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楊
?
充分發揮校園手機報的傳播載體作用
丁 楊
【摘 要】現如今我們生活在信息化的時代,而各種移動設備的普及又使我們和互聯網的距離更近了一步。在今天,手機的功能不僅僅局限在發短信和打電話,更可以用來接收各種新聞訊息,在當代大學生當中手機的普及程度已經達到了每人一部,而高校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點來傳播一些積極向上的思想,讓科技成為培養和教育高等人才的新工具。
【關鍵詞】發揮 校園手機報 傳播載體
(一)校園手機報比較傳統傳播載體的優勢特點
在大學中,學生之間信息傳播的速度和效率是非常高的,在他們之間會主動地去分享和交流自己所獲得信息,并不會像傳統接收信息那樣十分的被動。在大部分高校中所使用的傳播媒介是比較傳統的(例如報紙、校園期刊等),但是在科技十分發達的今天這些傳播媒介所存在的局限性就統統的暴露了出來。手機媒體可謂是異軍突起,學校可以將需要傳播的內容在制作成手機報,并發送到學生的手機當中;大部分的學生會長時間或高頻率的使用手機,而且它具有攜帶方便、可隨時查看、接受信息及時等特點,利用這些傳統媒介所不具備的優勢就能夠將其發展成為一種新的校園信息傳播載體。
(二)校園手機報比較其他新型傳播載體的優勢特點
根據相關數據的顯示,現代高校學生所獲得的各種信息途徑主要是以網絡為主。但是在互聯網中擁有海量的信息,大學生對信息的“無限可及”與對信息的“無所適從”明顯構成了一對顯在的矛盾;與此同時,網絡上的信息環境是極其復雜的,容易對辨別能力較差的大學生進行錯誤的引導,很不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校園手機報則可以對信息進行把關,并且能夠對學生的思想進行引導,這兩個方面相對于其他形式的傳播媒體來說是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校園手機報可以真正地融入到大學生活中、真正地融入到實踐教學中,因此校園手機報比較互聯網和其他類型的手機報更突出和強調信息傳播的精準性、易控性和本土性。
(一)將遵循規律與開發引導相結合
校園手機報需要引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和學習的方向,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就需要做好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就是判斷并把握好時機,就是在千變萬化的信息環境中能夠準確地把握時機來播報發生在大學生活中的要事。第二個方面是激發學生們的互動性,校園手機報一個非常獨特的優勢就在于它能還給學生們話語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才能激發學生們的互動性,對于當下的熱點新聞進行自由的辯論和探討。但是,自由的言論是有前提要求和底線的,這就要求校園手機報的辦報方針必須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 弘揚先進文化, 堅持正面宣傳為主,目的在于積極倡導大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將內容為王與形式創新相結合
校園手機報能夠在形式上吸引學生來觀看,以此來達到傳播信息的目的。但是如果在內容上不做出改變,就很容易失去手機報的讀者,因此只有豐富內容、提升內容的趣味性,才能發揮教育學生的作用。校園手機報想要成長為一個全新的,或者成為主力的信息傳播載體,就需要能夠在內容的可讀性和形式的新穎性上做出文章。關于這兩個方面的改變,就要確定所面向的群眾,校園手機報所面對的就是廣大的大學生,因此在內容上就要挑選一些符合學生口味的新聞;形式是吸引讀者眼球的有一個關鍵點,傳統的報紙會運用大量的文字來講述新聞,這樣就會給學生造成極大的煩躁心里,沒有心情讀下去,如果能夠注重圖片和文字的結合就會給學生帶來新奇感,從而達到了吸引注意力的目的。
(三)將服務性與指導性有機結合
校園手機報所面臨的廣大群體是老師和學生,同時他們也是我們應該服務的對象,從這一點上來說,服務目標是非常明確的,因此想要讓校園手機報成為主流的傳播載體就需要發布一些多元化的、學生感興趣的信息(例如就業、創業等信息)。在做好服務的同時要格外注意與指導性進行統一,例如,“求學就業”這個版塊主要是為大學生分享考試資訊、學習技巧、創業思路、就業趨勢以及準確的求知信息, 但間接上有助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求學擇業觀。由此可見,校方需要將服務性與指導性做好有機的結合,這樣才能發揮出傳播載體的作用。
三、結語
在科技十分發達的今天,每一個人都在享受到科技為我們帶來的便利,而人們也正在利用科技使工作的進行更便利、更有效。許多校園也正在利用手機,將其作為一個傳播載體來發布各種信息,如果能夠充分發揮其傳播載體的作用就會使工作的開展、思想教育等工作變得更加有效。本文對校園手機報的傳播載體作用進行簡單的分析和研究,希望高校能夠對其進行充分的發揮。
參考文獻:
[1]楊涵.校園媒體傳播效果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0(16):361.
[2]黃軒莊,余海超.大學生媒介使用情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11(01):62.
(作者單位:重慶工商大學)
作者簡介:丁楊(1983-),女,漢族,四川達州人,碩士,重慶工商大學,研究方向:新聞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