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北辰
基于中國語境的知識產權法價值分析
蔣北辰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知識產權作為一種無形的財產權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知識產權法價值分析也越來越受到學者的重視,其不僅涵蓋了一般法的價值構成要素,而且涉及到特別法的價值內容。當前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價值實現普遍存在觀念、利益等方面的沖突與障礙,因此必須對其進行新的創新發展。本文著重對中國語境的知識產權法價值進行分析,為相關行業提供有效的參考。
中國語境 知識產權法 價值分析
(一)正義價值
知識產權創設的首要目標為實現正義,其自誕生以來便強調正義觀念與自然法理論的相互依存,其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首先表現為平等主體的人格正義,具體到知識產權領域,主要是指人們可以對所從事的知識創作活動進行自由選擇,創作者所擁有的權利與機會是均等的,無論任何人只要是通過自身創作取得智力成果均享有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的平等性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權利與義務的關系,能夠確保知識產權利益的有序實現[1]。知識產權法堅持法律人人平等的思想原則,能夠為外國人提供相應的利益保障。其次為利益均衡的分配正義,其對創作者、傳播者以及使用者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做出了相應的協調說明,并將知識產品作為重點保護對象。另外還包括秩序正義,對權利的交易秩序以及保護秩序進行了明確的權利、義務劃分,確保權利人能夠順利行使享有的權利。
(二)效率價值
效率價值是知識產權的重要思想保證,也是當前知識產權實現的主要目標之一。知識產權制度的制定與落實在效率原則中有著不同程度的體現,通常可以通過設立專利權確保效率價值的實現,這一方面能夠促進知識產權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能夠切實保障知識產權的有效實現[2]。然而若專利權過低,將會導致存在大量無實際意義的專項權利,降低知識產權的效益,因此必須注重知識產權的效率價值,促進社會精神財富的增長,確保各方利益的最大化實現。
(三)創新價值
知識產權是現代科技、經濟發展下的產物,并與法律制定相結合,能夠有效解決以“知識”資源為主的所有歸屬問題,對利益機制進行適當的激勵與相應的調整。通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以及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知識產權也有著不同的內容,該內容主要是依據社會發展實際以及市場需要設立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創造價值,成為當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文化缺失
當前我國已經走向了新型工業化道路,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知識產權制度成為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我國在知識產權立法、司法保護等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漸提升,然而從社會范圍看,公眾對知識產權的尊重行為規范還有所欠缺,盜版、假冒偽劣等侵權行為并未得到根本性的懲治,公眾對此種現象的容忍度較高,甚至有消費群體也存在侵權、復制行為,整體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知識產權存在較大的危機,進而制約了知識產權價值的實現。
(二)價值沖突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知識產權法是國家為了保障創作者的知識權益而制定的相關政策,知識產權法的制定必須立足于當前的社會現實,并結合現有國情,才能確保其價值實現。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經濟實力、政治制度以及社會文化等方面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因此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制度并不一定適用于我國現有的國情,若在引入先進產權保護制度的過程中盲目照搬,將會直接形成嚴重的價值沖突。
(三)南北對峙局面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知識產權制度呈現出國際化的發展趨勢,一方面增強了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普遍適應性;另一方面也呈現出明顯的制度風險全球化特點。在這一背景下,各國針對自身的權利訴求與價值追求對知識產權法進行了秩序調整。我國的知識產權制度在發展中更加注重正義,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產權國際保護體制的有效改革。
通常,人們對法具有一定的知識判斷與意志保證,這便稱作為知識產權法價值,知識產權價法價值的明確一方面能夠促進我國知識產權法的完善發展,另一方面能夠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明方向。當前各國均針對各自不同的國情制定了相應的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且具有一定的相通性與借鑒性。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知識產權構建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利益沖突,發展中國家更傾向于將知識產權加入到國際政策保護中,以便能夠享受到來自世界各地文化發展帶來的效益。發達國家則傾向于將知識產權壟斷,在國際競爭中贏得自己的發展優勢。因此我國必須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價值體系,用批判的眼光、科學的方法并借鑒國際法律的相關要求,彰顯知識產權法的價值。
基于中國語境下的知識產權法價值分析,一方面能夠有效解決當前我國立法體系中存在的價值沖突問題,另一方面能夠為我國知識產權法明確科學、合理的知識目標,對于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譚旭.知識產權法的法律價值淺談[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3):109~110.
[2]曾素梅.基于知識產權的制度風險與法律控制分析[J].人民論壇,2015,24(32):124~126.
(作者單位:河北地質大學黨委組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