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曾 濤
(武警警官學院外語第二教研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試論大學英語分層教學之利弊
——慢班學習動機視角
陳 穎 曾 濤
(武警警官學院外語第二教研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認為,每個人的智力和基礎是有區別的。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 學而知之者,次也; 困 而 學 之,又 其 次 也; 困 而 不 學,民 斯 為 下矣。”[2]他認為,人在智力上有“上智”“中人”和“下愚”的個別差異,在知識基礎上有“入門”“升堂”及“入室”的不同水平,在學習上有“知之者”“好之者”和“樂之者”的不同學習態度等。他認為: “惟上智與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2]
美國 著 名 教 育 家、心 理 學 家 布 盧 姆( B. S.Bloom) 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該理論強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學內容,達到掌握水平。所謂掌握學習就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和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而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掌握的程度。他認為,現實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針對差異問題,關鍵不在于是否承認差異的存在,而在于怎樣看待這些差異。
大學英語課程是一門基礎必修課,而大學生的生源地不同,英語的基礎差異比較大,為了因材施教,不少高等院校紛紛采用分層教學,根據學生英語基礎不同,把他們分成不同等級,對不同等的學生在教學上提出不同的標準和要求,以此滿足大學生們對大學英語學習的不同需求。實行分層教學后,同一英語教學班級的學生基礎差異縮小,有利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提高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效率。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當,英語分層教學就難以達到相應的效果,而分層后英語慢班的教學問題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如何針對慢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英語教學,這是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
2.1 學習成就感差,內在驅動力不足
從調查結果來看,慢班學生絕大部分認為過往英語學習成果不理想,并且認為自己學習努力或學習方法得當的人也比較少。從有超過50%的人對“過往英語投入和學習方法得當”同意程度為“一般”來看,大部分對自己是否努力學習英語、英語學習方法是否得當都持兩可的態度,說明這些學生不僅學習基礎差,對學習成果的歸因也比較模糊。
2.2 對英語學習的理性認識較好,但是努力程度不夠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目的清晰,對學習的價值判斷、學習的重要性和學習投入觀等也有所認識,正向認同率較高,但在學習狀態方面存在問題,其中認為自己英語學習努力的不足五分之一,慢班學生中顯現出一種矛盾的態度。
2.3 對不同源文化的興趣特別是娛樂英語文化的興趣是慢班學生的主要融合型動機
調查結果顯示,慢班學生學習英語的融合動機最主要來源于對英語影視和歌曲的興趣;其次是對英美文化的興趣和聽英語時的感覺。融合動機往往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持續的影響,善加應用好這一點,對英語教學有較大的幫助。
2.4 語言焦慮情緒對英語慢班學生的英語學習有明確影響
慢班學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使用英語時會感到緊張,而在英語課堂上就會有緊張情緒的慢班學生也較多。語言焦慮情緒對學生英語學習有雙向影響,正向是對學生產生學習壓力,促使其通過努力學習來消除這種焦慮,負向是這種情緒會使慢班學生為消除而放棄英語學習。
2.5 慢班學生的工具動機以短期目標為主
在調查中,選擇了8個指標對慢班學生的英語學習目的(工具型動機)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結果發現,“等級考試動機”和“順應社會發展動機”排在最前,達到80%;其次是“完成學業動機”“交際”。
2.6 慢班學生覺得教學內容無趣
慢班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喜歡程度較低,對“學習氣氛”的好感也非常有限,顯然,教學內容是一大短板。
那么,實施大學英語分層教學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呢?
筆者認為,評價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或教學方法的利弊,不能孤立地、脫離具體背景和環境進行。因此,要分析實施大學英語分層教學是利大還是弊大,一是要看它提出的具體背景,二是要看其實施的客觀環境和條件,三還要看這種形式是否符合教學對象的身心發展要求。
首先,從分層教學產生的歷史背景來看。分層教學的提出是源于學生之間水平和能力上的差異,尤其是同年級、同班學生之間的差異。這種背景雖然形成于 19 世紀工業革命后的資本主義社會,但在當前我國的高等院校內也同樣存在,不僅現在存在,而且還將長期延續下去。這種學生之間的差異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因此,在這樣的客觀環境下,選擇分層教學的形式開展大學英語教學是有其合理性的。
其次,從實施環境來看,大學英語是所有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大學英語是以外語教學理論為指導,以英語語言知識與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和學習策略為主要內容,并集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為一體的教學體系。鑒于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不盡相同,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學校應參照《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訂科學、系統、個性化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指導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這就說明,由于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資源、學生的入學水平以及所面臨的社會需求等都不盡相同,各個高校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開展大學英語教學,在教學中要體現科學性、系統性、個性化。
最后,從大學英語分層教學的實施對象———學生本身來看。各地高校的學生在入學成績、知識基礎、學習策略以及學習動機等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面對教育對象諸多方面的差異,我國高校延用多年的統一教學大綱、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方法和統一評價方式的“五統一”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其自身的局限性,難以滿足不同水平學生學好英語的要求,也難以調動成績較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從慢班學生的學習動因來討論,實施大學英語分層教學還是利大于弊的。
陳穎,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系外語第二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曾濤,武警警官學院人文社科系外語第二教研室講師,研究方向:外語教學。
G642
A
1672-5832(2016)06-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