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玲
世界近代史分期問題初探
劉麗玲
我國歷史學的研究界對世界近代史的具體分期的時間斷點有著不同的看法,主流的分段時期是起止于十七世紀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終結于二十世紀初俄國的布爾什維克維克革命,同時還存在其他的分期看法。關于這一分期的爭論一直沒停止,但我們應該科學的認識到,世界近代史的具體分期時間是一個理論性的問題,但人們不能停止對它的科學思考。
世界近代史 分期 生產力變革
在中國眾多的歷史學范疇的研究議題中,關于世界近代歷史的具體分期問題是爭辯性很高的話題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發展,史學家們的觀點雖然未實現教條化的完全性擺脫,但新的觀點和新的探討的氛圍逐漸濃郁化。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近代史的具體分期時間成為我國史學界的主要研討問題之一,歷史學的研究者圍繞著世界近代史的研究對象、基本含義、歷史事件、分期的標準和依據、上下限的分析、內部時期具體斷點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呈現出思維活躍的新局面[1]。
根據各類學術期刊已發表的有關我國對世界近代歷史的分期的論文,可以看到關于研究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問題的研究內容得到很大的拓寬,研究的深度也得到加深,甚至出現在某些具體方面得到突破的好現象。近幾年來,歷史學的研究者們更多的希望能夠將世界近代史作為一個單獨的小個體進行整體性的研究,體現了學者們對著一問題研究的水平的逐步提升,同時,深化了學術外界人們對于世界近代史的分期問題的認識和重視。
本文以生產力的變革為依據,重新劃分世界近代史的具體發展階段,這一觀點是具有一定的科學可行性。因為,自打階級出現以來,歷史發展的一大推動助力就是階級斗爭,它貫穿了整個世界近代史的發展歷程。季羨林先生曾經說過,文化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推動歷史前進的動力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化的[2]。
縱觀整個世界近代史的發展歷程,除了剛才所講的階級斗爭外,民族解放運動、文化運動、政治改革等內容都是歷史發展的一個常見問題??茖W來講,人類的最基礎的活動是生產活動,生產力的變革導致生產力的水平逐漸提升,推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歷史改革等問題逐漸明顯化,所以可以將生產力的變革作為世界近代史的分期依據。
(一)根據生產力的變革得知世界歷史近代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工場手工業
根據生產力的變革得知世界歷史近代發展的第一個階段是工場手工業,在這一時間段,商人是工場的所有者,他們已經開始雇傭那些經濟收入少的人員在工場勞作,萌芽了資本主義的經濟。直到第一次工業技術革命開始,各國工業的生產組織的基本形式是工場手工業。
工場手工業區別之前的家庭式的手工作業來講,大生產是它的主要特點,同時,這一時期的工場手工業出現分工方式,包括手工技術的分工和雇傭工人的分工。分工可以時工人實現固定崗位的操作,使工人的專業技巧熟練,對操作有了更多的思考,為以后發明和使用機器創造了條件。
(二)工業革命的發展使近代社會生產蒸汽化
此次工業革命變革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方式,首創機器生產代替傳統手工勞動的方式。瓦特蒸汽機的發明和后期對蒸汽機使用技術的發展,使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得到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資本主義的發展需要大力的原始資本積累和廣闊的市場環境,這樣就促使各國航海事業的發展,強化了各地區的聯系,使資本主義對世界的控制。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羅榮渠先生認為,從社會生產力大變革的觀點出發,這次工業革命對生產力的變革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它標志著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大的分水嶺,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西歐對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決定性的勝利,這次工業革命不僅僅是一場經濟技術的革命,實際上是非??膳碌膹碗s的政治、社會和文化大變動的問題。
(三)電氣化時期來臨得益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展
十九世紀最后的三十年和二十世紀初,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生產的高漲,一些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總產值超過了農業總產值。隨著這次的生產力變革,重工業逐步取代輕紡織工業在整個工業生產中的主導地位,一系列新興的工業生產部門隨著出現,如化學、石油等部門。
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研發使用,解決了遠距離無法傳送電力的難題,使電氣工業得到發展,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和日常生活越來越離不開電力。同時,內燃機的發明和被廣泛地使用,使飛機和汽車工業的發展得到了燃料動力的支持。所以說,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將人類歷史從“蒸汽化時代”推進到“電氣化時代”。
關于世界近代史的具體分期問題,是一個理論性與思考并存的史學研究話題。關于分期的依據有很多,生產力的變革是一個重要的科學分期依據,可以分為工場手工業時期、蒸汽化時期和電氣化時期這三個時期。
[1]張斌賢,杜成憲,肖朗,周洪宇,陳露茜,周采.教育史學科建設六人談[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04):1~14.
[2]王一方.大數據與近代史學結合的愿景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8):42~43.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范大學)