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自身管理的效益和質量并不高,存在諸如資金管理不善導致流動資金短缺、成本費用高致使成本倒掛等問題,如何解決存在的這些不足,以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增加企業效益是企業一直在探討的問題,而內部控制是企業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保證。近年來國家監管機構對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內部控制做出要求后,小企業的內控問題逐步得到重視,下文就針對小企業如何建設財務管理制度體系的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希望能對小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小型企業 內部控制 財務管理 建設
自2009年7月1日起《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及其配套指引陸續在我國上市企業和大中型企業廣泛施行后,財政部于近期又發布了《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征求意見稿)》(財辦會〔2016〕12號),正式對小型企業內部控制體系構建公開征求意見,究竟小企業如何做好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本文就從財務管理體系建設的流程和內容兩方面來探討。
一、建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背景和必要性
(一)國家法律法規的通知和要求
一是根據財會[2008]7號文的通知要求[4],上市公司自2009年7月1日起開始施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鼓勵非上市的大中型企業執行。
二是財會[2010]11號文[5]: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了《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第1號——組織架構》等18項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評價指引》和《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以下簡稱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礎上,擇機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公司施行。鼓勵非上市大中型企業提前執行。
三是根據財政部關于征求《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財辦會〔2016〕12號文][6],為大力支持小型企業發展,保障廣大小型企業持續運營,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財政部研究起草了《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征求意見稿)》,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等單位,以及企業內部控制標準委員會委員和咨詢專家征求意見,要求結合本地區(部門)小型企業實際情況提出修改意見和建議。
(二)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
盡管我國現在有《會計法》、《會計基礎工作規范》和《企業會計準則》等法律法規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做出了一些規定,但這些法律法規多側重于規范企業基礎會計核算工作,并不能有效的防范可能面臨的財務管理上的風險,且目前我國小企業面臨的突出問題如責權不清、不相容職務沒有清晰劃分、崗位輪換機制的實施也比較困難,導致財務核算也存在多處不規范的地方,這就要求小企業必須建立規范化的制度、標準化的流程,確保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能與時俱進的進行創新和調整。
二、建立健全企業財務管理制度的流程
對于如何建立健全適合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目前并沒有標準的流程和方法,在開始實行內控規范的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業,多數委托風險管理咨詢公司或者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內控建設服務,小型企業如也采用委托的方式,必將導致實施成本高的問題。通過多方面的學習和經驗積累,筆者總結了建立健全財務管理制度需要進行的如下六個步驟[1][2]:
(一)重大風險識別與評估
識別財務業務活動方面可能對公司層面產生影響的重大風險,多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根據調查結果建立風險數據庫,評估重大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的重要性,對風險進行排序。
(二)全面梳理財務業務控制框架
通過訪談、審閱現行的管理制度,整理搭建企業財務制度框架。
(三)梳理財務范圍內關鍵業務流程
編制會計核算、資金管理、預算管理、成本費用管理等業務流程體系文件。
(四)對財務流程層面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評估
結合流程體系,挖掘財務具體的業務風險,對財務業務流程的風險進行評估。
(五)通過制度匹配與控制評價
評價并優化財務活動關鍵控制點,評價現行的財務管理制度,并對制度進行修訂。
(六)定期組織開展財務制度評價活動
通過評價活動,及時發現制度存在的缺陷,不斷的進行優化。
三、小企業財務管理制度包含的內容
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應能覆蓋企業所有的財務活動,防范可能對企業財務報告產生重大影響的風險,而流程又是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礎,因此,小型企業根據其性質和經營業務,制定的財務管理制度至少應當包含以下幾項或全部業務流程[1][2][3]:基本財務管理、資金管理、預算管理、成本管理、財務報告和財務分析。
(一)基本財務管理
企業應以制度化的形式保證財務管理工作貫穿于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建立健全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夯實財務管理基礎工作?;矩攧展芾眍愔贫戎饕菫榱艘幏镀髽I的財務行為,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維護各方利益主體的合法權益,適應企業戰略發展的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國家統一的企業會計準則等財經法規,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和管理要求來制定的,它至少應當包財務管理的體制、各部門各崗位的職責權限、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預算管理、資金的籌集和管理、資產和負債管理、收入和成本費用管理、利潤及利潤分配管理、財務會計報告與財務評價、會計檔案管理和企業清算管理等內容。
(二)資金管理
資金管理在企業財務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強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和管理,可以保證貨幣資金的安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制訂資金類管理制度的依據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現金管理暫行條例》和《支付結算辦法》等法律法規,企業同時需結合自身的實際來考慮。資金管理主要包含資金收支管理、資金計劃管理兩方面,資金收支管理覆蓋資金審批流程管理、貨幣資金管理(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票據和印章管理等,資金計劃管理主要規范資金計劃的編制、審批、執行和分析管理工作。
(三)預算管理
建立科學、高效、有序的預算管理體系,可以加強企業生產經營計劃管理,進一步完善責任機制和考核機制,促進企業實現經營目標和發展戰略。通常制定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的依據主要是《公司章程》及企業的實際情況。全面預算,是指企業對一定期間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財務活動等作出的預算安排,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又可進一步分為以下三部分:業務預算,業務預算作為全面預算的有機組成部分,制定相關管理制度應考慮業務預算包含的業務范圍、編制的流程和采用的方法。投資和籌資預算(小型企業如涉及),籌資預算是指企業在預算期內需要新借入的長短期借款、經批準發行的債券、股票及對原有借款、債券的還本付息、股票的股利支付等所編制的預算,其主要依據公司有關資金需求決策資料、期初借款余額及利率等編制;投資預算是指企業為了實現發展戰略,獲取更大的投資回報,針對企業長期投資決策編制的資本支出計劃,包括但不限于固定資產投資預算、權益性資本投資預算和股票等交易性金融資產投資預算等。財務預算,是指反映企業預算期內現金收支、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各項預算,主要包括現金預算、預計利潤表和預計資產負債表。
(四)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應當加強成本核算和成本管控兩項基礎工作,包含成本的基本內容、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分配方法的確定,以及成本預測、決策、控制、分析和考核過程的管理,成本管理制度需要結合企業生產工藝、產品特點、成本控制的目標和所能采取的管理措施等方面綜合考慮制定,規范的成本管理流程應能提高成本核算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有效降低產品生產成本。
(五)財務報告和財務分析
財務報告,是指反映企業某一特定日期財務狀況和某一會計期間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的文件,財務報告和財務分析制度主要內容包括財務報告的編制流程、財務報告分析的工作流程和內容兩方面。因小型企業多數不涉及合并財務報告的業務,財務報告的編制流程較為簡單。財務分析制度依據企業管理和決策需求,可以對財務評價主要指標、財務分析方法等內容做出規定。
四、結束語
總體而言,小企業業務流程單一,機構和人員配置簡單,只要能應用系統的流程和方法,以國家的法律法規和內控規范為依據,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構建自身的財務管理內部控制體系實際并復雜,但由于大部分小企業不重視管理,對風險管理以及內部控制的認識不足,整體內控環境薄弱,內控建設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阻力,小型企業在進行內部控制體系建設前,還需多進行內控基本知識的宣貫。
參考文獻
[1]劉永澤,池國華.《企業內部控制制度設計操作指南》,大連出版社,2011.1.
[2]李三喜,須榮才.《基于風險管理的內部控制 設計流程 設計實務 設計模板》,中國市場出版社,2013.1.
[3]朱榮恩.《企業內部控制規范與案例》,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8.
[4]財會[2008]7號,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的通知.
[5]財會[2010]11號,關于印發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
[6]財辦會[2016]12號,關于征求《小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
作者簡介:羅艷琴(1982-),女,漢族,廣西南寧人,任職于中信大錳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審計與合規部業務經理,研究方向:財務管理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