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學明
我認為《品德與社會》課就是教學生怎么做人做事,就是培養學生情商的教育。
那么,什么是情商?情商即情緒智商,反映的是一個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緒、對他人情緒的揣摩和駕馭、承受外界壓力的能力、不斷激勵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屬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范疇。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在《情感智商》一書中指出:在對一個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占20%,而情商則占80%。但是目前學校普遍存在偏重學生基礎知識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卻往往忽視了情感智力和人格的發展與完善。下面結合思想品德教學談談情商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教師的情商主導品德教學的實效
教師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把。情感是情商的核心因素。愛因斯坦說:“智力上的成績,依賴于情感的偉大,這一點常超出人們的認識。”情感是學生思考的催化劑,只有在健康情感的驅動下,學生才能在政治學習中獲得樂趣。第一,要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內容,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愛憎感情,培養他們正確評判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中華民族、熱愛社會主義事業、熱愛中國共產黨、追求科學與真理的真摯感情,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第二,改變傳統的思想品德課的枯燥乏,在思想品德教學中要創設輕松活潑的課堂氣氛。因為課堂氣氛的好壞,直接影響作品感情的傳達,影響學習效果。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學生智能發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情緒低落或一臉嚴肅甚至嚴厲,就會讓學生們產生膽怯,惶恐,不安、緊張的情緒;如用一種模式到不同班級上課或長期使用沒有創新,不僅教師會失去激情,失去機智,而且學生也會失去學習興趣和熱情,情緒煩躁。其結果使師生雙方都會疲憊不堪,教學效果就自然大打折扣。所以教師一方面要全身心的投入課堂教學設計和創新,自覺進行知識更新,嘗試新的教學手段(如:錄音,錄象,多媒體等)使上課空間更大;經常變換教學方法,讓學生總有一種新奇感。另一方面要善于激活自己課堂情緒,以良好的情緒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影響學生,激發起學生濃厚興趣。物理學家楊振寧教授曾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興趣,能激發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因此,在教思想品德學中加強情商教育,注重培養學生興趣,用興趣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造。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將國內外時政大事、寓言故事、民間傳說、詩詞歌曲、謎語漫畫、電影電視等融入教學過程中,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強化感知,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新的感覺、新的發現、新的體驗。在師生互動的教學中,記得孔子說: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之者不如好之者。有激情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也就會是快樂教學。這樣自然營造的良好思想品德課教學氛圍必定受學生的喜歡,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實效就必定會大大提高。
二、正確的情感引導有利于培養學生健康心理、健全人格
教育中最核心的內容是塑造人格。沒有人格,任何知識和技能都不能對社會有利,有時甚至還會成為危害社會的毒瘤。據一份22個城市的調查報告顯示,實際上我國中學生中有各種心理問題者達15%一20%,表現形式以親子矛盾、伙伴關系緊張、厭學和學習困難、考試焦慮等現象為多。這些問題的發生多源于其心中時常涌出的各種非理性情緒。其實在我們周圍不難看到:許多學生不懂得尊敬師長,對于老師、家長苦口婆心的教導根本聽不進去。説輕了,當成耳旁風;説重了,就會怒言相向。現代家庭大都只有一個孩子,每個父母都希望兒女能成“龍”成“鳳”,都盡可能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使他們在完全保護的環境中成長,由此造成他們自我中心膨脹、不會獨立處事。然而,現代社會的競爭日漸激烈,國家的法制日趨完善,對于那些即將踏上社會的學生來說,他們會感到限制越來越多,不如意也會逐漸增多,如果不能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和情緒去面對困難、在風雨中笑看人生的話,她們就會感到挫敗沮喪,或被社會遺忘或極端地走上犯罪道路和自殺的絕路上來。例如:我國南方某城市一天內就先后發生兩名學生因厭倦上學和練琴而自殺身亡。現在青少年的價值觀呈現功利性,他們把將來自己可能獲得的福利收入、自我價值、社會地位放在第一位。重視現實,輕視理想;熱衷功利,漠視禮儀;珍視個人,忽視社會;關注物質,鄙視精神;青少年的世界觀、價值觀日趨庸俗化,玩樂成為他們生活的主要追求目標。他們很少崇拜英雄、科學家和政治領袖,而更崇拜明星,并把他們當作偶像。針對以上現狀,新課程改革呼喚學校加強情商教育工作。學校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系列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和積極心態,解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供心理問題的預防。尤其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中重視學生的情商的開發,通過心理教育、心理訓練,著重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自我心理覺察能力和認知水平,學會自我情緒控制,改善其不適當的情緒行為,提高情商水平,讓孩子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及具理性信念的人生觀,增強其心理適應能力,提高學習能力,以積極的心態應對各種壓力和挑戰,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三、塑造良好心理品質,培養學生交際能力和協作精神
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參與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活動,讓教學內容在活動中得到理解,讓人際交往在活動中得到實踐,從而使學生懂得與他人進行交往與溝通,在活動中形成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為學生以后立足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還可以聯系實際舉例分析,如“有的學生不愿與人交往,不懂怎樣交往”、“有的聽不得批評,經不住半點挫折”、“有的集體觀念淡薄,責任心不強”、“有的缺乏同情心,團結意識不強”等,使學生能夠清醒地認識自己,正確理解別人,從而培養他們與人分憂、助人為樂、團結協作的精神;寬以待人的胸襟和樂觀向上的態度。總之,注重對學生情商的培養,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戰勝挫折、克服困難的決心,磨練學生頑強的意志,促使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樹立學生健全的人格,為學生今后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情商對一個人的一生影響是很大的。但它不是天生具有的,而是在于后天培養。當代學生處于形成和走向成熟的階段,加強情商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未來的社會是充滿了機遇和挑戰,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水平,而且要有較高的情商水平,既會做事,又會做人,才能成為一個心智與人格全面發展的社會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