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依汗古·依馬木
?
運用歷史圖片輔助初中歷史課堂教學
熱依汗古·依馬木
【摘 要】新課改強調,要把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從而激發學生的主體作用,把歷史圖片進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能夠提升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使課堂教學質量提高。
【關鍵詞】歷史圖片 初中 課堂教學
歷史課在初中課程中,是一門很重要的課程,在教科書中,有很多歷史圖片,這些圖片不是隨意編制進去的,而是按照教材的需求,編制到教材中的,這些圖片里包含著眾多的歷史信息。初中生的生活圈子比較小,社會經驗不多,對歷史事件知之甚少,通過這些教材中的這些圖片,能夠給學生傳遞一些直觀的歷史信息,從視覺上感染學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很好地利用這些歷史圖片進行課堂教學,將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對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的幫助。怎樣才能很好地利用歷史圖片教學呢?下面進行簡單的論述。
古語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當把歷史圖片作為教學輔導性工具時,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識別這些圖片,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主題,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利用。其次,要明確告訴學生圖片上標識的含義,比如書中有二戰后期歐洲形勢圖,這張圖片上有很多種顏色和箭頭,教師要告訴它們的含義;最后,教師要教會學生理順主題和圖片細節這兩之間是什么關系,這項內容是課堂教學的基礎。
初中歷史中,存在著不少重點問題,也存在著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如果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未必能獲得滿意的結果,而且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起不到有效作用,從而既浪費了很多時間,還得不到效果,甚至還會適得其反。為了解決這些重點和難點問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歷史圖片作為教學中的輔助工具,發揮它的有效價值。比如,初中教材中有“開運河,創科舉”這樣一課,在教學中的重點或難點在于,隋朝運河的分布和規模,這種問題,對于多數學生而言都覺得頭疼。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通過多媒體把關于隋朝大運河的地圖進行緩慢的播放給學生們看,告訴學生仔細觀察,指導學生找出隋朝大運河南北的各自起點和其中心點,讓學生知道運河一共可分幾部分,都和哪幾個水系進行了連通。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把觀察力都集中到多媒體上,再加上教師繪聲繪色的指導,這節課堂教學,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學生們會對大運河的分布和規模有了了解,并且能夠系統地進行掌握。這里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上課前,要準好圖片和相關的文字解說材料,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的效果[1]。
歷史教材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使學生能夠深刻理解這些概念,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歷史圖片,進行視覺上的知識結構解說,從而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圖片與文字相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課,為了加深學生理解世界大戰究竟是如何爆發的,教師可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把有關德國向英國挑戰的漫畫向學生們展示,讓學生通過視覺直觀來理解這個問題。初中生對漫畫大多會產生濃厚的興趣,然而,通過漫畫想讓學生完全理解這個問題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要將文字知識與漫畫相結合,一邊播放,一邊由教師解讀文字。教師可這樣解讀:工業革命發生后,德國的經濟發展非常快,軍事實力也在提升,然而,德國政府還想增加自己殖民地的數量,當時,殖民地最多的國家是英國,為了擴大殖民地,德國便把目光盯在了英國身上,由此,便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通過歷史圖片與文字知識和教師的導讀,學生的這個問題就解決了[2]。
初中的歷史教材,大多內容是運用文字來表現的,文字畢竟是抽象的,如果用歷史圖片來描述,能讓學生體會到歷史的真實感,能夠讓學生通過視覺,進入到想象空間,還原歷史的存在,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主動學習歷史知識。比如,“開元盛世”一課,如果單用文字來描述唐朝農業經濟是如何的發達,就不易與學生產生共鳴,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展示出唐朝簡車的圖片,對于其結構特點,讓學生通過觀看后進行闡述,之后,教師再加以結語和概括,讓學生了解,在當時的農業工具中,簡車已經是非常先進的了,這就間接地使學生了解了唐朝時期的盛狀。
總之,很好地歷史圖片,將其發揮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并且能夠激發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先進的教學設施,把歷史圖片和歷史文字知識有效地結合起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師生間模切的配合和共同努力,使初中的歷史教學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彩艷.試論如何有效運用歷史圖片輔助初中歷史課堂教學[J].成功(教育),2011(11):35~57.
[2]曾慶海.歷史教學中如何有效利用歷史圖片組織課堂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3:23:68~69.
作者單位:(新疆克州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