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嫣



中職德育課程經過1993年、2001年的兩次課改后,以2008年12月教育部頒布《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文件為標志,揭開了第三次課改的序幕。《意見》指出:“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專業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全國使用新的德育課教材,中山市90.2%的中職德育課教師接受了新教材培訓,至今新教材已使用了六年。教師與課程大綱、教材渡過了蜜月期、磨合期,關于課改的疑問反思、理性思考、合理建議逐步涌現;同時中職德育教師應對課改的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的能力的不足,派生出教師的職業倦怠、專業水平停滯與畏難情緒的客觀現實。中山市近年來一直致力開展各種培訓,以幫助教師吃透大綱、解讀教材、改進教法、增強教學實效。但要提升培訓的實效性,就必須了解教師對培訓的需求。通過此次培訓需求的調查,教學行政部門可充分了解德育課教師教學的真實水平、真實想法以及對培訓的要求,為開展針對性、實效性強的培訓,提供決策依據。
一、 調查情況及分析
該市有中職學校10所,專職中職德育教師66人,發放問卷66份,回收問卷63份,有效問卷63份。
1.該市中職德育課師資年齡偏大、學科專業化程度不高,人員更新率低,校本培訓少,教師職業倦怠感明顯。
從表1-表4可知,30歲以上的教師占76.2%,師資新鮮血液不足;教師第一學歷專業與從教專業對口率只有60.3%,這是教師專業化最突顯的短板,加重師資培訓的難度。其中,10所中職學校中,有4所學校10年內沒有引進新的德育課教師,有2所學校長期只有2~3個德育課教師,7所學校沒有德育(政治)高級教師。每學期能外出培訓的教師只有20.6%,表示有職業倦怠感的老師占60.3%。
可見,中山市中職德育課師資的基本情況不容樂觀,師資結構不合理、學科專業化程度不高、人員更新率低、校本培訓少、教師職業倦怠感明顯,這些均嚴重制約教學質量的提升與有效教學的實施。
2.新課改以來,該市中職德育課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形式、教學資源獲取方式、教學評價等都能做到與時俱進、更新主動。
從表10-表11可知,教師參與市級以上課題及在有刊號的刊物公開發表文章的普及面還不廣,從一個側面反映師資隊伍科研能力不強。科研是提高師資水平的有力抓手,也是改善教學質量的助推器,這方面的能力一定要加強。
3.該市中職德育課教師參加教學培訓的動機正確、上進心強。
從表12-表13可知,85.7%的教師參加培訓的動機是“提升自身素質,提高教學技能”,同時“教育改革發展所需”與“獲得繼續教育學分”也是教師參加培訓的主要動機。教師希望通過培訓能“獲得新的理念”“獲得可以在工作上應用的一些有效的技巧或技術”“獲得適用的新知識”。
4.該市中職德育課教師群體知識與能力培訓的需求。
從表14-表16可知,經過六年的課改,教師對課程大綱、教材已有較全面與深刻的理解,在教學中更需要“教學教法與技巧”“青少年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與“任教學科專業前沿的知識”。同時,教師選擇“教育教學科研能力”、“信息化應用能力”和“教育教學方法更新能力”欠缺,這3個方面的培訓需求度很高。在教研能力培訓方面,教師希望在“如何落實研究過程”和“如何將研究成果用于教學實踐”這兩方面有更多的培訓機會。
5.該市中職德育課教師喜歡的培訓形式、最受歡迎的培訓者、認為最有效的培訓、最有效的培訓考核評價方式。
從表17-表20可知,該市中職德育課教師喜歡的培訓形式是觀摩名師課堂教學式、實地參觀考察式、同行交流研討式; 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與課改專家是最受歡迎的培訓者; 教師普遍認為最有效的培訓是觀摩課堂、聽課評課、名家講座; 教師偏向于培訓后根據培訓課程完成相應作業和提交論文或撰寫培訓心得這兩種的考核方式。
二、應對策略
調查的結果和分析可以為該市中職德育課教師的培訓提供設計的依據,可作以下考慮:
1. 課改六年后,大綱與教材培訓已不是重點,教師培訓要以課程的前沿知識、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為主要培訓內容,同時配合開展普及青少年心理常識、新型教學手段工具運用、科研實施方法等通識內容來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水平。
2. 充分發揮該市中職德育師資隊伍的優勢,以自我教育為主要培訓力量與形式。由于教師特別愿意聽名師課堂,認為聽評課是最有效的培訓形式,因此,市教研室應搭平臺、壓擔子,挑選本市高級教師、骨干教師廣泛、長期開展全市公開課、示范課,提供給全市德育課教師觀摩學習并進行評課。同時,要求各校在校級范圍內也要定期開展公開課、示范課觀摩活動。
3. 加強科研引領,請教育科研專家對全市教師開設“如何開展教育教學科研”為主題的輔導培訓。市教研室既要牽頭參與省級科研課題的研究,也要鼓勵、支持、輔導學校參加市級、校級的課題研究,并將科研水平與成果作為科組建設優劣的評價指標。
4. 以賽促學,以賽促建。借用論文教案比賽、教學競賽、學生學科比賽等活動促進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的實踐與鍛煉,促進學校學科組的建設。
5. 鑒于該市師資結構的不均衡,要延長中青年教師的教學熱情與學習能力,需要挑選中青年骨干教師,實施重點培養。可考慮將中職德育課四門必修課和兩門選修課分成六個項目,實施項目培訓與指導,培養出每一門課的首席教師團隊,以點帶面帶動六門課的教學,營造干事創業的工作氛圍。
師資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資源與關鍵力量,如何促進教師開展自主學習、實施自我激勵、實現自我增值,是教學業務部門的職責和目標。中山市借用問卷調查的形式,掌握師資隊伍與培訓需求的第一手信息,為科學開展培訓工作提供依據,使師資培訓工作更科學、更有效。同時,經歷了六年的課改,各地市中職德育課教學或許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此調查報告可以為其他地市提供借鑒,以促進我國中職德育課教學的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