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娜
唐代上官儀及其詩歌創作述略
陳勤娜
上官儀是唐代著名詩人,因文學才能突出而致高位,卻不幸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他擅長詩歌創作,尤其是宮廷詩歌的創作,內容多應制唱和,以贊美稱頌為主,藝術技巧純熟。他還創作了八階、六志、屬對、聲病等詩歌理論。從整體上來說,上官儀現存的詩歌偏向于形式主義和創作技巧,雅致有余而內涵不足,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氣。然而,上官體雖屬宮體詩范疇,但一改宮體浮艷柔靡的特征,轉而以歌頌贊美為主,并形成綺錯婉媚的風格,其詩歌聲律技巧對唐代近體詩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唐代 上官儀 上官體 詩歌
唐代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產生了大量優秀的作家作品,也出現了很多重要的文體和作家流派,其中,初唐的上官儀及其詩文作品,因其人其文承上啟下的作用和獨特風格,成為文學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環。本文擬在敘述上官儀人物生平的基礎上,簡要分析其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及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上官儀,字游韶,陜州陜人(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陜縣),生于隋朝末年。《舊唐書》有《上官儀傳》,載其父輩與舊事:
(上官儀)父弘,隋江都宮副監,因家于江都。大業末,弘為將軍陳稜所殺,儀時幼,藏匿獲免。因私度為沙門,游情釋典,尤精《三論》,兼涉獵經史,善屬文①。
上官儀之父是隋朝揚州江都宮的副監,大業末年被將軍陳稜所殺。上官儀因年幼藏匿而幸免于難,后來隱身于佛寺作為“沙門”長大。上官儀精通佛教典籍,對儒家經史也有一定掌握,擅長文學創作。上官儀被發現、提拔有一個過程,《舊唐書·上官儀傳》載:
貞觀初,楊仁恭(按:當為“楊恭仁”,詳見下文)為都督,深禮待之。舉進士。太宗聞其名,召授弘文館直學士,累遷秘書郎。時太宗雅好屬文,每遣儀視草,又多令繼和,凡有宴集,儀嘗預焉。俄又預撰《晉書》成,轉起居郎,加級賜帛。高宗嗣位,遷秘書少監。龍朔二年,加銀青光祿大夫、西臺侍郎、同東西臺三品,兼弘文館學士如故②。
上官儀的貴達有三個階段:都督禮待,太宗召授累遷,高宗尊顯。貞觀初,隱身揚州(江都)佛門的上官儀被當地的“都督”垂青,史稱“深禮待之”。此“都督”成為上官儀仕途貴達的第一位貴人,推薦上官儀考取了進士,之后便被唐太宗順理成章地授予官職。由于太宗愛好文學,恰好上官儀文才出眾,以至于太宗每次創作詩文都讓上官儀對草稿進行潤色修飾,又常常令其唱和,成為皇帝身邊親密的文學侍從官。延續到高宗時,多次加官遷擢,官至宰相,可謂官運亨通。
然而,上官儀表面的顯達人生卻潛伏著各種危機。首先,從他個人性格來說,史稱“儀頗恃才任勢,故為當代所嫉”,因才能突出又不善處理人際關系遭他人嫉恨;其次,上官儀以文學而尊顯,無門第婚姻的輔助,無軍功憑恃,以寒門進士出身而致高位,在唐初政壇中地位難稱穩固;再次,上官儀的政治立場導致他最終覆亡。《新唐書·上官儀傳》云:
初,武后得志,遂牽制帝,專威福,帝不能堪。又引道士行厭勝,中人王伏勝發之。帝因大怒,將廢為庶人,召儀與議。儀曰:“皇后專恣,海內失望,宜廢之以順人心。”帝使草詔。左右奔告后,后自申訴,帝乃悔。又恐后怨恚,乃曰:“上官儀教我。”后由是深惡儀③。
隨著武后得志,逐漸與高宗二圣并立,政治斗爭加劇。武后多權術,政治才能卓絕,而高宗懦弱,上官儀遂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至于后來得罪的原因,稱與廢太子梁王李忠共通謀反,不過是許敬宗侍武后旨意構陷上官儀的借口。
上官儀的敗亡代價深重,不僅自身被殺,連兒子上官庭芝也被處死,相處友善的朋友都受到遷累④,家中女子悉被籍沒送入掖庭為奴,所幸孫女上官婉兒承祖父余緒,文采風流,于掖庭中綻放異樣光彩,此為后話,與本文無關,故從略。
另外,需要補充的是,據筆者考證,上官儀的出身事實上與武后是有一些潛在聯系的。《舊唐書·楊恭仁傳》載:“貞觀初,拜雍州牧,加左光祿大夫,行揚州大都督府長史”⑤可見貞觀初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即可簡稱“揚州都督”)的是“楊恭仁”,《舊唐書·上官儀傳》所載“深禮待之”的揚州都督“楊仁恭”,實際上是“楊恭仁”的誤書。“楊恭仁本名綸,弘農華陰人,隋司空、觀王雄之長子也……高祖甚禮遇之,拜黃門侍郎,封觀國公。”楊恭仁是隋朝王室子孫,觀王楊雄之子。武則天之母楊氏,是武則天之父武士彟的第二任妻子,實際上也是隋朝王室后裔,《新唐書·楊恭仁傳附執柔傳》透露:“武后母,即恭仁叔父達之女。”⑥楊恭仁是武則天母楊氏的堂兄(弟),恭仁子孫多“以武后外家尊寵”。上官儀作為武后外家楊恭仁舉薦的人才,附益武后其實是順理成章的事。然而上官儀不僅不附武后,還堅定地站在高宗一邊,甚至對高宗說“皇后專恣,海內失望,宜廢之以順人心”,并草詔廢后。從深處考慮,大概與上官儀所受儒家倫理教育相關。同時,上官儀才華超群,大概也不屑與許敬宗之流為伍,以政治投機在朝中生存顯達。了解這一點,對全面理解上官儀其人其文,有重要意義。
上官儀作為以文學進身仕途之人,詩文創作頗豐,并曾專掌制誥,還參與很多大型類書的修撰。
唐初,天下承平日久,官方主持多人修撰了大量的文史典籍,其中上官儀參與修撰的史書有《晉書》,類書有《瑤山玉彩》和《芳林要覽》兩種。史載:
(貞觀)十七年……(房玄齡)尋與中書侍郎褚遂良受詔重撰《晉書》,于是奏取太子左庶子許敬宗、中書舍人來濟、著作郎陸元仕劉子翼、前雍州刺史令狐德棻、太子舍人李義府薛元超、起居郎上官儀等八人,分功撰錄,以臧榮緒《晉書》為主,參考諸家,甚為詳洽。⑦
龍朔元年,命中書令、太子賓客許敬宗,侍中兼太子右庶子許圉師,中書侍郎上官儀,太子中舍人楊思儉等于文思殿博采古今文集,摘其英詞麗句,以類相從,勒成五百卷,名曰《瑤山玉彩》,表上之⑧。
《芳林要覽》三百卷:許敬宗、顧胤、許圉師、上官儀、楊思儉、孟利貞、姚璹、竇德玄、郭瑜、董思恭、元思敬集⑨。
《晉書》今傳于世,而群體修撰,不同文獻對撰者姓名的記載又有爭議。另外兩部類書今佚。
上官儀曾創作獨立的詩文集《上官儀集》,《舊唐書·經籍志》《新唐書·藝文志》和《通志·藝文略》均有記載,惜亡佚不存。上官儀的詩歌理論集《筆札華梁》全文亦佚,今人肖占鵬主編《隋唐五代文藝理論匯編評注(下冊)》收上官儀詩歌理論《筆札華梁》,從《文鏡秘府論》、《詩人玉屑》中輯得八階、屬對、七種言句例、論對屬、六對八對、文病、筆四病、調聲等殘篇,是上官儀的主要文學理論創作,也是享譽一時的“上官體”的主要理論支持,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上官儀的文集雖已散佚,其詩文作品膾炙人口,影響巨大。上官儀的五言詩“綺錯婉媚”,人多效之,時稱“上官體”。因此其詩文專集雖佚而部分作品尚存,從清人編寫的《全唐詩》《全唐文》,今人編寫的《全唐詩補編》《全唐文補編》《全唐文補遺》等文獻中,可輯得上官儀詩歌29首,文26篇。其中,文多詔冊表策,詩多奉制唱和。上官儀工詩,以五言詩著稱,清人曹寅等人所編《全唐詩》收上官儀詩歌二十首,依次為:《奉和過舊宅應制》《早春桂林殿應詔》《安德山池宴集》《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奉和穎川公秋夜》《謝都督挽歌》《八詠應制二首》《和太尉戲贈高陽公》《王昭君》《詠雪應詔》《奉和山夜臨秋》《江王太妃挽歌》《故北平公挽歌》《高密長公主挽歌》《詠畫障》《奉和秋日即目應制》《入朝洛堤步月》《春日》《從駕閭山詠馬》,陳尚君《全唐詩補編》之《全唐詩續拾》卷三,錄上官儀出于影日本藏書卷子本《翰林學士集》的六首五言詩,依次為《五言遼東侍宴山夜臨秋同賦臨韻應詔》(《全唐詩》錄《奉和山夜臨秋》為此詩的部分篇章)《五言奉和詠棋應詔》(二首)、《五言春日侍宴望海應詔》《五言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五言侍宴延慶殿同賦別離得凌霜雁應詔》,另外,《全唐詩補編》據《文鏡秘府論》輯錄上官儀詩歌六首:《假作屏風詩》《假作贈別詩》《假作幽蘭詩》《假作賦得魯司寇詩》《假作田家詩》《假作美人詩》。
上官儀作為御用文人,詩歌創作多以奉和應制為主,還有一些與其他同僚酬唱往來之作,另外還有一些應用類的挽歌,以及配合其詩歌理論創作的“假作詩”,現一一分述如下:
其一,上官儀大多詩歌都是奉和應制詩,其內容上的共同特點是稱頌贊美。就其創作的背景時機和具體內容,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隨皇帝經某地的應制(詔)詩,如《奉和過舊宅應制》《五言奉和行經破薛舉戰地應詔》等。試以《奉和過舊宅應制》為例:
石關清晚夏,璇輿御早秋。神麾揚珠雨,仙吹響飛流。
沛水祥云泛,宛郊瑞氣浮。大風迎漢筑,叢煙入舜球。
翠梧臨鳳邸,滋蘭帶鶴舟。偃伯歌玄化,扈蹕頌王游。
遺簪謬昭獎,珥筆荷恩休⑩。
(2)隨侍皇家宴飲的應制(詔)詩:如《早春桂林殿應詔》《五言春日侍宴望海應詔》《五言侍宴延慶殿同賦別離得凌霜雁應詔》《安德山池宴集》等。
安德山池宴集
上路抵平津,后堂羅薦陳。締交開狎賞,麗席展芳辰。
密樹風煙積,回塘荷芰新。雨霽虹橋晚,花落鳳臺春。
翠釵低舞席,文杏散歌塵。方惜流觴滿,夕鳥已城闉。
(3)應制(詔)詠物詠時詩:如《八詠應制》《詠雪應詔》《從駕閭山詠馬》,試以《八詠應制》其一為例:
啟重帷,重帷照文杏。翡翠藻輕花,流蘇媚浮影。
瑤笙燕始歸,金堂露初晞。風隨少女至,虹共美人歸。
羅薦已擘鴛鴦被,綺衣復有蒲萄帶。殘紅艷粉映簾中,戲蝶流鶯聚窗外。
洛濱春雪回,巫峽暮云來。雪花飄玉輦,云光上璧臺。
共待新妝出,清歌送落梅。
奉和秋日即目應制
上苑通平樂,神池邇建章。樓臺相掩映,城闕互相望。緹油泛行幔,簫吹轉浮梁。晚云含朔氣,斜照蕩秋光。落葉飄蟬影,平流寫雁行。槿散凌風縟,荷銷裛露香。仙歌臨枍栺,玄豫歴長楊。歸路乗明月,千門開未央⑩。其二,與其他臣工同僚酬唱往來的詩歌:如《酬薛舍人萬年宮晚景寓直懷友》《奉和穎川公秋夜》《和太尉戲贈高陽公》等。舉例如下:
奉和潁川公秋夜
泬寥空色逺,蕓黃凄序變。涸浦落遵鴻,長飆送巢燕。千秋流夕景,萬籟含宵喚。峻雉聆金柝,層臺切銀箭②。其三,上官儀創作的挽歌主要服務于皇家宗室:如《江王太妃挽歌》《故北平公挽歌》《高密長公主挽歌》等。這類作品屬于應用類詩歌,有一定的創作模式,如:
江王太妃挽歌
黃鶴悲歌絶,椒花清頌余。埃凝寫鄰鏡,網結和扉魚。
銀消風燭盡,珠滅夜輪虛。別有南陵路,幽叢臨葉疏。
其四,配合其詩歌理論創作的“假作詩”,主要指《文鏡秘府論》輯錄的六首上官儀詩歌:《假作屏風詩》、《假作贈別詩》、《假作幽蘭詩》、《假作賦得魯司寇詩》、《假作田家詩》、《假作美人詩》。所謂“假作”,據王利器校注案稱:“本書北卷《論對屬》數言‘假令’以舉例,與此言‘假作’義同。蓋無適例,故爾假作也。”為了舉例說明詩歌理論而創作的詩歌。如《筆札華梁》論“六志”的直言志時說:“直言志者,謂的申物體。指事而言,不藉余風,別論其詠。即假作《屏風詩》曰:‘綠葉霜中夏,紅花雪里春。去馬不移跡,來車豈動輪。’”并且解釋說:“畫樹長青,不許經霜變色;圖花永赤,寧應度雪改容。毫模去跡,料未移蹤;筆寫行輪,何能進轍。如斯起詠,所例曰直,不藉煩詞,自然應格。”屏風上畫的綠葉紅花,雖經霜雪仍然繁榮昌盛,車馬來去也未移蹤跡,直接寫出屏風的特點,這便是所謂直言志的寫法。其他幾篇假作詩也大抵如此。
此外,上官儀還有少數其他內容題材的詩篇,并且從藝術上來說,是其成就最突出的創作,因此不容忽視。如唐人韋詢的《劉賓客嘉話錄》載:
高宗承貞觀之后,天下無事,上官侍郎獨持國政,常凌晨入朝,廵洛水堤步月,徐按轡詠云:“脈脈廣川流,驅馬入長洲。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音韻清亮,群公望若神仙焉。
上官儀的詩歌特點,兩《唐書》總結為“綺錯婉媚”,最是恰如其分,言簡意賅。綺,《說文解字》釋曰“文繒也”,陸機《文賦》說“詩緣情而綺糜”,即指模物狀志文采華美;錯,《說文解字》釋曰“金涂也”,“謂以金措其上也”,鍍金之意;婉,指和順柔美,媚,“悅也”,令人喜愛。《文鏡秘府論》引《詩格》云:“語不用合帖,須直道天真,婉媚為上。”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曰:“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可見在古典詩歌理論中,婉媚是詩歌的上乘境界。綺錯婉媚,總的來說,就是文采華美,修飾精致,委婉曲折而表達準確,是藝術技巧的完美體現。
首先我們看一首上官儀應制詩的名篇,《早春桂林殿應詔》:
步輦出披香,清歌臨太液。曉樹流鶯滿,春堤芳草積。
風光翻露文,雪華上空碧。花蝶來未已,山光曖將夕。
宮體詩有一些約定俗成的慣例和法則,優秀的宮體詩就是在這些規則下,把技巧運用得更純熟。此詩按照宮廷詩的慣例,以固有的模式,加上個人敏銳的審美觀察和準確的語言表達,完美創作了一篇藝術成就絕佳的詩歌作品。所謂慣例與模式,我們首先從題目來看,明顯是出自皇帝的命令,因此稱“應詔”,其次從結構來看,首聯巧妙點題,“步輦出披香,清歌臨太液”借漢代宮殿名稱,委婉優雅地陳述主題。中間兩聯對偶工穩,對過典型場景的選取和巧妙的描述,表達了早春桂林殿的情景,其中還寓含了個人欣喜贊美的感情。最后,作為宮廷宴會詩的慣例,“花蝶來未已,山光曖將夕”表示天將晚了,雖然意猶未盡,興致尚勃,但必須得回去了。
上官儀此詩便是在此重重慣例下成就的佳作。從語言的表達來看,上官儀詩歌詞匯雅致,避免口語俗語,如用“碧”來代替“青、綠”,用“臨”來表示位置上“在甲地有乙”,惜墨如金,委婉達意。此外,“風光翻露文,雪華上空碧”的景選得典型,露珠在春天的風光里熠熠閃爍,春雪翻騰在碧青的天空下,一個“翻”和“上”,化靜為動,創造美好的詩境。
上官儀精通文史典籍,詩歌創作常常寓有一定典故出處,使詩歌顯得更為古典雅致,如《八詠應制》:
瑤笙燕始歸,金堂露初晞。
風隨少女至,虹共美人歸。
“少女”:風名。《魏志·管輅傳》:“樹上已有少女微風”,《周易正義》卷九:“兌為澤,為少女。”《周易正義·說卦》卷九:“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在文王八卦方位圖中,“兌”卦位于正西,因此少女微風指西風。既然易卦中的兌指少女,因此把西風叫少女風。“美人”:虹名。《異苑》卷一:“古者有夫妻,荒年食菜而死,俱化為青絳,故俗呼美人虹。”上官儀因詩歌技巧純熟,不僅字句有典故出處,還表達得屬對精巧。
上官儀備受稱賞的藝術技巧還在于意象與表達的完美結合,隱喻更為豐富的內容。如上引《奉和秋日即目應制》:
落葉飄蟬影,平流寫雁行。
落葉、蟬、水流、雁都是秋天的景物,但上官儀的表達卻很精巧:秋天到了,樹葉飄落下來,蟬也飄飛其中,大雁排成行南飛,映在流水中。只是不知道,是落葉像蟬影,還是蟬影像落葉,是雁排成行形成流水的樣子,還是流水中映出成行的大雁。互相照應,相互隱喻,共同強調了秋天這一主題。
綜上所述,上官儀因文學才能突出而致高位,卻不幸成為政治斗爭的犧牲品。他擅長詩歌創作,尤其是宮廷詩歌的創作,內容多應制唱和,以贊美稱頌為主,藝術技巧純熟。他還創作了八階、六志、屬對、聲病等詩歌理論。從整體上來說,上官儀現存的詩歌偏向于形式主義和創作技巧,雅致有余而內涵不足,缺乏慷慨激情和雄杰之氣。然而,上官體雖屬宮體詩范疇,但一改宮體浮艷柔靡的特征,轉而以歌頌贊美為主,并形成綺錯婉媚的風格,其詩歌聲律技巧對唐代近體詩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唐人楊師道《中書寓詠雨簡褚起居上官學士》贊他“玉階良史筆,金馬掞天才”,對上官儀的文史才能表達了充分的肯定
注釋:
①[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八十《上官儀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743.本文引文出處,唯首次出現時詳注,后出從略.
②《舊唐書》卷八十《上官儀傳》[M].北京:中華書局,1975:2743.
③[宋]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卷一05[M].北京:中華書局,1975:4032.
④舊唐書·高季輔傳(第2703頁)[M].”(高季輔子)正業,仕至中書舍人,坐與上官儀善,配流嶺外.”《舊唐書·魏玄同傳》(第2849頁):”累轉司列大夫,坐與上官儀文章屬和,配流嶺外.”舊唐書·文苑傳上·鄧玄挺傳(第5007頁):”坐與上官儀善,出為頓丘令.”
⑤劉昫舊唐書卷六二[M].五代:2381.
⑥新唐書卷一00楊恭仁傳[M].第3928頁.
⑦舊唐書卷六十六房玄齡傳[M].第2463頁.
⑧舊唐書卷八十六孝敬皇帝弘傳[M].第2828頁.
⑨新唐書卷六十藝文志,第1621頁.
⑩[清]彭定求等.全唐詩卷四十[M].北京:中華書局,1980:505.
[1][后晉]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2][宋]宋祁,歐陽修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3][清]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美]宇文所安.初唐詩[M].北京:三聯書店,2004.
[5]聶永華.上官儀詩歌創作芻論[J].洛陽大學學報,2003(1).
[6]陳勤娜.上官儀著述考論,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研究第五輯[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陳勤娜(1984-),女,文學博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古代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