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珺
(天津市南開中學高二16班 天津 300102)
莫為浮云遮望眼
——在困惑的亂象中,請堅守我們的信仰
趙子珺
(天津市南開中學高二16班 天津 300102)
每個人都有困惑的時候。談到困惑,我想先說一個《論語》中的故事:“有一天孔子和顏回外出,路上沒錢了,讓顏回去討來米煮飯。孔子無意間看到顏回煮好飯以后特別猥瑣的從鍋里抓了一把飯悄悄先吃了。孔子很震驚:這是顏回呀!是自己認為最具備君子品德的弟子啊!過了一會,孔子故意走過來說我夢見老爸死了,如果這飯干凈的話,我要用來祭奠一下他,說完看顏回怎么應對。顏回說,不行,剛才有灰落到鍋里了,但是扔了可惜,我就抓了一把吃了,這飯已經不那么干凈了。孔子這才明白是自己想歪了,他遠遠地只看到了顏回抓飯,卻無法看到他抓的是帶灰塵的飯,就猜疑他的動機,甚至是他的本質、他的誠信和善良。”世間的事情實在太復雜了,我們以為無意間看到了真相,并為此篤信不疑,其實卻是錯誤的荊棘在心中瘋長。圣人尚且如此,我們困惑、誤解、錯判是不是也很正常呢?
困惑;圣人;信仰
在這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社會中,一些令人困惑的現象甚囂塵上:比如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問題。圍觀者眾:有人糾結,有人信奉訛人陰謀論,有人思忖著“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在這個當口就是慢吞吞不出手相幫,任老人在地上痛苦掙扎。而同是這些人有時候出手卻又快又猛:一聽說日本地震了,幾億人為防核輻射,上街搶鹽;一聽說房價漲了,便一窩蜂連夜排隊買房;一聽說國內有的粉奶含三聚氰胺,便跑到香港搶光奶粉;一聽說有新的概念股上市,便前赴后繼“殺”入股市再被套牢;一聽說日本的家電好,就赴日掃貨買光商場的馬桶蓋、電飯煲,也不管用不用得上……這些人中,不乏許多平日自詡的“智者”,卻總是著了流言、謠言的“道兒”。在人與己,得與失,是與非上,讓人大跌眼鏡。今天的國人是有錢了,可是我們丟了什么?在這個經濟文化的快餐時代,當全民性你追我趕地把追求個人利益得失當做唯一的價值時,道德的源泉干涸了,人的心智被蒙蔽了,是非標準動搖了,心靈開始抓狂:多了幾分躁動,少了幾分理智,多了幾份自私,少了幾分對道德信仰的堅守,讓人不禁困惑“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有人說:現在假的東西越來越多,考試有黑幕,選秀有黑幕,選舉有黑幕,找工作有黑幕,招標有黑幕,演員演戲有黑幕,垃圾短信、詐騙電話肆無忌憚地騷擾著我們每一個人。臺灣的詐騙犯在馬來西亞好不容易被抓,遣送回臺輕輕松松立馬放人,不管是政治原因還是法律漏洞,總讓人唏噓。我們身邊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人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我們總感覺黑幕無處不在,我們喜歡的東西,如果沒有好的結果,我們就覺得其中必有貓膩,困惑了之后甩兩句臟話,拍兩下桌子,喊兩聲不公平!然后就與自己無關了,既不作為,也不思考,唯一動搖和倒退的是自己不斷降低的底線。
網上曾經流傳奧巴馬有一次接受美國國會質詢,當被問道:中國會不會在不久的將來超過美國,成為世界領袖?他不屑的回答:“不可能!因為當代的中國人沒有信仰!”實在令人困惑:是時代病了?還是人心變了?我說無論哪一種都是讓人痛心的結果,因為我們將成為烏合之眾,一盤散沙,我們的信仰將無處安放。我們不能讓“懷疑困惑”成為我們否定一切,解構一切的“粉碎機”,成為我們茍且偷安的“遮羞布”,任信仰隨波逐流。莫為浮云遮望眼,我覺得社會真正需要這樣一種相信的力量:相信正義可以戰勝邪惡,相信規則可以戰勝潛規則,相信學場不同于官場,相信學術不等于權術,相信風骨遠勝于媚骨,在這個困惑的亂象中,我們依然要堅守信仰。
前一陣子,北大的副校長在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的問題時,對臺下的北大學子這么說:“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訛你,北大法律系給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敗訴了,北大替你賠償。”被網友稱譽為“暖心撐腰體”。幾年前還道貌岸然,主掌中國政法、軍界的數位高官不久前被宣布開除黨籍,移交司法,成了反貪風暴拿下的“國字號”大老虎,這就是捍衛正氣的最好寫照。相對自我堅守,我們更期待法律的力量,真正作到懲惡揚善,隨著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推廣,隨著依法治國作為國策,還天下一片朗朗乾坤,這是民之希望,國之希望。這就是堅守信仰的力量!
百年前的南開中學就是這樣,一群衣衫幾近襤褸的知識分子,在天津南市有名的“三不管”地界,以一抹“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蓮紫氣,氣宇軒昂、高潔又不容置疑地傲立于渾渾濁世。今天這一抹青蓮紫成了南開中學校服的顏色,可是先人的這種精神還在嗎?我相信,只要信仰還在,巍巍我南開精神就在!因為社會需要的不是南開人的適應,而是南開人的堅守。在這里我們不缺前輩大師的庇蔭,更不缺少歷史文化的熏染,從母校的教誨出發,當許多同齡人都陷于時代困惑亂象的車輪下,那些能幸免的人,不僅因為堅強,更因為堅守信仰。
我們之所以困惑迷茫,是因為走得太快,靈魂跟不上,面對生活快節奏的今天,面對道德缺失、人情冷漠,更要堅守內心的本真,盡自己所能為周圍人點亮一盞燭光。“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不要因為冬天來臨,就放棄了對春的期待,不要因為很多人投機就懷疑對信仰的堅守,沒有污泥,哪來荷花亭亭玉立?凜冽風中,不卑不亢,我心依舊。
梁漱溟先生有一本書,書名很有意思,叫《這個世界會好嗎?》回答這個問題,我想起高曉松的一句歌詞: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簡愛》的女主人公說過:“你以為我貧窮、低微、相貌平平就沒有靈魂嗎?……我們的精神是平等的。我們擁有一樣的靈魂,一樣充實的心。”堅守我們的信仰,我相信不僅能跨越眼前的茍且,而且下半輩子注定不再茍且。到那時,這個世界會不好嗎?
趙子珺(1998.09-),女,天津市人,學歷:高中在學,單位:天津市南開中學。
B928
A
1672-5832(2016)03-0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