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分析我國體育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試圖找出體育產業在我國未來研究的發展趨勢并提出相應參考建議。主要結論從兩個方面來闡述,理論上需加強對體育產業的自身特點重視,深入對體育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提高對區域體育產業的整體性研究,在實際應用中需完善體育產業及相關產業的政策體系,積極選擇和培育區域優勢體育產業,重視社會需求程度,引導和促進體育消費。
關鍵詞:體育產業;發展現狀;區域
一、前言
體育產業是一個橫跨生產、服務與消費,兼容公益性與商業性,既具有強大的經濟功能,又能夠產生巨大社會效益的產業。2010年國務院文件從宏觀角度為體育產業的深化改革指明了道路方向,2011年體育總局進一步細化了體育產業發展個改革的具體目標,2012年中國足協改革試點標志著改革“雙軌制”。2014年9月,國務院常務委員會議部署關于“把全民健身活動納入國家戰略”的重大決策,同時還提出了“把體育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新興產業”加以發展,同年10月,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稱,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將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一系列措施的出臺給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機遇。體育產業必將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新興產業。
二、體育產業概念及其分類
(一)體育產業概念。由于認識角度的不同,學者們對體育產業概念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綜合各學者對體育產業概念的認知,本文將體育產業的概念歸納為:社會各部門開展的以體育為核心產品及其相關產業的生產、經營與服務活動的集合體。
(二)體育產業分類。目前國內學者比較認可的體育產業分類大致分為兩個類別:一是體育主體(核心)產業,主要指能發揮其自身的價值和功能,為體育運動、休閑、娛樂提供服務為主的體育生產經營活動。包含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體育博彩業和體育經紀業等。二是體育相關產業,包括體育用品業,體育旅游業,體育保險業和體育中介業等,其根據是體育產業的本質是體育事業中包含著經濟價值。
三、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
(一)體育產業發展的主要表現。現階段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主要表現為:其一,總體規模迅速擴大,預計2020年體育產業產值占GDP比重有望達到1%,甚至增速還有所提高。其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逐步由過去的零星單一、主次不清,向本體為主、層次分明、全面發展推進。其三,關聯性強,覆蓋面廣。體育產業是一種“注意力經濟”,具有其獨特的社會效應,涉及面廣、投資范圍大,經濟影響的范圍不同于單一產業投資且影響力巨大。
(二)體育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體育產業總體規模依舊較小。發達國家的體育產業整體規模大,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得比重較大。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目前還是主要依賴于體育用品生產制造業等相關產業,體育賽事,職業俱樂部,健身娛樂業等尚未市場化,發展規模較小,這與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經濟水平形成鮮明對比。
2、體育產業結構仍不夠合理。體育服務業(即體育主體核心產業)占體育產業產值的比重是衡量一個國家體育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最主要指標。縱觀國外體育產業發展歷程,體育產業越發達,體育服務業的比重就相應越大,而我國主要重心在競賽類,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體育產業應該也有自己的產業鏈,要全產業鏈發展。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是體育產業鏈的基點,提升產業鏈的商業價值。核心則是體育賽事,服務業等方面的相關運營。另外,衍生品方向的發展空間很大。
3、體育化市場程度較低。我國體育的市場程度相對還比較低,整個體育服務產業在整個體育占比未超過20%,但對于美國比較成熟的體育產業,作為主導的體育服務產業,他們能達到57%,其中健身娛樂和競技體育分別占到32%和25%,所以我國的體育服務產業還待努力。體育產業在中國真正的發展,應該取決于社會參與體育產業的程度,當人們對各種體育產品以及服務的需求增加時,體育產業發展的空間才廣闊。
四、體育產業發展對策
(一)理論研究中對體育產業的發展建議
1、加強對體育產業的自身特點重視。體育產業具有自身獨特屬性,大量研究結果表明體育服務業(即體育主體核心產業)占體育產業產值的比重是衡量體育產業結構是否合理的最主要標志。而區域體育產業發展一定是與區域資源稟賦相聯系,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不同區域的優勢體育產業選取出現差異,造成局部地區在體育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呈現出體育產業結構不合理的狀況。
2、深入對體育產業發展影響因素的研究。區域體育產業影響因素的分析是改善體育產業發展困境的基礎。縱觀國內外研究文獻,對于體育產業影響因素的研究多涉及宏觀因素,對具體的影響因子分析欠缺,對影響因素的能級以及影響機制缺乏系統的分析論證。所提結論建議難以實施于體育產業發展實踐中,缺乏對體育產業發展實踐有針對性、可行的具體指導建議。
3、提高對區域體育產業的整體性研究。體育產業的發展在我國不均衡,在各區域的發展中存在很復雜的影響因素,由于經濟發展的非均衡化導致的體育產業發展的極化現象使得學者們難以對不同區域優勢體育產業進行比較分析。體育產業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不理清楚,就無法準確定位體育產業在區域經濟中的地位,無法充分的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將不能形成完備的體系和市場競爭能力。
(二)應用發展中對體育產業的建議
1、完善體育產業及相關產業的政策體系。國家應該調整部署,重視體育發展。政府應繼續深化、完善體育產業政策體系,完善體育產業發展優惠政策,政策方面出臺社會體育的扶助措施,把民間對于體育產業的支持力度調動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體育產業的長久發展,整合民間力量成立體育產業協會和相關組織機構,由它們來組織體育產業的市場化運作,成為社會經濟產業的支柱,才能稱為完善的體育產業體系。
2、積極選擇和培育區域優勢體育產業。區域優勢體育產業的選擇是由區域特色資源帶來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選擇區域優勢體育產業的目標也不僅是為了發揮區域自身資源的比較優勢,更是為了對未來資源與市場的判斷,考慮體育產業未來的市場的需求,培育區域特定產業的競爭力,最終促進區域體育產業整體實力的增強與產業競爭力的提高。
3、重視社會需求程度,引導和促進體育市場化。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重視民生,創造各市場新的需求能力,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培養和激發大眾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體育消費的習慣。而且加快發展體育產業,推動體育消費,推動大眾健身等,體育產業也將會更加快速的發展。如果體育產業不能市場化,相關的產業效益就很難顯現,應該通過多元布局,激發整個產業鏈的價值。針對不同類別應有不同措施來促進其發展,例如學校體育和群眾體育方面,大力發展群眾體育,加大對公共體育設施的建設投入,優化學校、社區等公共體育設施的布局,開拓民間資本投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與運營通道;大力發展學校體育,激發和培養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積極性,灌輸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為體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作者單位:湖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 王艷,劉金生.我國區域優勢體育產業選擇與培育發展研究[A].體育社會學與社會變革中的挑戰——2014年世界體育社會學大會暨中國體育社會科學年會論文集[C].2014.
[2] 劉盼盼.中國體育產業結構的演進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1.
[3] 王曉微.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研究問題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4.
[4] 李征.我國體育產業與經濟發展關聯度分析[D].西南大學,2010.
[5] 云林森.我國體育產業崛起的四大因素分析[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5,3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