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臨光
“親愛的翻譯官”
——德國奧芬巴赫藝術學院陪同翻譯實踐報告
常臨光
近日,隨著一部由國內當紅演員楊冪,黃軒主演的描寫口譯群體的現代都市劇《翻譯官》的熱播,引起了人們對翻譯尤其是口譯這一職業的廣泛熱議。自2007年全國共有15所高校獲批MTI翻譯碩士學位教學試點之來,八年后的今天已有近80所高校設立了MTI翻譯專業型碩士點。由此可見,翻譯產業在我國的發展速度之快,規模之大。
MTI 口譯員 民辦高校 德國奧芬巴赫藝術學院
筆者借以此次真實的口譯實踐經歷,嘗試對口譯實戰中的經驗教訓加以總結,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加以探討,以及合格口譯員的角色要求;并從側面討論在國際學術交流密切的大環境下,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口譯素質養成。下面將從筆者所承擔的午宴陪同,學術報告,短陪三個方面分別展開討論。
10月24日,德國訪問團已抵達西安。25日在學校領導和接待學生的引領下參觀了美麗的西京校園。26日上午,論壇開幕式結束后,標志著本屆中德設計藝術論壇正式開幕。筆者的工作從午宴陪同正式開始。之前國際交流中心負責人已將本次訪問所有專家的簡介和演講大綱和授課РРТ發給了負責接待的所有老師。一般來講,每個德國專家都會承擔一次大型的學術報告和數次小的隨班短陪,故而每位教師需全程跟隨一位到兩位德國專家,這樣一次兩次之后,會對需翻譯的內容及跟隨的專家說話風格比較熟悉。筆者與搭檔任昊老師將在午宴后,當日2:40分擔任首場荷爾弗里德. 哈根拜格教授的講座翻譯。故而,工作場合的宴會向來不是用來享受佳肴的,而是與翻譯對象的首次接觸和了解。
筆者和搭檔提前半小時來到會場——西京學院小禮堂,衣著正裝。到達會場后,熟悉場地,調試主席臺話筒,然后來到后臺待命。這時出現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意外,德方代表安娜(會說中文)向我們提出哈根拜格教授將用德語進行報告。這就需要我們將之前翻譯好的英文講稿由哈根拜格教授本人進行分段,使我們知道他的停頓。德國專家入場后,首先是西京學院任芳校長和藝術系院長的致辭。接下來是許燎原先生進行講座,筆者在臺下為哈根拜格教授進行交替傳譯,搭檔為舒爾茨教授進行交替傳譯。許先生的講座涉及了很多材質,藝術流派,設計風格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詞匯。筆者的經驗體會是兩點:第一,譯前準備非常重要,這些專業詞匯在之前對許燎原先生的準備時都有所涉及,故而不顯得那樣生疏;其次,演講者的語速較快,并沒有給譯員留足記筆記的時間,故而這類翻譯的筆記記錄只能簡潔。筆者采用了大量的口譯技巧中的省略,替換等方式將大意和重點轉達給了接受者。在哈根教授上臺前,我們已將講稿進行了分段,他也將會以這樣的分段進行講座。上臺時,筆者還是略有緊張的。
筆者和搭檔一人分工一個語段,期間哈根教授會按照之前規定好的進行演講,我們的翻譯要顯得自然,銜接要流暢,要使臺下將近1000位西京師生獲得清晰的信息。哈根教授在解釋РРТ中他的作品時是用英文的,筆者做出簡要的筆記記錄,與搭檔一人分工翻譯一張。最后,最有挑戰的性的是學生提問環節。實際上這是中到英,英到中的雙重考驗。筆者做了簡要筆記。筆者的經驗體會是,在實戰的高強度環境下,譯員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和抗壓能力顯得尤為重要。筆記的質量將直接影響翻譯效果,然而筆者由于情緒的緊張,筆記的邏輯顯得凌亂,出現多次漏譯和錯譯。作為譯員,平日應多進行筆記訓練。
隨堂短陪相對輕松,難點就在于隨機應變的能力。筆者不斷地和德國專家和中方專家進行溝通,以彌補筆者本身對于藝術方面專業知識的不足。現舉兩個例子:第一,德國專家事先給中國學生布置了作業,就是將中國學生的姓氏寫在紙張上,然后用活動書的形式做成漸變,過渡到這個姓氏的英文首字母大寫,比如:張姓,通過漸變過渡到英語字母Z。筆者需要不斷將德國專家的點評反饋給中國學生,還需將中國學生疑問轉達給德國專家。比如,德國專家很欣賞一幅姓馬的學生將一匹奔騰的駿馬漸變成英文字母М的作品,這中間又涉及了許多跨文化方面的知識。第二,德國專家點評中國學生的畢業作品,涉及了色彩和遠近關系的專業知識,筆者需要具備良好的領悟能力。筆者的經驗體會是,隨堂培訓要求譯者具備廣泛的知識面,因為翻譯的范圍十分廣泛;譯員需要良好的與人溝通的能力;當然歸根結底還是隨機應變能力的重要性。
在口譯工作中,我們把口譯人員成為雜家。這就是說,口譯人員要有開闊的思維,廣泛的知識,靈活的應變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綜合能力。筆者通過此次口譯實戰體會到成長為一名優秀譯員的不易。筆者最終想反觀的是:作為МТI的畢業生,并非所有人都可以達到很高規格譯員水準,絕大多數都不可成為專職的譯員,而多為兼職。比如筆者可以身兼民辦高校的英文教師,依然可以擔任學校任命的翻譯任務。故而筆者認為,這也不失為МТI應屆生不丟失專業能力的一條求職發展之路。
[1]孫致禮.翻譯與叛逆[J].中國翻譯,2004(40):19~20.
[2]張良吉.交替傳譯與同聲傳譯辨[J].上海科技翻譯,2003(01).
(作者單位:西京學院外語系)
常臨光(1988-),男,陜西西安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語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