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航
?
大學英語口語類競賽對英語口語教學的促進作用
俞 航
【摘 要】組織學生參加各類英語口語競賽,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熱情,增強學生學習口語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提升口語教學質量。教師應在教學中開展多種口語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形成口語學習的良好氛圍,實現教學與競賽的互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能力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 英語競賽 口語教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行各業都需要既具有較強專業知識,又能用英語流利交流的復合型人才,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一些極具有影響力的機構和媒體,如中央電視臺、外研社、21世紀報、英語輔導報等,每年都以各種形式定期舉辦全國性的英語口語競賽。這些比賽旨在激勵學生提高英語口語技能。本文主要探討各類英語口語競賽對口語課堂教學的促進作用。
英語口語類競賽區別于筆試類(含聽力)競賽。英語口語類競賽以英語交際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為考查重點,同時考查學生的語音語調、表達邏輯、表達流利程度、配合表達的肢體語言能力等語言表達和應用能力。參加英語口語類競賽活動,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不僅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應付各類考試,而是在參加競賽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英語口語能力,英語交際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目前,各式各樣的英語口語競賽也越來越多。全國各個層次的英語口語競賽也層出不窮,包括市級、省級、全國的等等。隨著大賽選拔程序及內容的不斷規范和完整,選手的表現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個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理念,對英語教學的重視程度及學生的訓練熱情等。因此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培養學生的參與競爭意識。
(一)在日常教學中豐富口語活動的內容
組織課堂教學的前期策略包括語言材料的準備、心理準備和應變能力的培養,后期策略則是經驗教訓的總結。[1]因此,剛開始一二個月的教學,以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為主。
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對英語學習產生最大影響的非智力因素,興趣會把非常枯燥的課程變得活潑有趣[2]。學生如對學習英語感興趣,在學習時能感到情緒愉快,充滿樂趣。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新聞復述、英語故事接龍、英語文字游戲、看圖說話等趣味性較強的口語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新聞復述。教師可以從VOA或者BBC 中選出一段新聞錄像,要求學生聽三遍后進行復述并錄音。這不僅要求學生要聽得懂,而且要學會用英語進行邏輯思維,并對輸入的材料進行組織和概括,進而準確地表達出來。老師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采用分段放、反復放等教學手段,給學生更多的機會進行復述練習。再如英語故事接龍。老師可先讓學生觀看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片斷,然后根據故事情節開個頭,接著讓學生按順序每人說一句話,將故事說下去。學生根據開頭以及畫面上觀察到的信息,對片中人物的年齡、職業、經濟狀況、興趣愛好、說話的場合等做出判斷,并推斷出片中的對話內容、事件的前因后果或故事的來龍去脈。每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所想象的故事的情節經常五花八門,跌宕起伏,讓人忍俊不禁。在該種練習中,學生需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對故事內容進行合理的構思。這種方法能較好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激勵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過程,學生對演講有了更深的認識,語言積累也上了一個臺階。這個時候可以逐步引入各種大賽的形式,如命題演講,即興演講,現場提問,和自由辯論。教師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點評。這樣逐步使課堂活動接近賽事的內容要求。命題演講,教師事先布置學生題目,讓學生課后準備,然后課堂演講,師生點評、提問。學生經過課后自己寫作、推敲,課堂的演講,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即興演講,即當堂給學生題目,10分鐘時間準備,然后開始演講,最后師生點評。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當下熱門的、有意義的話題給學生思考,使學生能把所學語言運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如上海世博,世界合唱比賽等等,都是值得討論的話題。即興演講是演講當中要求最高的,不僅要求學生有相當的語言、知識積累,包括名人名言、諺語、趣聞軼事、個人事例等,還要能迅速調動這些儲備有效組織論證自己的觀點。
(二)創設集體學習的情境,注重英語學習的實用性
舒白梅在口語教學應遵循的幾條原則中提到:創設環境,使學生具有交際的愿望或興趣;活動要有目的,即讓學生用所學語言做事;活動重點應放在意義上,而不是語言形式上等。[3]為創造良好的集體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實際交際能力,在教學時間中可采取集體學習的方法有小組活動,角色扮演,討論和答辯等。
(三)運用循序漸進而又實用的競賽培訓方式,創造積極、競爭的和諧課堂氛圍
目前,只要一些少數的參賽學生可以得益于學校口語比賽的培訓。因此,有必要將這種培訓機制化、經常化,使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和指導,并享受到其中的樂趣。在課堂上可以針對語音,內容和臺風三方面進行指導。
口語發音要準確,聲音響亮,注意說話要連貫。任何人要說一口漂亮的英語首先都要以發音準確為前提,英語口語競賽更是如此。例如在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的第一關中的“短文朗讀”,選手就會因為發音不佳或者英語說的不夠連貫而被淘汰。在短文朗讀環節中,評委最關注的是各個參賽選手的英語發音,而不會細細品味參賽選手說的內容是否地道、有無漏洞,因此,發音準確是選手繼續進軍下一輪的關鍵。
平時要注意語言積累,學會講地道的英語。英語學習,不管是英語專業或是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詞匯始終是基礎的基礎,根本的根本。沒有大的詞匯量,我們難以使用已學過的結構和句型達到可理解的交際。另外,要注意人文知識的積累,學會用科學的眼光看問題。所有英語競賽都不太可能脫離實際生活,例如在大賽的圖片描述的環節中,選手們要看的出圖片或圖表背后隱藏的人文知識,透過現象看本質。
舞臺表現要自然,面帶微笑、熱情。選手上臺比賽時,聲音響亮、落落大方、面帶微笑更能博得評委的高分。選手舞臺表現力強能打動評委和觀眾,只要你表現出足夠的親和力,就等于為自己的表現又平添了幾分亮色。當然舞臺表現力還涉及到著裝的問題,雖然很多同學認為這并不是重要因素,但恰恰在水平、表現相差不多的情況下可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一)強化學生的語音知識,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
英語語音學習是語言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掌握的基礎。有些選手因為聽慣了標準音,而聽不懂帶有口音的英語,影響了現場提問環節和辯論環節的發揮。也有些學生的方言影響單詞發音的準確性和口語表達的準確性。教師在教學初期通過對學生的普遍了解,然后給學生介紹必要的英語語音所涉及的相關理論知識。提綱挈領,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練習中有意識地遵循正確而標準的發音理論的指導。掌握了基本的語音知識之后,學生可以通過在多媒體教室的自主學習,進行模仿跟讀。學生糾正自己的發音的同時也要學會能聽懂來自不同國家的英語發音。
(二)樹立自信心,鼓勵學生多講多練
大部分選手都有提高英語口語的強烈愿望。可是有些選手因為自信不足,緊張過度,影響了比賽時的發揮。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鼓勵學生多說多練,尤其多與外教對話。有效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造逼真的語言環境,將他們從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中解脫出來,積極提倡快樂英語的理念,使學生在活動中有效地學習英語。此外,還要正確對待學生的語言偏誤,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礙,多點鼓勵,消除學生的緊張和恐懼心理,找好時機,科學地糾正學生的語言錯誤。
(三)口語大賽與口語測試相互聯系
現在高校在口語測試方面存在的問題有:教學缺少一個清晰的課程要求;測試缺少一個明確的檢驗目標;評分缺少一個統一的參照標準。[8]口語測試的題型、題目的難易度、測試標準的統一性及其操作的科學性等都有待探討。而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將影響口語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近年來的各項口語大賽都有詳細的評分標準,雖然標準還不盡統一與完善,但卻對口語測試的進一步實證性研究以很大啟迪,促使口語教學多樣性與統一性的結合,為完善其系統性與科學性提供了重要依據。
(四) 通過第二課堂活動,營造全校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
英語第二課堂就是與英語課堂教學密切相關的課外英語活動。它是英語學習的另一種重要方式,也是對課堂英語教學有效的補充。它不受教學計劃和教學提綱的限制,比起課堂教學,它的形式更靈活,內容更豐富多彩。并且,它還是進一步加強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重要輔助手段。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可以采用以下幾種:
1、英語角
在學校文化氛圍較濃的地方設立英語角的活動場所。“Welcome To English Conner”等標牌使學生感受到一種說英語的氛圍,給學生創設了一個仿真的口語交際與應用環境,使學生在語言運用中不知不覺地獲得了英語知識和技能,口語交際能力大大提高了。有時候還可以根據需要和條件邀請外籍教師來校參與英語角的活動。
2、英語廣播
英語廣播可采取在各班征稿,專人負責編輯的形式。招聘英語口語好的學生播音,讓學生一走進校園就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英語之風。這種活動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英語水平的舞臺,同時也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3、英語表演
英語表演可以是學生根據劇本編排、表演;也可以讓學生自己依據所學知識編寫劇本。學生在這項活動中自己設計臺詞、表情、動作、服裝、道具、舞臺背景、燈光等,學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
英語競賽是一種激勵手段,其意義在于提高學生整體口語水平及英語學習的熱情,讓競賽元素滲入日常課堂教學。通過大賽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并帶動周圍的同學一起學習,創造美好的大學生活。因此,教師應借比賽的契機提高學生多方面的才華,開展更生動活潑,更有效的口語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胡鄭輝.英語學習策略[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176~177.
[2]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3]舒白梅.外語教育學綱要[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103~104.
[4]Brown,H. 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
[5]Arnold,J.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6]Littlewood,W. 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7]Widdowson,H.G.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8]鄒瓊.大學英語教學論[M].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7).
作者簡介:(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