復星還與全球知名的金融機構保德信合資成立了成立了私募股權基金并,另外,復星還與美國凱雷聯手成立了凱雷復星基金。財報顯示,目前復星直接管理的基金規模達人民幣647.9億元,間接管理的第三方財富的規模為人民幣775億元,公司的目標是在不久的將來管理1萬億元資產。
不過,由于目前資管平臺所能提供的資金還十分有限,因此,如其說復星全球化所仰仗的是“金融+投資”驅動,還不如說是“保險+投資”驅動。追蹤發現,自從10年前參股永安財險后,復星在國內染指保險業的腳步不斷提速,其中,與世界銀行集團旗下國際金融公司在香港地區合資成立的鼎睿再保險公司,復星持股85.1%;通過二級市場增持新華保險的股份,使其持股達到了5.01%;另外,就在前不久,中國保監會正式批準籌建復星聯合健康保險公司。在國外,除了與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合資成立復星保德信人壽外,復星還收購了美國特種保險公司Ironshore80%的股份,實現對該公司完全控股;同時復星以合并方式收購了美國專業財險及保險管理服務商Meadowbrook;另外,復星斥資10億歐元獲得了葡萄牙最大保險集團CSS的80%股份;還有鼎睿再保險因收購加勒比財產保險NAGICO HoldingsLimited所擁有的50%權益。至此,復星基本上實現了包括壽險、財險、健康險與再保險在內的全覆蓋。
之所以對保險趨之若鶩,或者說復星為何推崇“保險+投資”的全球化驅動模式,按照郭廣昌的話說就是“要用便宜的錢,要用自己的錢”。由于目前國內缺少支持投資型企業的銀行體系,且銀行大多數是短期借貸,而險種資金負債期限較長,流動性也相對更強,正好與復星的長期投資相匹配,同時利用自有保險資金參與投資擴張會比銀行貸款和發債的融資成本更加低廉。最新財報顯示,至2016年上半年,復星旗下保險板塊可投資資產達到人民幣1645.84億元。
外界可能并沒有關注到的是,復星試圖依托“保險+投資”的全球化驅動模式以實現企業轉型的重要訴求。從目前來看,復星所涉獵的大部分行業都是屬于國家調控或者周期性較強的領域,未來伸展空間將會受到抑制,同時依靠這些產業內部的力量實現轉型的概率很低,在這種情況下,復星試圖通過加強對海內外保險或者金融的投資并購來完成轉型,甚至郭廣昌還希望借助保險的力量打通以提升民生需求為內涵的大健康產業,實現“輕資產”模式的著陸。財報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復星總資產達人民幣4377.1億元,其中綜合金融板塊總資產為2768.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7%。復星轉型的腳步似乎已經越來越清晰。▲
10.3969/j.issn.1003-5559.2016.11.003
本文作者系廣東技術師范學院經濟學教授、中國市場學會理事、本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