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文菊
(貴州省織金縣納雍中學 貴州 織金 552100)
新課標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初探
祖文菊
(貴州省織金縣納雍中學 貴州 織金 552100)
《新課標》的實施客觀上要求語文教師必須采取新的閱讀教學策略。所謂閱讀教學策略指的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等方面的策劃與選擇,它要解決的是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在新課程背景下,關于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探討應該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本文就筆者幾年來的閱讀教學實踐提出幾點個人看法。
新課標;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標》的實施客觀上要求教師采取有別于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新策略。所謂閱讀教學策略指的是為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的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過程等方面的策劃與選擇,它要解決的是怎樣教和怎樣學的問題。那么在新課程背景下該采用怎樣的閱讀教學策略呢?結合實踐,筆者有以下幾點看法提出來與大家共同商榷。
對語文新課程影響頗大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離開個體的主動建構,學習毫無意義可言。建構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舊知識的理解是以舊經驗為基礎建構;另一方面,新知識的攝入又是對原有經驗的改造和重組[1]。閱讀教學作為文本解讀活動,它是一場多向度的對話,即是通過讀者對語言文字的確認,以及對單詞意義和音像視圖的解碼,然后再進行意義重構和綜合,使讀者與文本之間相互作用,這一互動過程激活了讀者的社會知識、先前經驗、期望以及直覺,達到與文本發生交流、碰撞、對話和理解,從而獲得精神參與的愉悅[2]。例如,在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前,我先讓學生回憶自己的一次(或幾次)冒險經歷,回想在自己的冒險活動中父母的反應及態度,進行交流評價。然后水到渠成地追問學生:“如果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在美國的家庭,情況又會怎樣的呢?”
又如在《真正的英雄》教學中,首先,我讓學生講講從身邊、電視、電影等聽聞的英雄故事,并讓其發表對“真正的英雄”的看法。學生發言后,再引導:“看來不同的人對怎樣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就有不同的看法。那么,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美國總統里根對真正的英雄有什么看法吧。”
以上兩個教例的共同點就是在教學的起始階段密切聯系學生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與探索新知的興趣,較好地體現了利用原有知識、經驗的遷移促進新知識建構的教學策略。
俗語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接受美學理論認為,讀者是千差萬別的。《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閱讀教學理念上的一大進步。傳統的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視個性,強調統一,回避差異,出現了教參為教師導讀,教師為學生導讀,基本上把教參視為唯一標準的現象。所以,要使語文新課程閱讀理念付之于教學實踐,必須營造師生平等、民主、開方的課堂氣氛,淡化教參、教師的權威,尊重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勵學生敢于發表不同的意見,使教學過程成為師生分享彼此思考、體驗、觀念,實現教學相長的互動過程。在具體實施策略上應注意以下兩點:
2.1 提問設計要有開放的意識
在開課之初,我們習慣于設計一兩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但如果我們所設的問題是預先已定結論而希望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最終找到答案的,那么,這樣的問題設計是失敗的,無比有更強。因為這樣的問題設計往往把學生的思考定了向,學生只會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束縛了自己的心靈感悟,壓制了自己對文本的個性體驗和獨到的見解。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思維的差異,設計具有開放性的提問,給學生更多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和更自由的思維空間。例如在《狼》的教學中提問:①課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戶”還是“狼”?②你是喜歡“屠戶”還是喜歡“狼”?(“狼”沒有一點值得我們學習的嗎?)
2.2 教師及時介入,引領、促進及提升
民主、開放的課堂,并不等于課堂是放任自由,天馬行空,甚至是一盤散沙的。一堂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放與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在細心聆聽學生對文本的感受與見解的同時還要及時介入,善于評價、總結、拓展、補充、提升,不能整節課都讓學生說了算,因為雖然學生對文本有自己的感受與體會,但對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層次的,甚至是膚淺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指引與提升。
關注課程的開發、利用,是此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同時,語文作為母語的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語文新課程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做到:
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課程資源,利用教材中的學習資源,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學習價值。特別是在學校圖書資源、學生家庭藏書嚴重不足的落后山區,教師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內容,把其變為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發展的學習內容。
G633.3
A
1672-5832(2016)02-00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