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鈞
(廣東東軟學院 廣東 佛山 528225)
互聯網沖擊下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策略
楊偉鈞
(廣東東軟學院 廣東 佛山 528225)
互聯網在為社會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大量不良信息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西方意識形態文化侵蝕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無序的網絡秩序導致學生法律意識淡薄;學生過度依賴網絡從而喪失實踐能力、弱化學習效能。對此提出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環境;及時通過網絡平臺把握、引導學生思想動向;加強網絡監管,提高高校學生網絡道德修養;利用網絡開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等策略來應對互聯網的沖擊。
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沖擊;策略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成為大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網絡一方面提供了一個寬容、開放的平臺,讓學生接收大量豐富信息,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提供充足的資源,也改變了傳統教育的封閉與刻板的方式,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便捷化、現代化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但另一方便,網絡信息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為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更大的困難與壓力,對當代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產生了不良影響。互聯網為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因此,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盡快適應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環境,探索新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直面互聯網沖擊,提出迎面新形式的應對策略。
互聯網是世界的潮流,但他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它在給學生帶來便捷與裨益的同時,也給學生的思想帶來了種種消極和負面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大量不良信息不利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互聯網的監管薄弱,大量的信息被不斷上傳,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學術、社交、娛樂與各種各樣的反動、黃色、暴力信息混雜在一起,形形色色的網絡信息充斥著大學生的生活,而青年學生還缺乏辨識能力,閱歷淺,好奇心強,思想不成熟,極易被負面消極信息侵蝕,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盡管網絡創造了一個自由虛擬的世界,但同時也會讓一些青年學生迷戀其中,失去了許多與人交流、與社會接觸的機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際障礙,甚至有網絡成癮的跡象:上網行為不能控制、通過網絡逃避現實,或經常出現焦慮、憂郁等心理問題,嚴重危害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
2.2 西方意識形態文化侵蝕學生的思想價值體系
網絡具有很強的開放性,“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網絡作為一種全球化的虛擬系統,為不同意識形態和思想文化擴展自己的空間和影響力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事實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從未停止過對我國的政治企圖和意識形態的滲透,妄圖以其意識形態取代我國的意識形態體系。而互聯網使得他們這一圖謀更加隱蔽與便捷。而現在,西方國家的互聯網體系比我們更為先進,他們壟斷了大部分的網絡信息資源,從而形成了以少數發達國家、思想、文化為核心的全球傳播體系。而這一體系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與思想文化陣地造成了干擾和沖擊,不利于大學生接受優秀的傳統文化觀念以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危害學生正確思想價值體系形成。
2.3 無序的網絡秩序導致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平臺,在這里網民有了高度的自主性與自由性,學生們可以隱藏身份,隨心所欲的講話或是扮演自己想成為的角色,而不受限制。一些不良信息甚至游戲、網站有意無意的行為,甚至顛覆了現實世界的價值及道德體系,如匿名發布黃賭毒信息,賭博、偷竊、殺人等游戲都會使得意志不堅定的青年學生道德感淡化,法律意識薄弱。
2.4 學生過度依賴網絡從而喪失實踐能力、弱化學習效能
網絡提供了海量的輔助資料和信息,學生可以便捷的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但同時也讓學生更加依賴網絡,漸漸喪失自己探索真理的能力,養成了學習上的惰性,敗壞了學風,弱化了學習的效能。
互聯網是把雙刃劍,盡管它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但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迎來了新的機遇,新時期下,需要利用好互聯網技術,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開展,提升學生的道德思想水平。
3.1 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環境
學??梢源蛟煲粋€集理論性、教育性、互動性于一身的紅色主題網站。使其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該網站應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教務信息、學生生活問詢、學生心理咨詢、實踐活動指導等內容,為學生所需要。同時把思想政治教育與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機的滲透其中,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環境。
3.2 及時通過網絡平臺把握、引導學生思想動向
互聯網交互性與便捷性是大學生使用它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作為教師,也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特征,利用好網絡平臺,了解學生的想法與興趣,探索學生更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采用非正式的方法與學生及時溝通,因材施教,對于思想不堅定或價值觀不正的學生進行引導。
3.3 加強網絡監管,提高高校學生網絡道德修養
網絡飛速發展,而法制、教育、管理卻相對落后,面對互聯網帶來的負面影響,我們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網絡環境進行監管,另一方面必須加強大學生的互聯網倫理、法制教育,樹立正確的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念,要讓大學生懂得,虛擬社會其實和現實社會一樣,都需要一整套道德規范,學生不能因為互聯網的虛擬性、隱蔽性而隨心所欲,忘記自己的行為準則。因此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增強其道德判斷能力,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養成道德自律。
3.4 利用網絡開展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形式
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要注重多樣性與趣味性,而網絡恰好可以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因此學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應充分利用,在互聯網上組織開展各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如舉辦網上畢業典禮、網上“五.四”表彰、網上黨校等活動,把網上活動與網下活動相結合;還可以利用校園文化活動,如藝術節、社團節、素質拓展節等載體,開展具備一定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的網上心理咨詢、網上就業指導、網絡知識競賽、網絡道德問題辯論、頁面設計、個人網站等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網上教育、交流、討論、競賽等各類主題活動。
楊偉鈞(1985.01-),男,漢族,廣東省佛山市人,教師,研究生,廣東東軟學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1
A
1672-5832(2016)07-00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