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樂 郭金龍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網絡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性研究
張 樂 郭金龍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在高校校園內, 互聯網分布在校園各個角落,多樣的信息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方式、價值取向和思想道德水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大學生輔導員如何利用網絡媒介來改變工作方式,創新管理體制,成為本文研究的內容。
網絡環境;輔導員;學生管理;創新性
伴隨著網絡信息的快速發展,網絡成為了一個信息傳播的高速通道,信息更新快、內容豐富、方便快捷的特質,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和思維方式。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構建一張全新的“網”,以此來構建和諧校園,更好更快地處理學生問題。
依據1月22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 20-29歲年齡段網民的比例為29.9%,可以得出這里面絕大多數都是學生網民。
互聯網絡高速發展和普及,帶給高校學生群體價值觀念極大沖擊。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尚不成熟,在形成階段極易受到多方影響,消極和錯誤觀念會使學生價值觀產生偏差,影響學生發展。網絡在擴大學生視野同時,改變了學生行為模式:獲取知識渠道由傳統泡圖書館看書轉向了網絡;人際關系互動由活動交流等轉向網絡平臺互動;網絡占據了學生越來越多的業余時間,人與人之間直面交流的比重大不如前。
雖然眾多高校采取不許低年級學生帶電腦進校的措施,以防止低年級學生因自控力差而影響業務學習,但現今手機上網的普及使得他們并沒有遠離網絡。學生對信息獲取速度和廣度遠遠超過了高校輔導員,這使傳統自上而下的信息傳遞模式受到了沖擊。同時未加篩選信息,反動、錯誤、消極言論和觀點被學生接收,會影響學生價值觀。另外,網絡具有匿名特性,使不負責任言論以訛傳訛帶來的不良影響,需要輔導員加入網絡這塊陣地,適時地開展好思政教育,對不實言論予以批駁,正確引導學生價值取向。
2.1 對傳統道德、倫理規范的沖擊。網絡構筑了一個虛擬空間,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好像每個人都戴了一個面具一樣,具有隱蔽性。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很容易自我約束,我行我素,說在現實世界不敢說的話,中傷詆毀他人等。網絡中充斥了暴力、色情等不健康、低級趣味的負面信息,加上大學生好奇心強、自制力差、易產生負面影響、這對于傳統的道德觀念、倫理規范等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2.2 對理想信仰的置疑。在以西方社會主導的網絡中傳播著各種各樣的思想觀點,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新自由主義、后現代主義、第三條道路、民主社會主義等思潮在網上隨處可見,這對正在長知識,形成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大學生易產生很大影響,誤導青年學生,造成思想的混亂,產生對馬克思主義的置疑,一旦激化,必將帶來人生道路的扭曲。
2.3 對法律法規的挑戰。由于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相關的法律制度還沒有得到完善,這給一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機。人們隨意發布和傳播不良信息,或利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對相關信息進行篡改,使信息失真,加上一些藝術性的色彩,極具煽動性,而發布者、傳播者卻逍遙法外。
3.1 注重網絡平臺的建設,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通過建立一批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網站,貼近校園、貼近學生、貼近生活,具有可讀性、服務性,深受浙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充分利用網絡優勢,用正確、積極、健康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防止一些人利用網絡傳播錯誤的思想和信息。高校輔導員要認識到網絡重要性,積極利用這一平臺,同時加強管理,幫助學生趨利避害,增強網絡宣傳的影響力和戰斗力。
3.2 線上線下相結合,培養大學生健康的網絡文化價值觀。首先,營造一個安定、健康、和諧的校園網絡文化,引導學生正確利用網絡做有益于自身發展的事情,比如組織社團、班級、系部乃至整個學校的網絡文化主題活動。其次,發揮學生社團的帶頭作用,在網絡上動用社團的力量,通過網上對話、交流,及時開導,及時解決學生心中的疑難,形成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網上與網下相結合的工作機制,顯著拓展學生心理健康的社團功能。最后,網絡與傳統媒體相結合,充分利用網絡、報紙、電視等有效媒介傳播手段,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導,重視在學生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心理咨詢意識。
3.3 建立健全網絡快速發展相配套的規章制度。制度是規范人們行為的一種尺度和標準,有了制度,便可有章可循。在網絡環境下制定切實可行,加強學生安全教育與管理的規章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僅要給學生以說服教育,還應讓學生知道哪些是允許做的,哪些是不允許做的,違反了就要受到什么樣的處罰。一方面,有利于網絡安全教育的開展,保證網絡健康有序運行,提高學生安全穩定的意識。另一方面,規范著學校的管理,使管理者在自己的權限內行使合法的權利,不因人而改變,便于工作的開展,促進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3.4 加強網絡監管,維持和諧校園的穩定。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安全防范體系,通過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等手段,做好對校園網絡中信息的監控,發現問題,及時分析上報。網下,在日常生活中也應加大監控的力度,尤其在敏感時期,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做好對思想動態的收集和分析,形成全方位的監控體系,廣泛收集深層次、預警性的信息。同時,要對網上獲知的信息和網下獲知的信息做好對比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聯系,進行深層次的加工、提煉和篩選,保證信息的真實可靠,并在第一時間內上報,確保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做到把不穩定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把影響穩定的事件消除在苗頭階段。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6.
[2] 王長纓.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思考[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8(1).
[3] 蔡偉.“網”眼看大學德育教育.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J].2006(3):142-143.
[4] 張興旺.輔導員工作中網絡平臺的運用[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0(4):26-28.
張樂(1987.07-),男,河南信陽人,碩士研究生,助教,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工作。
G647
A
1672-5832(2016)08-0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