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鳳蓮
摘 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中小企業在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補短板的同時,還要降低成本。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是降成本的基本前提和必備條件。筆者基于目前中小企業的實際環境,對其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對策與建議,為中小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提供借鑒。
關鍵詞: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基礎工作;思考
中小企業在長期的經營運轉期間,成本核算是重點之一,其關系到企業產品售價的定價機制,也關系到企業經營成果的核算。做好成本核算基礎工作,方能使企業明確而直接控制企業內部成本問題,預防成本規范不力、資金濫用等不良情況,并提升企業生產技能與管理水平[1]。然而,目前中小企業在成本核算基礎工作中普遍存在各種問題,直接影響其工作效率,亟需加以改進。
一、企業成本核算內涵與意義
成本,作為一項合理反映大中小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期間、各項資源消耗程度的數據,其信息是企業向外銷售產品合理定價的基礎[2]。成本核算,即企業合理、科學的計算其生產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并經科學成本核算體系發覺其薄弱環境和當前面臨的各個問題,為企業管理提供科學經營決策。
伴隨現代社會發展,我國市場經濟逐漸呈現出良性發展狀態,然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了挑戰。成本管理是企業經營領域中重要組成部分,其可體現市場競爭中產品價格。同時,做好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可通過成本核算信息全面體現企業產品成本特點,便于其設計出更佳的成本控制方案及其營銷方法,并壓低成本,實現盈利目標[3]。
二、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基礎工作中的問題
(一)成本核算信息不準確
企業開展成本核算基礎工作,是為獲取并反映企業真實成本消費情況,若成本核算的數據與實際不符,則弱化了成本核算基礎工作的意義。許多中小企業進行成本核算時,容易暴露其過時的成本管理的思想與核算方法,促使成本核算無法體現企業的實際成本消費情況。同時,企業采取粗放管理模式,則無法獲得細致、精準的成本核算結果,且核算結果往往與企業實際成本存在較大差距。
(二)企業忽略了成本核算原則
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往往將會計核算做基礎工作,從而不可避免的遵循其相關原則如可靠性、合法性、一致性原則、分期核算以及實際成本等。上述原則是經過大量實踐經驗和經驗總結的合理存在,中小企業可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參考。但實際工作過程中,許多中小企業無疑是忽略了上述原則的。企業成本核算相關性、一致性以及權責發生制等問題上若不能完善處理,則其成本信息與實際經濟細節必然存在偏差,且成本核算方法在核算周期中也會出現前后不一的現象。
(三)成本核算方式不恰當
企業成本核算工作最終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所用方面恰當與否。企業可通過深入了解本身特征,選用最合適方法。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核算方法不當情況極為多見。大量企業將習慣作轉移,多采取分步法或品種法,然而分批法應用不足。分步法與品種法適宜品種數量大、單調、重復率高的企業,反之更適宜應用分批法。依據我國中小企業現狀,分批法應獲得更大歡迎,而事實并非如此,可見許多中小企業所用成本核算方式不恰當。
(四)對成本核算基礎工作不夠重視
開展成本核算基礎工作,需以大量基礎工作作支撐,若企業未能做好基礎工作,降低成本核算工作效率。如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原始憑證、檔案資料不精準或不全面;材料物質測算、手法和盤檔均未獲得科學建制。成本核算基礎工作的開展不力,是因企業在管理工作上未能做到位,尤其是企業應用粗放型管理模式,在經營期間單純緊盯企業運營目標,對其基礎工作則未能予以高度重視。
(五)成本核算器具缺乏標準性,料工費的計量流于形式
企業成本的核算工具,是計算材料物資、工資費用、動力費用、折舊費用等各個要素費用的衡器。如果企業未應用計量衡器,或者應用成本核算的計量衡器不標準,其料工費的劑量則會呈現出“走過場”狀態,影響成本核算準確性。對此,部分中小企業為回避上述問題,單純選取某一個分配標準進行成本費用分配。比如部分企業生產企期間,應使用恰當標準分配耗費的總體費用,按照成本計算對象所開設成本計算單合理計入,但部分中小企業忽略了具體所分配費用類型,一律以工資作為標準,實際上那些共同費用并非均與工人工資相關。
三、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升中小企業的成本核算基礎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水平
中小企業在成本核算中產生的方法不恰當等問題,大部分是因缺乏專業工作人員。目前,市場競爭日漸激烈,中小企業必須自成本核算、控制方面獲取更多生產、發展空間,這是因為成本對企業經濟效益高低有直接影響。在當前經濟環境中,中小企業而必須把成本核算工作作為全面、系統工程,并予以科學、系統管理。中小企業需不斷趕緊并提升企業在成本核算基礎工作上的管理水平,并對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增強其成本管理的醫師,引導其順利良好成本控制觀念,對成本核算工作實施細化管理,并分層次實現成本核算目標。此外,中小企業可制定出嚴格規章制度,使各個部門明確自身更經濟責任,激發工作人員在成本核算工作管理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增強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力度
高質量基礎工作是企業進行成本核算的前提,企業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包括幾個方面內容,如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記錄存檔歸檔機制建設和憑證傳送程度的完善。同時,還需建全其資料檢測機制,并完成好材料、工時消耗定額。企業需設計一整套完備、科學的體制,指導并規范成本核算基礎工作的開展,并對此設立監督機構。
(三)優化中小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
作業成本法是余緒纓教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引入我國,并分析了作業成本法應用于我國企業中的可行性。作業成本法理論上的核算方試,是將產品費用歸于“作業”,即產品耗費作業。作業是為成產而產生,成本則是為作業而產生。作業成本法是相對全面的成本核算工作管理系統,其優勢是將成本核算對象從產品轉到了作業上。作業成本法扭轉了企業因產品的成本核算信息失誤所致成產經營決策、成本管理失控局面,提供了更準確的成本信息,優化了價值鏈和企業鏈。
(四)規范成本核算基礎工作管理執行過程
中小企業需明確預算部門和預算管理部門工作人員所負責的工作,執行預算責任制,將預算指標具體到單位、個人,明確管理目標。同時,有效引導預算管理部門具體工作,應用現代化管理方式,掌握各大機構的預算落實情況,加強預算管理與監督。
四、結語
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中小企業應該做好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增強企業實力,使其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針對中小企業存在的成本核算信息不準確、企業忽略了成本核算原則、成本核算方式不恰當、對成本核算基礎工作不夠重視、成本核算器具缺乏標準性,料工費的計量流于形式等影響其成本核算效果的問題,筆者建議中小企業提升成本核算基礎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水平,加強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力度,優化成本核算方法,并規范基礎工作管理中的執行過程,以改善其管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依丹.淺析中小企業會計成本的核算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消費電子,2014(18):117-117.
[2] 范斌.中小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初探[J].財經界:學術版,2014(33):102-102.
[3] 方麗莉.關于加強民營中小企業計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