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雙雨
?
論湛江濱海休閑旅游發展
蕭雙雨
【摘 要】目前,休閑早已成為一所城市中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伴隨著人們日常生活水準及思想認識的不斷變化,休閑旅游逐漸成為大眾熱愛的一種時尚和潮流,在休閑旅游當中,濱海休閑旅游是非常關鍵的構成單元,作為廣東省主要沿海旅游城市的湛江,其旅游業開始的時間是比較早的,歷經這些年的不斷進步及發展演變,湛江濱海早已發展成與國際和國內市場相接軌的重要休閑旅游城市。
【關鍵詞】湛江濱海 休閑旅游 發展
(一)優越的地理環境
廣東省西南部的湛江,位于我國最南部,東臨南海,南鄰瓊州海峽,與我國海南省相對應,西部臨近我國北部海灣,西北方向與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連,東北方向與茂名市相連,其中,海岸線長達1556公里,共占據我國廣東省海岸線的46%。
湛江作為北部灣經濟圈的經濟中心,屬于我國西南出海通道的物流中心,成為我國第一批對外開放港口城市之一,占據了亞太經濟圈中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豐富的濱海旅游資源
湛江市包含一個半島、三十多個海島共同構成,其中,氈匠灣與雷州灣被完全環抱,其中,湛江灣南部分布著東海島、硇洲島、南屏島,中有特呈島和東山頭島,東側有南三島,這些島嶼共同組成一灣多嶼的海岸分布格局,屬于一種海上有城市、城市有海島的綜合性的生態海濱城市。
湛江海岸線具有長且彎曲的特征,其中包含了平靜的港灣、寬闊的大海,在島嶼分布多樣化的海岸中,創造出獨具特色的湛江這一美麗的城市。其中,深海的水質非常清晰,水下有著亮麗的獨特風光,在這里開發潛水旅游業是在適合不過的;近海區域中,水流非常溫暖,加上豐富的海洋資源,不僅是海上的游樂場,更是各類海鮮美食的盛產之地。
(三)政府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
湛江有著2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海岸線長達2043公里,其中包括140多個島嶼和49萬公頃的淺海灘涂,整個城市是順著整個海域創建而成,在推動整個城市發展的過程當中,有效的利用海洋資源是必然的選擇。隨著最近幾年,湛江市政府部門將旅游業作為城市的支柱性產業,針對湛江南三島國家級濱海旅游示范區旅游業的建設發展素服,促使其演變為我國南方冬季休閑旅游的主要區域,同時其成為整個廣東省旅游產業的明顯標志。
截至2014年,湛江市明確提出創建廣東省濱海休閑旅游城市,創造出最大的金沙灣旅游圈、南三島旅游圈、吉兆灣旅游圈和大湖光巖旅游圈等旅游區域,創造出黃金海岸、魅力港城等著名的休閑旅游品牌。
(一)旅游資源具有明顯的可代替特征
優質的旅游資源是發展休閑旅游的基本要素,從湛江具備的休閑旅游資源來看,包括:沙灘、海濱等,城市周邊地區具有知名的北海、海南等獨家旅游基地,為此,該地區并無什么顯著的特色來吸引來自世界各個地區的客戶,這在極大的程度上增加了客戶吸引的難度。
(二)配套設備不完善
休閑旅游與其他的旅游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性,通常我們所指的旅游為一次性質的,然而,休閑旅游屬于一種反反復復的,所以,在發展休閑旅游的過程當中要注重長久的效益,為此,休閑旅游發展中配套設備的建設狀況非常關鍵,目前,湛江休閑旅游發展依然處在最初的發展時期,各方面的配套設備依然不能夠達到目前度假者多樣化的實際需求。
(三)濱海休閑旅游缺乏突出的旅游形象
站在市場的角度考慮,旅游形象是做好市場的一個主要因素,而獨具特色的旅游形象則是發展休閑旅游的重要因素,其在發展休閑旅游方面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湛江市在近幾年的發展當中自始至終都在為樹立本市的旅游形象而努力,可是依舊不能夠很好的把握好城市的特色所在及整個旅游市場的大眾需求狀況,處在不斷的探索當中。湛江休閑旅游發展情況跟我國其他著名的濱海旅游對比來看,受到旅游形象的影響,湛江的知名度還是略低一籌。
(一)充分利用濱海資源優勢,注重濱海生態休閑旅游的開發
湛江市地處位置具有獨特的優越性,其被海南島、北海、茂名、陽江等濱海旅游城市所圍繞,為此,在發展休閑旅游資源的過程當中需要將湛江市的濱海生態休閑旅游作為重點,尤其是要注重度假村的有效結合。針對湛江目前旅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拓展旅游發展規模。與此同時,針對那些受到大眾熱愛的景區增加開發強度,把特呈島、南三島、霞山觀海長廊組建成共同的旅游圈,一定要在自身具備的特殊旅游資源上下功夫,這樣才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展現出湛江市獨具特色的生態休閑旅游資源,創建獨一無二的湛江濱海休閑旅游。
(二)開發適銷對路的濱海休閑旅游產品
湛江濱海具有非常富足的旅游資源,可是在旅游資源利用的過程當中,兩極化現象非常嚴重,一些旅游景區無論節假日都是欣欣向榮,反之,一些旅游景區卻是無人問津,這種明顯的差異性警醒著我們,在發展休閑旅游前期,一定要做好全面的調查工作,根據廣大受眾的實際需求,這樣才能夠發展獲得大眾喜愛的濱海休閑旅游。
參考文獻:
[1]張強.基于“多規合一”的規劃體制創新研究――以莆田實踐為例[J].福建建筑,2014(07).
[2]林璇華.湛江濱海旅游的發展對策探討[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5).
(作者單位:廣東中建設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