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杰 王 旭 石振武
?
關于應用型專業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李敏杰 王 旭 石振武
【摘 要】如何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我國高校教育當前面臨的共性問題。應用型專業工程管理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專業,因此,實踐教學對培養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及目前實踐教學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工程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應用型專業 實踐教學 改革
應用型專業管理工程是一個技術性和綜合性很強的管理類專業,培養的是以土木工程為技術支撐,熟練掌握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動手能力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學生在校期間,要接受工程師和經濟師的基本素質訓練,打好土木工程技術、管理、經濟、法律、外語及計算機應用方面的堅實基礎;畢業后能夠勝任建設單位、施工單位、房地產企業以及金融行業從事工程管理及其他相關崗位。而實踐教學已經成為工程管理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堅持課堂教學與生產活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黨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因此實踐教學成為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必不可少的一門實踐課程,尤其是在新課改的大氛圍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分大幅度下調的情況下,如何合理有效的安排時間計劃,利用教學實踐基地,指導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大賽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更有意義。
國外實踐教學是從結構和功能的角度研究教學問題的,它起源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由美國的喬伊斯(Bruce Jounce)和維爾(Marsha Weil)的開創性研究——《教學模式》,形成了一個教學研究的新領域,也成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銜接的一座橋梁。另外,施瓦布(1969)和波蘭尼(1957)所探索的實踐知識或稱緘默知識的價值與生存方式也是實踐教學模式建立的理論依據之一。 現階段國外大學的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兩種:一是企業主導式。企業在實踐教學中起絕對主導作用,學習的目的是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這類方式在德國的大學可見一斑,它強調的是實踐能力與實用性知識的培養;二是綜合能力式。如加拿大的能力本位的實踐教學模式,這類模式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應用和適應環境的能力。
在國內,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界對實踐教學的認識不斷提升,并逐步形成了初步的共識:“實踐教學是高等學校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驗技能、開發智力資源、孕育發明創造、豐富人類科技知識的重要手段。在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創新人才的今天,我們應把實踐教學環節放到重要位置。”
而現在實踐教學重要性的變得越來越重要,實踐教學活動質量作為大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評估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12年教育部聯合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部、總參謀部、總政治部和共青團中央六部共同印發了《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強調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并從加強實踐育人總體規劃,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深化實踐教學方法改革、系統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實踐育人隊伍建設、積極發揮學生主動性、加強基地建設等方面對實踐育人提出了明確要求;同時切實加強對實踐育人的組織領導,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大力支持、加大經費投入、加強考核管理、加強研究交流、強化輿論引導的。
(一)從本專業的定位分析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工程管理專業是教育部 1998 年頒布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一級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下設置的二級專業,培養目標是使學生具備經濟管理、土木工程技術等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能成為具有創新能力和工程管理實踐能力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由于工程管理專業橫跨管理學與土木工程兩個專業, 是一個復合型專業, 培養的學生不僅要具備一定的經濟管理知識, 同時還要有工程技術方面的知識和實踐,能夠在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工作。對于工程管理這種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復合型專業,實踐教學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尤為突出。
(二)從社會需求和畢業生就業方向角度分析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通常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畢業后在建設單位、建筑施工單位、工程建設監理單位、房地產企業、設計院等地方工作,無論學生工作選擇的是哪一個方向,從事的工作都是對建設項目全過程或其中的某一個過程進行管理,都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從近幾年學生就業情況來看,用人單位在招聘時,不僅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成績,更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據調查,用人單位普遍認為工程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較弱,對整個工程項目的管理過程缺乏足夠的認識,很多知識只停留在書本層面。而如今市場競爭環境愈加激烈,企業沒有更多的時間和財務成本去培養人才,加上人力資源流動頻繁,最終導致企業只愿更多地招聘有工作經驗、能直接創造價值的人才。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給高校在學生培養上提出了挑戰,學校要不斷加強實踐教學,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
按照教育部最新精神:大學要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學習時間,壓縮教學計劃學分。今年正值修改調整原教學計劃,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畢業學分要求由原計劃的188學分調整到156學分。如何在原有教學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調整修改,使得學生能在更短的實踐教學活動中收獲最多更多成為重中之重。此外,就目前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活動中來分析,也存在著很多的弊病。
(一)土木工程材料實踐教學課程
就土木工程材料實踐教學活動而言,8學時時間,需要學生掌握沙子的顆粒級配,混凝土的制作原理,混凝土的立方體抗壓強度標準值,水泥安定性、混凝土和易性實驗。由于學時有限,很多操作過程都是老師在操作、學生只是觀摩,缺乏實際動手操作環節,對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不能做出相應的修正辦法,例如引氣劑的使用中,使用過量會導致水和水泥分離等問題的處理方法。
(二)認識實習
有關認識實習,其目的在于對本專業將來要學習和工作后的研究方向有一個明確而清晰的認識。安排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前或剛開始學習專業課學習時進行,有助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就業。因此這門實踐教學活動安排可以通過到相關企業或施工現場參觀實習或者參觀施工成果等。通過認識實習,學生可以對工程項目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及管理的技術、方法有初步認識。但是本校工程管理專業在安排時間上有些不合理,安排在大二下學期期末,此時學生對本專業的專業課學習已經開始,但是缺乏相應的實際認知能力。
(三)測量學實習
有關測量學實習,本專業學生需要掌握測量所需要的儀器設備,并會一些基本的操作。因此在本專業的測量學實習過程中實際參與到施工企業的測量作業中去很有必要,不應該只是進行場地模擬練習。
(四)CAD繪圖課程
本課程專業性極強,對不同專業學生的要求掌握情況不同,對機械類專業學生要求會畫機械零構件的剖立面圖,對建筑類專業學生要求能夠獨立自主設計出符合規范的圖紙。針對本專業本科階段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夠依據現有圖紙繪制出滿足施工階段的施工圖紙。但是本專業目前沒有欠缺學生自己去根據設計圖繪制施工圖的練習。
土木工程材料實踐教學環節,應當增加一些實踐教課時,將實驗課時延長到20學時,親自參與材料實驗,讓學生充分領會到土木工程材料中各個材料的特性,為學生未來學習鋼結構、鋼筋混凝土及砌體結構、結構設計原理打下扎實的材料基礎。
認識實習教學環節,安排在大二第一學期期初或者大一第二學期期末的時間。在這個時間上,學生即能對將要學習的東西有個輪廓性的認識,又能對本專業將來的就業有更清晰的認識。對于實習報告內容應設置為觀摩了哪些建筑,其中哪些方面與本專業相關,哪些需要改進,從本次實習中有什么收獲。
測量學實習教學環節,應學習德國應用科技大學的實踐教學模式,由學院出面聯系實際施工企業,讓學生深入企業去親自參與測量,由專業測量人員引導學生實習,達到實習的目的解決企業在實際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及個人能力的提升。
CAD畫圖課程教學實踐環節應提供一些現有的施工圖和一些簡單的設計圖,讓學生親自繪制施工圖,另外引導學生去初步設計一些房屋剖立面或者橋梁圖。
工程管理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門專業,因此,實踐教學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從目前來看,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都存在類似的問題,隨著不斷對教育部有關課改的精神進行深入的挖掘,結合本專業對應的就業情形和用人單位的要求不斷提升,必須深化課改,讓學生真正明白實踐教學的意義,讓用人單位能更大限度的接受本專業的學生,推動建筑行業的深化改革。
參考文獻:
[1]雷曉莉,李書敏,楊立春.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科教導刊,2015.4(上).
[2]陳建國,許鳳.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
[3]陳園園.國外大學實踐教學模式研究——以國外五所大學為例[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13(5).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項目編號:JG2014010579;項目名稱:新課改視角下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作者簡介:李敏杰(1993-),男,山西人,本科,東北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建筑工程;王旭,男,黑龍江人,博士,教授,單位:東北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建筑工程、路橋工程;石振武(通訊作者),男,黑龍江人,博士,教授、黨委書記,東北林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方向:建筑工程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